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某超高层建筑,塔尖高度280m,采用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阻尼和质量特性以及钢材固有的延性吸收和消耗风荷载及地震能量。经分析研究,无须设置伸臂桁架加强层结构即可满足相关规范变形及舒适度要求。本工程存在全楼整体斜柱、核心筒内88m深天井、核心筒高位转换、塔尖反光器特殊张弦结构等特点,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构核心筒底部加强区的性能目标为中震不屈服。通过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了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型钢、钢筋斜撑等措施予以加强,使结构的性能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项目B,D座超高层建筑为两栋平面基本对称的双子塔,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抗震性能目标、各阶段抗震设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构件设计,重点阐述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和加强层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处理和超限应对措施,并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州某超高层建筑地上63层,地下6层,屋面结构高度288 m,幕墙顶总高度296 m。针对该超高层建筑的特性,受业主要求,从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出发,对带加强层(腰桁架、伸臂)的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两种混合结构方案和型钢混凝土柱(圆形、方形)、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框架+混凝土核心筒3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共5种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带腰桁架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其综合成本造价最优,施工工期短,确定为最终的结构方案,可为今后相似条件的结构选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波绿地中心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40m,采用带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为型钢混凝土柱+钢框架梁,核心筒底部加强区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加强层应用了"虚拟伸臂"概念仅设置环带桁架。核心筒东侧单片剪力墙在高区向内侧收进,采用斜墙转换来满足建筑功能。系统介绍了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以及关键构件设计。  相似文献   

5.
泰州华润中心由两栋建筑高度近200m的超高层塔楼和大型商业裙楼组成。超高层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底部框架柱采用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对叠合柱内埋钢管外围的箍筋进行了优化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核心筒南侧剪力墙在高区收进,转化为5根框架柱,并对相应位置的剪力墙进行了抗震加强。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前期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从而找到结构薄弱部位并予以优化。系统介绍了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新型叠合柱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主楼结构高度254.4m,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从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设计等方面对超高层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超高层建筑竖向构件设计中的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弧形墙体设计以及徐变、收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最后提出了使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竖向构件徐变、收缩效应落实到结构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关键部分,如剪力墙的拉剪设计、梁柱偏心节点、核心筒斜墙收进等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从而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方正金融中心主塔楼结构高度为230.80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存在多个不规则项的超限高层建筑。外框架由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实腹钢梁组成,核心筒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结构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塔楼,为超B级高度建筑,高宽比7.21.为减轻自重并增加结构抗侧刚度,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环带桁架+伸臂桁架组成的结构体系.采用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塔楼的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筛选地震波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分析及抗震性能化设计;针对结构特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采取加强措...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地铁大厦高度为176m,属于超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混合结构体系,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外框架结构的框架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框架柱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2个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研究。第一方案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第二方案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通过比较分析,前者柱截面较大,影响了建筑使用面积,且用钢量较多,但对结构整体刚度贡献有所提高。第二方案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缩小了20%,增加了使用面积,钢材节约20%左右,且施工简单,结构整体刚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其延性性能优越。通过研究,本工程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使工程经济造价合理,且结构抗震性能达到国内同类高度的超高层建筑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烈度地区某超高层结构地面以上部分57层,地面到大屋面高度为246.25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通过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受力性能分析,论证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介绍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柱以及加强层等关键部位的设计思路。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高烈度地区混合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体系设计形成多道抗震防线,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结构高度为349.8m,与常规超高层建筑的框架核心筒体系不同,采用X向框架-带加强桁架双筒结构体系,Y向剪力墙结构体系。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对这一新型结构体系进行从开始施工到投入使用20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长期变形分析,研究在重力荷载长期作用下,该新型结构体系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规律;以及因混凝土收缩徐变造成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变形差对框架柱、框架梁和加强桁架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该项目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中上部楼层,混凝土收缩徐变不会加剧该结构体系的水平变形,因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产生的框架柱、框架梁附加内力不可忽略,设计中需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邦华环球贸易中心为1幢高度为228.2m的超高层办公楼,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超限情况。采用设置伸臂大梁及腰梁加强层的框架(钢管柱)-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重要性提出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程序的小震弹性对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中震验算、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及构件抗震性能设计能达到性能C的目标等级。对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伸臂大梁及腰梁与框架柱连接位置等采取了有效加强措施,确保构件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昆明人民路一号广场超高层塔楼高度为160.5m,采用全钢框架-钢中心支撑核心筒结构体系。介绍了工程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整体计算分析及结果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根据性能目标进行整体结构的小震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关键构件的中震不屈服及整体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对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确保结构在满足建筑功能及合理经济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介绍用两种方法包络设计二道防线及将地下室钢框架转换为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做法,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昆明西山万达广场写字楼为高烈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为316m,结构的地震响应非常显著。采用带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设计中通过控制结构自重、合理分配外框架刚度、设置有限刚度的加强层和采用带约束多型钢剪力墙等技术,充分利用各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从而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控制了结构主材用量。小震和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本项目的设计满足了高烈度区超高层结构安全、经济和美观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连某超高层建筑塔楼大屋面高249.4m,建筑顶高度为267.6m,采用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外框柱为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分析该结构的基础设计、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整体弹性计算结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着重阐述了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桩筏基础的设计要点,内埋型钢的混凝土核心筒加强原则、加强层的设计以及矩形钢管混凝土外框柱设计。  相似文献   

17.
王遂峰 《福建建筑》2011,(10):36-39
某超高层混合结构高度193m,高宽比8.8,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存在高度、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超限内容。分别采用结构设计软件ETABS和SATWE对结构进行了弹性整体计算、弹性时程分析和楼板应力分析,采用SAP2000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郎文龙 《四川建筑》2015,(2):161-163
超高层建筑中结构体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文章对某一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分别采取了以下三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整体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型钢混凝土柱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并从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工程经济效益等角度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某超高层综合楼地下4层,地上62层,建筑总高度300m。针对该超高层建筑的特性,从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出发,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圆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三种不同的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作为结构设计的方向。该工程由于选用了合适的结构方案和合理的结构布置,使工程在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更优的经济性之间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20.
某超高层建筑位于内陆高烈度区,结构高度149 m,属超高超限建筑,结构抗侧刚度控制为本工程设计关键。针对本工程特点,提出了带伸臂桁架加强层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带伸臂桁架加强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单侧密柱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优化的单侧密柱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四种结构方案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的单侧密柱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在满足规范各项规定的前提下,经济性最好,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