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一个地方佛教学术气氛浓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就会出现较多的义学沙门和信仰佛法的士大夫,也就会产生较多的佛教著述。唐代前期,北方佛教译撰事业远较南方发达,所出著述数量,北方是南方的六倍有余;全国有四个著述分布带:汾渭分布带、豫鲁黄河沿线分布带、太行山东麓分布带和邗沟一江南运河分布带。安史乱后的唐代后期,著述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北方少于南方;除江南地区有一个较明显的著述分布带外,其他地区皆为零星分布,相对而言,四川盆地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一个地方佛教学术气氛浓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就会出现较多的义学沙门和信仰佛法的士大夫,也就会产生较多的佛教著述.唐代前期,北方佛教译撰事业远较南方发达,所出著述数量,北方是南方的六倍有余;全国有四个著述分布带:汾渭分布带、豫鲁黄河沿线分布带、太行山东麓分布带和邗沟-江南运河分布带.安史乱后的唐代后期,著述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北方少于南方;除江南地区有一个较明显的著述分布带外,其他地区皆为零星分布,相对而言,四川盆地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汉传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和定型的过程和原因。认为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既受到来自古印度佛教建筑的深刻影响,也受到来自西域中亚佛教建筑的影响和启发。由于汉地固有的木构建筑在空间使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改造可以满足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要求,因此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逐渐被纳入到汉地世俗建筑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瑰宝,探究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对贵阳市文化局公布的文物保护名单进行分类,从而分析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文物建造的集中时间,分析不同类型文物的地域分布差异性.探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以古建筑、古墓穴和近现代重要史迹以及代表性建筑为主,共136个,约占了总文物的74%,古遗址、石窟寺、石刻及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相对较少;2)贵阳市的文物地域分布不均匀,集中布局在贵阳市的东南部;3)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贵阳市的文物在时间分布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明、清及近现代分布最多,其他年代有少量分布.通过探究贵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可以划分出贵阳市的文物重点保护区,有利于贵阳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描述多因素影响下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筑供热能耗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空间相关分析获取2010—2020年建筑供热能耗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描述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变格局.基于STIRPAT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了建筑供热能耗受各因素(人口总量、城镇化率、人均供热面积、第三产业增长指数及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供热能耗存在空间效应,仍处于不均衡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布也不尽相同,除青海外,西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及自治区的建筑供热能耗总量的主要驱动力均为人均建筑供热面积,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建筑供热能耗强度的主要驱动力为技术创新水平.研究结果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6.
莆田地区佛教建筑历史悠久,现存许多各级重点保护寺院,文物遗存数量较多。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整理,对影响莆田佛教建筑形制特征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并立足于新的历史环境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佛教化的研究和跨化交流的研究入手,论证了跨化交流与佛教建筑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从化的交流与传播的角度系统梳理佛教建筑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研究要点与主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4—2018年中卫市所有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利用ArcGIS得到中卫市各地短历时强降水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2014—2018年期间,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样本个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最多;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其中7月最易出现,且04:00—08:00和20:00—22:00两个时段最容易发生短历时强降水;中卫市最可能出现短历时强降水的地区主要为海原县,尤其是海原县西南部,且08:00—11:00不易出现,02:00—05:00较易出现,其他时段均最易出现;其次为中宁县南部;最难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地区为沿黄灌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国家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采用核密度、空间错位指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我国文化遗产分布的空间错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部呈现集聚分布态势,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聚在浙闽皖、黔湘桂渝、晋冀豫的省域边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聚集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2)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征,胡焕庸线以东区域“非遗”密度相对高于物质遗产密度,其中,以北京、上海的情况最为显著。3)文化遗产分布空间错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在宏观尺度上发挥作用,社会环境因素在局部发挥异质性作用。整体来看,社会环境因素作用强度显著大于自然环境因素,其中,人口密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的协同性、整体性与原真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安徽省456个降水量观测站实测降水量资料,对降水量空间分布、时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并简要计算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崩塌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广东省大量崩塌灾害的统计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广东省崩塌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崩塌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演变作用的控制;沿海台地及丘陵地带以土质崩塌为主,粤北中、低山区以岩质崩塌占优,粤西和粤东地区以土质崩塌和土石混合型崩塌较多。崩塌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主要受降水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明显地受降雨周期、降雨时程和降雨强度的控制;从年际长周期活动特征看,年际崩塌活动的数量同年降雨量的时间分布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不同地区还具有年际崩塌活动的不均性和集中性特征;从年内短周期活动特征看,崩塌活动呈现出年内活动的雨季相关性和重复性;从一定区域范围的活动特征看,崩塌活动又呈现出特定区域性活动的群发性和局部个体活动的突发性特征;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崩塌活动的随机性强,在时间轴上呈杂乱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震害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灾区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建筑,根据文化遗产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特点.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的营造特点,分析了其传力机理和不同构件的抗震重要性,提出了文化遗产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桂林13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其分布受聚落空间生产的区位性与演进性两大属性的基础影响,使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与地形、水域等聚落形成要素呈空间正相关,与交通通达度、离城镇距离等聚落演进要素呈空间负相关。故相关部门在制定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时,应重视聚落演进要素对村落传统风貌的潜在冲击,对易受聚落演进要素影响的传统村落,制定针对性的风貌管控与引导措施;反之,则应立足聚落形成要素的优质空间本底,加强对村落发展动力的分析,增强传统村落空间对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日本建筑界中始终贯穿着日本趣味的创作意识,其形成因素是日本几代建筑师不断努力探索的结果,更是受日本民族认知与民族精神的直接影响.从日本民族的时空认知出发,分析现代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提出的短暂建筑理论、"生成"式建筑空间和"间"空间、"奥"空间的创作思维,并与日本民族时空认知的暂时性、模糊性和阴翳性结合进行推理分析,提出现代日本建筑的日本趣味是由于其岛国民族特有的时空认知意识形成的必然结果,这种意识是民族根性使然.它是一个多变的非线性系统,由造型模仿过渡到意识形态的制约,现代建筑虽具有多元性,但日本民族的认知意识始终影响其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伪满外交部这座长春近代建筑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的论述,旨在唤醒人们对伪满文物的认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克什米尔地区是恐怖主义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周边较为突出的不稳定区域。基于GTD数据和开源地理空间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的时间演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一是该地区恐怖活动大致分为4个阶段,且不同阶段袭击的目标和使用的武器各有差异,其性质由最初谋求地区独立的民族分裂主义逐渐转向宗教极端主义,恐袭暴力程度不断增加;二是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聚集性,主要聚集在克什米尔河谷地带;三是该地区恐怖活动主要与国际泛伊斯兰主义、政府对地区民主自治权力的压制、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内部宗教矛盾、印巴冲突及周边局势的多重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空间演变规律。运用ArcGIS与SPSS软件分析浙江省63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得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表现形式为:在空间上,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道路、人口密度、年平均气温对传统村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总体来看,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呈双核集聚式;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偏多。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呈负相关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延吉市城区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2015年PM2.5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了延吉市城区PM2.5时空分布特征,并将PM2.5浓度与气象要素做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延吉市PM2.5季节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②延吉市PM2.5月均浓度变化均呈单峰单谷型,其中11月、12月、1月浓度值相对较高,2月开始逐月递减至10月份后开始回升.③PM2.5日均浓度曲线呈现出尖峰和深谷交替变化的锯齿状.④延吉市城区3个监测点PM2.5浓度日变化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都呈现双峰双谷型.⑤PM2.5浓度与气压、气温日较差、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瓦里关和上甸子大气本底站观测的月平均CO2浓度数据对GOSAT卫星反演的CO2浓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OSAT产品与台站观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2009年6月—2011年5月GOSAT反演的CO2浓度数据,分析了江苏地区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5 h Pa高度层CO2浓度高于850 h Pa高度层,CO2浓度的水平变化要小于垂直变化;2)在季节变化上,C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这可能与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有关;比较前后两年的CO2浓度数据,夏季和秋季的增速较快,冬季和春季的增速较慢;3)在日变化上,发现徐州和南京站02时CO2浓度最高,14时CO2浓度最低,这可能也与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