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弹性地基上的板壳有限元 ,分析地铁平行换乘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 ,坑底土体加固的深度、加固的密度、加固的程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 ,坑底土体加固主要影响开挖面以下连续墙侧向变形 ,对基坑最后一道支撑以上墙体变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杨才 《建筑技术》2023,(23):2831-2834
以某零距离平行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对比不同工况下整坑开挖和分坑开挖方案对既有车站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坑开挖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既有车站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对于保护要求等级高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邻近基坑可采用分坑开挖方式,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不同坑底加固方式对深基坑变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研究内撑式深基坑内被动区坑底加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讨论基坑坑底满堂、裙边、抽条、格栅等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对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坑底加固能有效抑制土体的隆起,其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是满堂、格栅、抽条、裙边加固,裙边加固能有效减小加固范围内土体的隆起;这四种加固方式对抑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效果差距不大,主要影响最后一道支撑以下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5.
《低温建筑技术》2020,(6):113-116
为保证深基坑周边相邻建筑物安全,文中以南宁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来研究河漫滩软土地区深基坑坑底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坑底加固在采用不同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及分布规律,得到基坑坑底加固深度的有效范围为4m。  相似文献   

6.
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坑底工程桩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结构工程师》2011,27(5):140-145
深基坑开挖一般会伴随超长密集群桩的施工.当基坑坑底存在大量工程桩时,基坑开挖与降水对桩基的影响较为明显.为了研究大面积基坑开挖卸荷与降水对坑底群桩受力变形性状的影响,利用数值分析软件(ABAQUS)对上海市某基坑工程进行模拟分析,并探讨了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坑底群桩变形影响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降水情况下和考虑降水情...  相似文献   

7.
李宁  张祥  张得煊  张浩 《结构工程师》2020,36(1):148-154
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嘉怡路站的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地连墙槽壁及坑底土体联合加固对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RD工法墙和三轴搅拌桩进行的槽壁及坑底联合加固对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和地连墙的侧向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为上海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晓科 《山西建筑》2010,36(30):121-122
结合某基坑工程实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选用HardeningSoilModel模拟土体,针对不同基坑开挖宽度,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坑底变形、围护结构变形等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在不同基坑开挖宽度时,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进而可以明确相应的处理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软土地区的一些深基坑工程中,坑底加固可以减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坑底隆起和坑底承压水突涌的风险。由于坑底加固的选择往往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大,利用有限元法对坑底加固方案进行技术优化就十分有必要。针对地铁车站基坑,模型选用了适合土体开挖的Hardening-Soil本构模型。通过对计算出的地表沉降、地墙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型综合地铁换乘车站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an 《建筑结构》2008,38(4):94-98
由于地铁平行换乘车站基坑周围环境的特殊性,其周围位移场分布和围护结构变形与一般基坑明显不同,找出其中的规律对于设计中确定该类基坑的保护等级、施工过程中保护临近已建地铁车站及周围建筑的安全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地铁重大综合工程,根据现场的监测数据,结合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地铁基坑周围环境位移场的分布特点,并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轨道交通平行换乘车站后建车站施工中的基坑外土压力特征及墙体变形性状。在采取"化整为零"的施工技术措施后,根据车站施工得到的实测监测数据,尽管具有非对称特点,靠先建车站侧变形明显偏小;在基坑开挖和回筑阶段,墙后土压力的非对称性更为明显;但在顶板完工后,土压力趋于稳定,非对称性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介绍轨道交通平行换乘车站后建车站施工中的基坑外土压力特征及墙体变形性状。在采取“化整为零”的施工技术措施后,根据车站施工得到的实测监测数据,尽管具有非对称特点,靠先建车站侧变形明显偏小;在基坑开挖和回筑阶段,墙后土压力的非对称性更为明显;但在顶板完工后,土压力趋于稳定,非对称性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3.
非稳定渗流引起的基坑坑底回弹变形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维非稳定渗流理论,研究大面积开挖基坑且支护墙体刚度较大情况下坑内外水头的变化规律,并推导相应计算公式,进而分析坑底水头、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以及回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卸载引起的超静孔压以及坑内外水头差诱发的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坑底孔隙水压力随时间逐渐增加,进而引起坑底有效应力逐渐减小和坑底回弹变形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郑锐  张志勇 《地基处理》2003,14(4):24-30
本文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张杨路车站西端头井内外旋喷加固工程,首先阐述了其加固的机理以及施工技术参数等,然后分析坑外旋喷施工对地下墙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墙体变形的时滞回复效应概念;最后分析了坑内外旋喷施工对邻近东方路车站结构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登攀  刘丽雯  刘国彬 《建筑技术》2007,38(12):931-934
根据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变形实测数据及跟踪工况,对坑底土体不同暴露时间情况下围护墙体变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坑底土体暴露时间对土体暴露期间及整个坑底施T阶段内的基坑变形有着显著影响,同时,随着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的逐步发挥,垫层对围护墙体变形具有一定的支撑约束作用。提出土方开挖到底后的基坑变形控制措施,应尽量缩短坑底土体暴露时间,从而控制坑底施工阶段的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16.
范磊  魏越 《建筑科学》2023,(3):146-153
在十字换乘工程既有地铁车站两侧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卸载会导致地铁轨道上浮变形,从而影响地铁正常运营。以北京地区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地层变形理论及FLAC3D方案对比数值模拟,分析了两侧基坑近距离施工对既有车站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得出控制措施及优化建议。研究表明:两侧基坑近距离开挖时,土体卸载产生的应力释放会导致邻近车站上浮;基坑施工引起的轨道上浮贯穿整个工程,其中基坑开挖与邻近段回筑阶段导致的上浮量各占约45%,影响范围为邻近基坑边中心两侧各约110m;通过增大抽水量、在既有结构上方堆载等措施,可减小、平衡应力释放,通过调整开挖步序可优化应力释放,从而控制既有结构的上浮量,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地铁车站的影响,其中优化施工步序可降低19.7%上浮变形。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基坑加固对临近隧道的保护作用,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临近项目中华饭店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HSS本构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将隧道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临近隧道变形情况。进一步分析基坑加固区间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临近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影响,以此研究合理的基坑加固区间。得出当加固深度取0.25~0.375倍的开挖深度,加固宽度取0.5~1倍的开挖深度,此时加固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加大,基坑开挖过程对已施工坑底工程桩的受力和变形影响不容忽视,针对该问题,对深开挖条件下桩基进行了桩身内力及位移的工程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不同位置及不同长度的坑底桩基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基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损伤模型,探究了基坑开挖深度、桩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对桩身轴力...  相似文献   

19.
下穿匝道明挖基坑对下卧地铁盾构隧道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以宁波某立交下穿匝道明挖基坑工程为例,采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对已建地铁盾构隧道隆起量、位移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并对实际施工步骤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坑底地基加固后,基坑开挖不会造成下卧地铁盾构隧道过大隆起。同时还提出相应的设计调整、施工控制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收集苏州地铁29个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的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分析苏州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特性.统计结果表明:(1)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侧移δhm范围在(0.13%,0.67%)He,平均值为0.32%He,He为基坑开挖深度;(2)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点埋深Hδhm主要落于(He-5,He+3)范围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