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土壤中汞的含量,一般为0.03~0.37ppm。在矿化带上方土壤中,汞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低温吸附态、中温吸附态和高温吸附态三种。试验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和野外十多个矿区(点)的找矿实践证明,虽三种形式的汞,对深部盲矿体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但是矿体上方低温吸附态汞,异常反映最清晰,分析方法简单,测定时干扰少,在金属矿找矿普查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优选阿拉善右旗拜兴图地区找矿预测靶区,在查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元素变异系数、 ILR变换、 ILR-PCA多元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Au、 Ag、 Co、 Cu、 Pb、 Zn和As等7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矿元素主要赋存于断裂与矿化蚀变带交汇部位,Au、 Ag呈现强分异富集特征,成矿潜力大;Pb、 Zn、 As、 Co、 Cu呈现低分异富集特征,成矿潜力较小。(2)ILR变换可消除原始数据的闭合效应,使元素呈现标准正态分布;ILR-PCA第一主成分能最大限度提取原始数据的综合信息,即PC1正端载荷(Au-Ag-As)为成矿指示元素,元素异常强度和形态受断裂与矿化蚀变带控制,负端载荷(Co-Cu-Pb-Zn)为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引起。(3)对Ⅰ号找矿靶区进行工程验证,查明靶区数条金(银)矿体,金、银含量均达到或超过最低工业品位,表明拜兴图地区具有较大的金、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广西平桂地区隐伏花岗岩可分为三类:出露岩体边缘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外围全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内部隐伏的晚期侵入花岗岩。根据本区岩浆侵位、控岩构造、接触变质、岩(矿)脉、物化探异常、遥感影象等特征,提出5个隐伏花岗岩预测区。在预测区公婆山—骆驼山地段开展壤中电导率及吸附汞测量找矿评价,钻探结果发现了隐伏锡矿。 相似文献
4.
大厂长坡锡多金属矿床自上而下为陡倾斜裂隙大脉及细脉、似层状细脉浸染型和似层状网脉浸染型矿体;矿体和蚀变围岩中挥发性和较低温矿物的元素组合在上部富集,而较高温矿物的元素组合在下部富集;原生晕元素组合的垂直分带前缘晕为F、B、Hg、Ba、Ga,中程晕为Ag、Cu、Sb、Bi、As、Pb,深部晕为Sn、Pb、Zn、Mn、Co、Ni;不同标高矿体、蚀变围岩和原生晕中特征元素的比值自上而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矿上地表原生晕水平分带明显.据此建立了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深度和深部规模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矿区元素的富集、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处于Au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以强富集强分异(Au富集系数f>2.5,变异系数Cv>3.2)为特征;As、Sb、W元素也表现...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夏河县唐尕昂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土壤样品(4752 个)测试结果, 采用元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中的Au、As、Sb、Ag、Cu、Pb、Zn、W、Mo 等9 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Au、As、Sb、W 元素在区内成矿潜力较大, Cu、Zn、Pb、Ag、Mo 成矿潜力较小, 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获得区内元素组合, 即F1(Au-As-Sb)区内成矿的指示性元素, F2(Cu-Pb-Zn-Ag)为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所引起, 主要富集在热液中低温阶段, F3(W-Mo)对岩浆热液活动具有指示性; (2)通过对各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及成矿潜力等因素综合分析, 圈定3 个找矿靶区,并在1#靶区工程验证中发现一条长40~280 m、厚0. 8~3 m 的含金石英脉, Au 品位为2. 14×10-6, 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海金矿可分为破碎蚀变岩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型和砂矿型等。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早古生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晚古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柴北缘,中生代矿床主要分布在东昆仑、西秦岭及北巴颜喀拉一带,岩金矿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广大地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青海的主要类型,受构造控制明显,区域性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控制了金矿田、矿床的产出和展布。依据金矿田、矿床及成矿信息划分了19个金矿集区。通过分析矿集区、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10个金成矿远景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信息集成、研究程度等因素,认为苏干湖—锡铁山、赛什克南—叉叉龙洼、祁曼塔格、磁铁山—智玉、同德—同仁等5个金成矿远景区最有前景。这5个金成矿远景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和中部,涉及柴北缘成矿带(Ⅲ-6)、东昆仑成矿带(Ⅲ-8)和西秦岭成矿带(Ⅲ-9)。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柞水地区金盆梁金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特征以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确定该区找矿方向。结果表明:Au是金盆梁金矿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Ag为主要伴生元素,As、Sb为远程指示元素;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是金矿富集的有利层位;石炭系下统二峪河组下亚组下段、泥盆系上统第四岩性段上亚段、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为金成矿有利岩性段;矿区经历了至少两期热液活动,金矿体的形成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圈定的4个综合异常区与地层展布方向一致。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处在金矿富集有利层位,次级构造发育,指示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Au异常强度高且规模大,并在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因此,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南大铅锌矿矿区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及矿产特征,着重分析了成矿地层、构造等成矿条件,对地质条件、物探化探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分析了该地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杨进文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
大厂矿田100号、105号矿体赋存于龙头山礁灰岩中,是举世闻名的超特大型锡多金属矿体,其锡金属量占整个矿田锡金属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通过对105号矿体主要地质特征简要论述,结合最近两年在-200、+50中段开展探矿工作资料的分析,指出105号矿体在深部有往北西及南东方向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甘肃花石山金矿区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石山金矿区综合化探方法可行性试验研究及未知区的找矿预测,在由残坡积物为主组成的浅覆盖林区,利用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热释汞和土壤离子电导率综合化探方法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研究表明,Au与Ag、Pb、Cu、Sb、As、Mo、Zn为显著正相关,这些元素可作为该区找金的直接和间接指示元素,Au元素的富集成矿经历了多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圈定出Ⅰ类矿异常11个、Ⅱ类矿化异常7个、Ⅲ类分散矿化异常8个、Ⅳ类无矿异常20个,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在我国已发展成具有多个分支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近10年来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阐述了“体中体”、“顶上带”及综合预测模型在预测隐伏成矿花岗岩研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然后,对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计划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西荔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对荔浦市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荔浦市土壤硒全量变化范围为0.10~1.09 mg/kg,平均值为0.44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的平均含量,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57%。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石炭系鹿寨组硅质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值为0.673 mg/kg。土壤类型中,红壤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43 mg/kg;洪积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283 mg/kg。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林地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13 mg/kg;水田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91 mg/kg。此外,土壤的有机质、 pH值与硒含量分别存在着正、负相关关系,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喀拉通克铜镍矿区植被属土砾质荒漠植被类型。优势植物群落为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_albae(Krasch.)Poljak),主要伴生植物有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Pall.)Bunge), 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等。通过对该区植物地球化学及植物对元素的积聚性研究,发现本区植物主要为富Ca、Mg贫K、Na地球化学类型。从区域背景→矿区背景→矿床上部,植物群落总体和多数植物种属的成矿及伴生元素含量逐渐增高;概率分布曲线从单峰正态分布到多峰分布;元素在不同植物种属中的分配不均匀。区域背景植物中的Cu、Ni含量与大多数元素呈正相关的关系;矿床上部Cu、Ni与其他元素正相关程度降低甚至出现负相关。植物对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和屏障效应。植物中积聚系数大的元素其衬度反而降低,积聚系数小的其衬度反而增高。本区白茎绢蒿、小蓬、冷蒿等植物可作为植物地球化学勘查的重要采样介质;驼绒藜、角果藜等可作为辅助采样介质。Cu、Ni、Ag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指示元素;Pb、As、Bi、Co、Au可作为一般性指示元素;Zn、Cr、Mn、Mo不宜作为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5.
未分异A型花岗岩的判别指标、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已经取得了较大共识,而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判别指标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广西大瑶山地区大进花岗岩形成于早古生代(约440 Ma),具有高Rb含量(>400×10-6)、Rb/Sr、Rb/Ba值及相对低的Zr/Hf值等特征; 依据岩石具有高的初始锆石饱和温度(819 ℃~863 ℃),高Ga/Al值、Zr+Nb+Ce+Y含量及特定地球化学指标的演化趋势等相关证据,综合判定其为高分异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大进花岗岩可能源自镁铁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经历了分异结晶和少量地壳物质混染(AFC)过程。大进高分异A型花岗岩可能是后造山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响应,其年龄代表了桂东北地区广西运动由造山挤压向后造山伸展的构造转换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分形和混合筛分定量分析工具在化探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利用C-A分形(质量分数-面积)和混合筛分方法对内蒙古巴彦塔拉-明安图地区1 325个土壤样品中钨(W)、铌(Nb)、铜(Cu)和铋(Bi)元素化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A分形显示其拟合直线为三段式,呈多重分形特征;混合筛分显示其服从包含两个对数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依据分形拐点和混合分布估计的异常阀值圈定化探异常。对比两种方法获得的化探异常,发现混合筛分的W-Bi-(Cu)综合异常与已知的主要矿床或矿点吻合程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在该地区铌(钽)钨等稀有金属找矿预测工作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综合异常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成矿条件圈定3个稀有金属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