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西安某数据中心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过渡季节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量、制冷量等参数。结果表明,间接蒸发冷却器效率为58%,直接蒸发冷却器效率为86%,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却器效率为115%;风机、风管温升形成的负荷占总冷负荷比例为24.28%,其对总冷负荷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
黄翔  夏青  孙铁柱 《暖通空调》2012,42(9):52-57
提出了蒸发冷却空调术语标准化的基础性框架,按照技术形式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分为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技术及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技术;按照产出介质(获得冷量)形式分为:风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和水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并结合相关机组设备探讨了这些术语的定义,以图文形式介绍了各种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weather tool软件对适合蒸发冷却空调应用的20个城市,在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后的热舒适率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城市提出了蒸发冷却空调应用的优化方案。对蒸发冷却设计分区的4个典型城市应用蒸发冷却空调的热舒适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位于高湿度地区的重庆市不适宜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方案,对其进行了2种蒸发冷却空调设计方案的对比,结果显示,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空调方案的制冷系统季节能效比较传统一次回风机械制冷方案提高了54.1%。  相似文献   

4.
对中等湿度地区实际工程中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不同季节开启不同功能段时的冷却效率进行了实验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过渡季还是夏季,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的最大值超过80%;制取相同冷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EER是机械制冷空调机组的3倍以上,只要运行合理,机组能耗可以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中湿度地区夏季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使用中,间接蒸发冷却对室外空气先预冷后与回风混合以及先与回风混合再预冷对机组整体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从风系统平衡、热湿平衡及能耗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优劣.研究了过渡季节及冬季的运行模式,为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在中湿度地区全年空调运行处理模式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蒸发冷却和机械制冷相结合的集中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运行模式。分析了3种运行模式最佳运行工况的测试结果。结合典型数据中心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的空调系统形式:直接使用新风+封闭冷通道和间接使用新风+封闭热通道。结合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统计了2种空调系统方案对应运行模式下送风温度不超过20℃的有效供冷时间,并得出了蒸发冷却全年时间占比。  相似文献   

7.
白延斌  黄翔  文力 《建筑科学》2012,(Z2):154-157,165
本文分析了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冷水机组应用原理,结合理论分析计算了湿球温度在15~30℃干湿球温差15℃下湿球温度效率100%~175%的出水温度,并整理为线算图。结合实际工程测试数据计算了湿球效率120%下不同干湿球温差下的出水温度,并整理为线算图。对线算图进行了分析,得出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冷水机组的应用区域,以及与机械制冷联合使用区域与单独采用直接/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干燥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直接蒸发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分析,得出了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干燥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在这些地区利用直接蒸发冷却与间接蒸发冷却联合系统可以取代机械制冷,其性能系数为机械制冷系统的2.5-5倍,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暖通空调》2021,51(8)
以寒冷地区某医院综合楼为例,通过分析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供冷量与建筑冷负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供冷的双温冷水系统,以及系统运行策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空调系统优化运行后,可节省耗电量36.4%,运行节能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基于直接和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不同极限温度,根据蒸发冷却驱动势、使用蒸发冷却降低冷却需求的潜力和所需空调制冷时长,提出了直接和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冷却潜力指标和空调需用时长指标,通过k-means聚类算法统计分析了我国270个气象台站典型气象年的指标参数。得到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我国的适用区域,并对其适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推广及设计初期系统形式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计研发了1种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对其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和气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蒸发冷却理论,研发了1种将直接蒸发与间接蒸发相结合、多级蒸发冷却的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通过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风干湿球温度、出风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出风干湿球温度随室外气候干湿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然后,根据机组性能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北京、西安、广州和福州4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年制冷期内,典型地区应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出风温度低于26℃的时间均在94%以上,这表明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作为承担显热负荷的技术手段,可适用于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特别对于湿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全年采用该类空调机组实现制冷,节能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台运行于兰州地区的直接蒸发冷却空调为研究对象,对其2014年夏季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期间空调机组的冷却效率和空气出口参数,并以此为依据,从舒适性方面对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兰州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可为蒸发冷却技术兰州地区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西安和乌鲁木齐2个地区4~10月的室外气象参数变化,重点分析了西安地区在4~10月使用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时间段及所占比例。而后,对西安某大型测试车间在过渡季节使用管式间接+直接组合式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乌鲁木齐地区相似气象参数条件下运行的冷却塔表冷器+板翅式间接+直接组合式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湿度地区在过渡季节气象参数条件下,管式间接+直接组合式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同样可以将空气处理到湿球温度以下,甚至接近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达到在乌鲁木齐干燥地区处理的效果。这一结论将为完善和推动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中等湿度地区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蒸发冷却式空调的设计与热工计算方法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干热地区应采用蒸发冷却方式实现空调,利用室外干燥空气作为空调的驱动能源而节能.从制冷过程看,蒸发冷却主要包括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两种方式;从载冷介质看,直接或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均可用来制备冷水或冷风.提出一种统一描述各种蒸发冷却方式性能的方法,并在焓湿图上确定不同的蒸发冷却方式适宜气候区,给出几种不同的蒸发冷却空调的系统方式的选择与设计方法,为蒸发冷却空调的设计与热工计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对比了几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特点,并指出管式间接-直接组合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主要形式及分区依据。着重对新疆、甘肃、山西等地的管式间接-直接两级或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提出实际工程中机组运行出现的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永旭 《山西建筑》2015,(4):114-115
介绍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节能、环保、卫生、舒适、经济等特点,对中湿度地区机械制冷与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温度关系及冷量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阐述了蒸发冷却空调方式的运行原理,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霍海红  黄翔  殷清海 《建筑科学》2012,(Z2):158-160,165
为了得到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应用于纺织厂的经济性,在中等湿度地区西安,以送风量5000m3/h的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为例,分析了其应用于纺织厂的经济性。将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与传统采用机械制冷制取冷水的喷水室进行制冷量、能耗以及能效比等参数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到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能效比为2.67,传统喷水室的能效比为2.07,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较传统喷水室节能,更适合应用于纺织厂。  相似文献   

18.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的测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的运行工况。对该机组的夏季运行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探讨了蒸发冷却段的测试方案,为机组的进一步测试及设计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阿克苏地区的干空气能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蒸发冷却技术与其他制冷方式相结合。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采取自然冷源优先、机械冷源优化的方式;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用于新风冷却,地下水用于风机盘管冷却,水源热泵机组用于夏季最热时段制冷的补充和冬季制热。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式在满足不同季节空调需求的同时,减少了空调能耗,在新疆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蒸发冷却水机组的结构类型进行总结,并对这几种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参数进行了对比,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表冷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露点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出水温约为16~18℃,满足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