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本文介绍了带负前角的左旋硬质合金格利森铣刀盘的侧刃后刀面的特点及其设计原理、几何模型;并侧重就其CAM的原理和几何模型作了叙述和推演。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顺铣与逆铣时刀齿接触长度及切削厚度的数值计算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腾云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4,16(3):23-29
一般认为,顺铣时与逆铣时刀齿与工件接触长度不同以及切入时切削厚度不同是造成顺铣时与逆铣时铣刀耐用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得出结论,在一般实用的切削用量范围内,两种铣削时接触长度的相对差异小于4%,并认为,接触长度的这种差异不足以对铣刀耐用度起实质性影响,而逆铣切入时较长的一段切削路程中切创厚度小于刀刃钝圆半径而不能切下切屑,是造成逆铣时刀具耐用度远低于用铣时刀具耐用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A2017铝合金板材进行干式侧铣试验,分析带DLC涂层的高速钢基体铣刀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设定切削速度为63~189 m/min,进给量为0.08 mm,分别采用有涂层和无涂层铣刀,进行上切和下切方式的组合试验.根据刀具表面产生凿痕和划痕时完成的切削距离来衡量刀具的寿命.试验结果表明,DLC涂层刀具在上切中表现良... 相似文献
9.
对可转位刀具刀体进行了多轴数控加工问题的研究,从产品的实体模型获取几何信息,建立了数控加工数据段和刀具轨迹模拟,并生成各种源文件。最后,经自动后处理,生成了适用于具体数控加工设备的数控代码,以控制机床的加工运动,实现自动加工编程,该研究对缩短铣刀生产周期,提高铣刀加工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等匀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述回转曲面的曲率特性,给出平均曲率,Gauss曲率,法曲率的计算公式及回转面的几何特性与生成母线之间曲率特性的关系,论述螺旋面外铣,旋风铣两种情况刀具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数控加工中心整体刚性较好的特点,首先提出一种新的适合于长径比(长度和直径之比)较大的立铣刀铣削过程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力学变分原理建立了该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并且给出广义力和位移的边界条件;最后对给定铣削力条件下刀杆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为后续的动态铣削过程仿真以及加工表面形貌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螺旋铣刀在数控技术下可获满意产品,但降维技术无疑为其节省成本提供可能,本文以几何学为依据,给出一维数控磨制任意截形的螺旋铣刀在方案及数学模型,并用算例验证了其方案折可行性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面铣刀切削加工过程的特点,在刀具可靠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可转位面铣刀的应力场模型和刀具及其组件的安全性判据.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切削力和离心力对高速面铣刀应力场影响规律,并获得了刀具安全转速.高速面铣刀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应力场分析开发的高速面铣刀,在其安全转速范围内应力场分布状态较好,并在切削速度为2 010 m/min时达到最佳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14.
数控高速铣刀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数控高速刀具开发的技术特点,采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在VC环境下,开发了数控高速铣刀参数化设计系统,应用系统给出了高速铣刀设计实例,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高速刀具安全性的评价.该系统人机交互过程友好,可方便快捷地完成高速铣刀的参数化设计,缩短刀具开发周期约60%,为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铣刀片在切削过程中受到周期性的热冲击,切削热产生的恶劣的温度场对刀片造成破损,温度场在铣刀片切削过程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变化,研究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是揭示刀具破损磨损的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元胞自动机思想,建立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的2D铣刀片的温度场模型,模拟切削过程中温度的分布,解决其他技术无法精确计算刀片中温度场分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可转位铣刀结构的特点,在可转位面铣刀参数化设计和数控加工过程中采用了特征造型方法,利用尺寸驱动图形,满足了模拟数控加工中所需二次造型和产品系列化的需要,实现CAD/CAM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分几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球头立铣刀端刃等主后角刃磨时,砂轮中心的运动轨迹方程,从而为球头立铣刀端刃后刀面的数控刃磨加工提供了可行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研究了等螺旋角锥形立铣刀容屑槽的槽形特点及其形成方法,推导了槽形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在进行实际的切削加工前,在计算机上绘制其加工槽形,并计算前角、刃带宽度,有利于正确地选择二次刀具及调整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