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体育馆自然通风降温潜力,文章利用IES-VE建筑性能模拟方法计算我国五个不同建筑气候区代表城市体育馆在非采暖季(5~9月)的室内热舒适状况。基于调研结果建立体育馆基础模型,以热舒适有效时数为评价指标从通风窗有效面积率、夜间降温及遮阳设施三个方面对基础模型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前后体育馆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结果表明,体育馆引入自然通风具有不可忽视的降温潜力,提高窗体通风效率、利用夜间通风有助于这种潜力的挖掘,而增加遮阳设施作为辅助降温措施在夏季炎热地区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在冬季的节能效果显著,但在夏季是否会导致建筑过热、冷负荷过大,需要具体分析。同时,如何通过自然通风等措施解决夏季过热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DeST-h软件,选取位于银川和太原的建筑进行了室温计算和负荷分析,比较了太阳房和常规建筑全年的室温和负荷情况,并对夏季两地完全封闭式阳光间与逐时自然通风策略建筑的负荷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建筑,太阳房自然室温高,热负荷小,冷负荷大,夏季存在过热问题。夏季对阳光间进行逐时通风后,太阳房建筑冷负荷明显减小,建筑能耗降低。因此对于新建被动太阳房,可以考虑在夏季采用逐时通风、增加遮阳、优化阳光间进深等措施,以降低建筑冷负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代表着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建筑未来的趋势。夜间通风作为进一步节能的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GB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以沈阳地区某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分别进行了全日封闭和夜间通风状态下室内外全天温湿度实验测试,并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全日封闭状态下,室内热湿环境能达到Ⅱ级舒适区,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建筑室内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同时室内温度最高值出现时刻较室外高温峰值时刻分别推迟了1.5 h、2 h,延长了低温舒适的时间。室内温度最高值较室外温度最高值分别降低9.3℃、9.7℃,建筑室内因日间生活所积累的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夏季夜间通风对提升室内温湿度品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通过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均能使该超低能耗建筑完全达到Ⅰ级舒适区的标准,并且室内温度峰值差别较小,考虑到机械通风比自然通风耗能,也会增加投资费用,因此从综合角度出发在北方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中,选用夏季夜间自然通风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4.
选取阿以旺典型建筑的原型空间,依据当地夏季的气候环境,利用PHOENICS模拟软件对阿以旺天窗关闭和开启状态下民居室内的风环境状况进行了模拟及实验验证,分析室内空间的通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内向式阿以旺民居主要依赖阿以旺天窗的热压通风作用进行自然通风,营造了良好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能很好地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室内主要区域风速约0.2 m/s。  相似文献   

5.
谢浩 《绿色建筑》2011,(5):41-45
自然通风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环境方面具有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通风是岭南传统民居中满足舒适居住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要求和措施.首先分析韶关地区古村落对各种类型地方风的有效利用,然后详细探讨传统自然通风技术在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强调自然通风的节能意义,努力提高住宅区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6.
谢浩 《化学建材》2011,(5):41-45
自然通风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环境方面具有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通风是岭南传统民居中满足舒适居住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要求和措施。首先分析韶关地区古村落对各种类型地方风的有效利用,然后详细探讨传统自然通风技术在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强调自然通风的节能意义,努力提高住宅区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敦煌市博物馆自然通风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工程采用自然通风辅助地道通风设计方案,对其不同建筑形式的展厅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过渡季和夏季,无天窗的展厅室内温度可以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中央展厅等有天窗的房间夏季高温时段时室温超过30℃,不能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因此采用地道通风降温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建筑墙体的瞬态传热特性,测试了夏季通风墙体与非通风墙体的日温度变化,以及通风墙体房间在自然通风与非自然通风状态下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通风墙体对温度波幅的衰减系数较小,有利于减小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通风墙体减小传热过程中内侧墙体的温度梯度,减少了通过墙体的热流量,有利于减少房间的空调冷负荷;自然通风对室内温度波的影响较大,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排除室内余热的非空调建筑,太阳直射辐射的墙体采用通风墙体能取得良好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高大空间建筑烟囱效应模型,计算了一典型高大空间建筑在南京、武汉及重庆不同气候条件下,利用烟囱效应和上部开口驱动的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和全热传热量,确定了3个城市自然通风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以南京为例,实测了9月高大空间温度分层情况,利用EnergyPlus模拟了各月室内平均温度及考虑温度分层的建筑冷负荷。结果显示:南京5,6,9月较其他各月室内热舒适时数多,均在300h左右;南京6,9月自然通风传热量为负值,需采用合适的自然通风策略,控制室内舒适度并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0.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居民开窗通风作息模式以及全年人们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的状况,对广州市433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78%的居民有经常开窗的习惯,开窗时室内通风较好,全年开窗时间夏季长于其他季节,影响居民关窗的原因主要是噪声和室外湿空气;居民对夏季室内环境的满意度在可接受及其以上的比例占84%,比较满意;对室内风速感受情况,只有29%的居民感觉舒适有风,超过50%的居民感觉闷。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自然通风的应用以及改善住宅建筑室内通风换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建筑及周边场地的自然通风一直是绿色建筑设计探讨的重要议题,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环境。本文以益阳市桃江工人文化中心投标方案作为风环境的研究对象,通过使用Ecotect Winair 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的方法对文化中心的夏季通风、冬季通风和过渡季节的通风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不同季节不同区位的自然通风效果并分析其优劣,为项目设计后期优化和今后类似建筑及场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CFD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1:1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明市桂峰村古建民居,多为清初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分别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了民居室内外物理环境测试,具体内容包括室外气象参数、村落室外风环境、民居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等。测试结果表明,村落冬季室外风速适宜,街巷风环境良好,夏季街巷风速偏小,但村口的休闲亭风速较大,为村民提供了适宜的纳凉聚会场所。冬季,民居大厅和卧室在其主要使用时段较为舒适,达到Ⅱ级热湿环境标准。夏季,民居大厅在白天大部分时段过热,但在夜晚较为舒适,而卧室全天较舒适,达到Ⅱ级热湿环境标准。朝向对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较大,南北朝向较东西朝向好,可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民居冬夏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不利于人体的舒适和健康,平均辐射温度与气温接近,热辐射作用不明显,自然通风较弱。另外,民居大厅在全年的主要使用时段采光充足,而民居卧室的采光不足。与新宅相比,因开敞设计和较差的气密性,民居大厅和卧室的气温波动幅度较大。这在冬夏分别起到不同作用。冬季提高了大厅日间气温,但使得卧室夜间气温偏低,夏季使得大厅日间气温偏高,同时有效降低了卧室夜间气温。桂峰村古建民居可考虑如下改造方案:增加可调节式遮阳设施,提高内隔墙和门窗气密性,适当加大卧室开窗面积以及加设通风窗等。桂峰村民居的山地型聚落空间形态、街巷系统和遮阳设计方法可为现代民居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南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 CFD 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 1:1 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武轩  韦洁 《山西建筑》2007,33(15):32-34
针对西安市建成在用的三类地下行人通道,测试通道内部的夏季温湿度变化情况、内部自然通风效果、空气质量状况,通过同舒适性要求和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较,讨论西安市地下行人通道的夏季内部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中属于关键性指标,是建筑健康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福建省居住建筑的通风开口面积及通风路径设计方法和台湾地区的自然通风潜力设计方法,选取典型住宅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其差异性和优劣势,为自然通风评估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友 《建筑节能》2007,35(7):20-23
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自然通风的两种基本形式(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以及国外自然通风建筑的实例,旨在揭示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最后,利用自然通风技术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中在过渡季节存在过热的问题,提出自然通风是过渡季节最经济有效的通风换气方式。通过分析自然通风的机理和条件,提出了在建筑中应用自然通风的方法,并给出了最小开窗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自然通风的实现与周边风场的关系,在建筑中实现自然通风应很好地结合建筑风场和建筑开窗情况优化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