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3种天气时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了颗粒物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PM 2.5)占可吸入颗粒(PM 10)浓度比例分别达65%和87%以上;无明显室内源时,I/O比值小于1且随粒径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浓度相关性与粒径大小有关系,PM1、PM2.5的浓度相关性大于PM10。研究还表明,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与天气状况有关系,多云、雨天和阴天时浓度关联性有显著差别;颗粒物的浓度受到室内外温湿度的影响,且受天气状况影响而呈现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和TSI Aero Trak TM 8220型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市西城区三个服装市场的室内、室外PM10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评价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分析室内外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10是服装市场室外大气及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服装市场在室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超标的情况下(0.15 mg/m~3),室内颗粒物PM10与标准相比的合格率为30%,在室外PM10质量浓度0.15 mg/m~3的情况下,室内PM10的合格率为92.2%。2服装市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室内颗粒物浓度随室外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吸烟和人员活动是服装市场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室内污染源。3对于颗粒物数量浓度比,室内室外PM1/PM10、PM2.5/PM10、PM1/PM2.5的比值都在0.99以上,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对北京某办公建筑2个不同房间室内与室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同步监测。结果显示: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呈现双峰分布,但波峰分布区域不同;室内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质量浓度波峰均出现在0~2.5μm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稳态假设法、动态质量守恒模型法、实验-经验公式法、替代法4种室内外颗粒物浓度预测方法。基于单粒径颗粒物的动态行为特征,以建筑围护结构为边界,建立了单粒径室内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并简要介绍了该模型的主要构成和模块参数。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0)
利用粒径谱仪和光声气溶胶消光仪(PAX)对正常天气、沙尘过境和秸秆焚烧等三种大气状态下颗粒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引起气溶胶消光系数下降的主要是细颗粒物PM2.5沙尘天气时虽然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幅飙升,其颗粒物数浓度并未同时大幅上升,而秸秆焚烧时,不仅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颗粒物数浓度也达到优良天气时的两倍,粒径较小的积聚模态粒子是影响气溶胶光学性质的首要因素,也是秸秆焚烧导致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于没有机械通风的房间,建筑围护结构缝隙的穿透作用是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选取一个房间作为对象,通过示踪气体法得到房间换气次数,采用光散射法监测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第一种方法是分析不同的因素对颗粒物穿透系数的影响,建立通过缝隙尺寸和换气次数计算颗粒物穿透系数的模型。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平衡关系式得到颗粒物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穿透系数。通过对比2种方法得到的颗粒物穿透系数与换气次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颗粒物穿透系数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近于1,换气次数一定时,细颗粒物的穿透系数大于粗颗粒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室内空气颗粒污染物污染水平。方法于2013年1—5月工作日期间在济南市某办公场所采用LD-5C(B)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对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进行监测。结果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PM2.5、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2、0.115 mg/m3;采暖期室内PM2.5、PM10的质量浓度(0.152、、0.191 mg/m3)高于非采暖期(0.050、、0.079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室内PM2.5/PM10为0.807,非采暖期PM2.5/PM10为0.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7,P=0.001);室内外PM2.5相关系数r=0.878,P=0.001;室内外PM10相关系数r=0.701,P=0.001。结论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污染较重,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暖对室内细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们常停留的建筑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本文对写字楼、地铁站台、餐饮环境、大学教室和宿舍等不同类型建筑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同时对不同建筑环境内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浓度大小、占比情况和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 表明: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颗粒物各粒径段浓度数据处理以及耦合通风空调系统,得到了新风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率和客室内贡献率公式.进而分析了动车组车厢内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及新风、客室内对颗粒物计数浓度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客室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组成;颗粒物粒径越小,新风贡献率越大,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加大,新风贡献率逐渐减小,客室内贡献率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对解决动车组车厢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控制问题、提高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定萌  张莹  李安桂  熊静  高然 《暖通空调》2021,51(2):1-5,72
选取某高校学生办公室进行室内外空气真菌浓度相关性和粒径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真菌浓度变化范围为1 698~4 429 cfu/m3,最大值出现在12:00;室外浓度范围为3 569?29 452 cfu/m3,最大值也出现在12:00.室内外空气真菌浓度比值均小于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室内外空气真菌呈显...  相似文献   

12.
对典型办公室内的粉尘颗粒分布特征及室内外颗粒浓度比值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外的粉尘以小颗粒为主,1.0~3.0μm粒径的颗粒分别占室内、外总悬浮颗粒物TSP质量的46.70%和45.06%;所有测试房间室内外TSP的I/O比值为0.61~0.72,PM10的I/O比值为0.64~0.74;I/O比值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变化范围为0.406~0.995,但与纯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同,变化趋势为较小粒径时下降迅速,之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3.
苗豆豆  陈超  赵晨 《暖通空调》2021,51(2):12-19
为探究高校教室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与粒径分布特性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北京地区某高校教室室内外环境中的细菌气溶胶浓度、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实测调研.结果表明:室外细菌气溶胶浓度为7?1 237 cfu/m3,平均最高浓度出现在秋季,最低浓度出现在夏季;教室无人时,室内细菌气溶胶主要源自室外,通过门窗缝隙...  相似文献   

14.
室内颗粒物浓度大小与房间换气次数紧密相关。在房间无室内污染源,且只有渗透风作用时,当确定了缝隙颗粒穿透系数和室内颗粒沉降率的取值范围后,便可根据室内颗粒物质量守恒原理,由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解房间换气次数。以一个仅渗透风作用的房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工况测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求得了各工况房间的换气次数。与此同时,采用示踪气体法测量获得房间实际换气次数,通过颗粒物浓度获得的换气次数与实际换气次数比较可知:颗粒物浓度采样时间间隔在30 min以上时,颗粒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大于40%。但时间间隔控制在6~15 min左右时,计算得到的换气次数与实际值偏差为10%~13.6%,说明采用小于15 min间隔测量颗粒物浓度求解换气次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曹明  刘刚  沈恒根 《暖通空调》2008,38(4):120-124
在进行了大量实际监测的基础上选择两处有代表性的会议室作为监测对象,分析了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小粒径(小于1um)颗粒物质量浓度所占比例大且存在状态稳定,大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波动主要是由室内人员走动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污染物(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甘肃省兰州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温湿度、风速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相关性显著,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高于春季和夏季;春、夏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日小时均值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市某办公建筑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现场测试,得到室内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影响PM2.5浓度变化的室外颗粒物浓度、门窗开启情况、测试时段、室内人员、吸烟、空调系统、地毯扬尘等因素,探讨了PM2.5与其他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实测发现办公楼室内PM2.5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为了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少开门窗,加强新风过滤处理,在室内发尘较严重的区域,建议同时使用局部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18.
于2015年4—12月(除7,8月外,每月一周)实测了该幼儿园室内外PM2.5浓度,结果显示:室外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60.6μg/m~3,室内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32.5μg/m~3;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系数达0.74,检测期间平均约有52%的室外PM2.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入室内,室内55%的PM2.5变化由室外颗粒物源导致;实测期间,时均I/O值为0.69,变化范围为0.1~5.46;I/O值受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浓度较高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减小,室外PM2.5浓度较低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增大;室外空气湿度与室内外PM2.5浓度正相关,室外风速与室内外PM2.5浓度负相关,而室外温度对室内外PM2.5浓度影响有限,但与I/O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非空调环境(0.92)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五类公共建筑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现场测试,得到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特性,对各类公建总体PM2.5浓度水平和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PM2.5与其他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五类公建室内PM2.5浓度变化的不同因素。实测发现公共建筑室内PM2.5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为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少开门窗,加强新风过滤处理,在室内发尘较严重的区域,建议同时使用局部净化设备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