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1种基于焓湿图的新排风热回收装置结露结霜状态的预判方法,并对显热回收装置和全热回收装置在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的结露结霜状态进行了预判分析,指出了热回收装置可能结露结霜的位置及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用全热回收技术来降低热回收装置防霜能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中的能量是空调系统节能的一项有力措施。首先对常见的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和性能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利用技术资料对全热和显热回收效率进行比较,论证了不同工况下排风热回收装置的节能特性。并通过实例进行经济分析,计算出投资回收期,评价了经济效果,得出了小型热回收装置适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室内环境,以生活热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空调器和热水器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而这些白色家电的使用消耗了大量的一次能源。针对目前能源紧缺和热泵的发展现状,笔者搭建了带冷凝热回收的多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并对循环加热冷凝热回收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加热不同体积热水和不同循环水流量工况下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缩机功率,以及水温变化和系统的COP值。  相似文献   

4.
封小梅 《暖通空调》2012,42(9):68-71
提出一种基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排风热回收性能分析方法。在计算热回收装置的节能量时考虑了装置本身的运行能耗,计算得到不同热回收方式下该地区可使用热回收装置的最低比焓或温度。以上海地区某图书馆为例,逐时计算了热回收装置的回收量和电耗,经比较获得了全年不同条件下相对节能的热回收方式和工作模式,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提出了该系统的合理运行模式,并对热回收型热泵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生活热水温度的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夏季工况下,机组能够对冷凝热实现有效的回收利用,机组综合性能系数随着生活热水温度变化,平均达到3.39.冬季工况下可实现同时提供空调供暖和生活热水加热,但应合理没定生活热水进水温度.过渡季节换向工况,加热生活热水的性能系数为1.25.  相似文献   

6.
随着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空调负荷的日益增长,运用新型节能技术减少住宅建筑能耗,已成为一个很重要很紧迫的问题。新风热回收系统可以通过对新风的预热或预冷,降低空调制热或制冷能耗。为了验证新风热回收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内的节能效果,本研究实际测量了华东地区某实验建筑中的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实际节能效率。实验表明在夏季工况下热回收系统可节约14.5%的空调能耗;在梅雨季工况下可节约4.96%的空调能耗;在过渡季节则无显著节能效果。本文利用Energyplus模拟了真实工况下的热回收节能效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同时模拟了夏季全周期新风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沙市典型气象年逐时气象参数、商业建筑供冷和供热工况下新风逐时送风温差和送风焓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采用显热型和全热型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逐时回收能量。结果表明,长沙市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加之冬季制热工况下节约的能量,采用全热回收装置节能量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约4.4年。  相似文献   

8.
以某燃气热水器为测试对象,采用试验方法,在不同进水压力和设定出水温度测试条件下,对燃气热水器热负荷、热效率、显热换热器换热比例进行实测计算分析。冬夏季工况,各进水压力下热负荷均随出水温度的增大而升高。相同测试条件下,由于夏季进水温度比冬季高,夏季工况的热水器热负荷比冬季工况低。热效率在冬、夏季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冬夏季工况的平均热效率比较接近,冬季工况的平均热效率比夏季工况稍高。冬夏季工况热水器的显热换热器换热量均占主导地位,夏季工况显热换热器换热比例比冬季工况高,主要是由于夏季进水温度较高,限制了冷凝换热器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燃气锅炉房排烟冷凝余热利用节能改造工程,并模拟电厂工况,试验研究了不同过剩空气系数条件下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的节能与净化烟气效果。研究表明,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不仅提高了燃气利用热效率,产生的烟气冷凝水量可观,且净化烟气效果显著,烟气冷凝水呈强酸性,设备的防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劲晖  李萌 《暖通空调》2008,38(5):44-47
选取哈尔滨、北京、海等5个建筑气候分区的代表城市,以同一办公建筑为例,分析全空气空调系统在未采用新风比调节及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仅采用新风比调节、仅采用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同时采用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新风比调节四种情况下的全年能耗差异,探讨适合不同地区节能建筑的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新风比调节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厨房排气废热回收热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厨房排气废热回收热泵的工作原理、试验装置及试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水/冷风两用型热泵装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变频全新风机组在变干、湿球温度条件下的制冷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机组的制冷量、输入功率、能效比、吸排气压力和吸排气温度等参数随进风干、湿球温度变化的关系,分析了变频全新风机组制冷变工况的运行特点,讨论了"变频"能量调节方式对变工况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变频全新风机组制冷变工况的运行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在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中,喷油螺杆式空压机余热回收越来越受重视。余热回收装置作为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中较为重要的设备,对其进行设计研究很有必要。通过理论计算,集成了对应160kW喷油螺杆空压机的余热回收二次换热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油温自动控制,并有效降低板换结垢的风险,对其进行热回收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侧进出口水温70℃/50℃、二次侧进出口水温45℃/60℃工况下,热回收能量为99.85kW,高于空压机额定功率的50%。为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对系统施工安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红  陈柳 《建筑科学》2020,36(8):85-91
针对传统转轮吸附空调系统难以实现冬季加热加湿的问题,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转轮吸附空调系统,设计了夏、冬运行模式。在夏季工况条件下,系统利用转轮吸附装置吸附区对空气除湿,利用热回收装置和表冷器对空气进行降温,太阳能提供再生能耗;在冬季工况条件下,系统利用转轮吸附装置解吸区对空气加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以西安市某建筑为例,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子系统模块,再建立太阳能驱动转轮吸附空调系统的冬季工况仿真模型,对系统供热量、加湿量及ECOP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环境加热加湿的需要。系统解吸通道与吸附通道空气流量比存在最优值使得加湿效率最大。当吸附通道中风量不足时,需引入室外空气,吸附通道为排风和室外空气的混合,当室内排风占比越大,系统的加湿效率越高,实际应用中,全部排风应都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风量不足时,可引入室外空气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6.
近零能耗建筑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推动了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应用。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其功能,梳理得到了其主要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性能指标的测试工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实际运行需求的一体机制冷、制热性能综合测试工况。在综合测试工况下,热回收效率满足近零能耗建筑产品性能指标要求,回收冷量占一体机供冷量的14.1%,机组制冷性能系数为3.63,比GB/T 7725—2004测试工况的测试结果提高了21.8%;回收热量占一体机供热量的17.5%,机组制热性能系数为3.87,比GB/T 7725—2004测试工况的测试结果提高了21.3%。综合测试工况下取得的测试结果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近零能耗建筑产品设备选型及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提出了基于固体吸湿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搭建一体化实验台,对系统的热回收效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将烟气温度降至20℃左右,余热回收效率可达到87%~94%。经过间壁式换热器的烟气与热网水温差可以保持在2℃以内,相对湿度接近100%;转轮的热回收性能主要受转速的影响,当转速大于8 r/min时,热回收效率变化趋于平缓,较优工况下转轮的全热回收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不同液体循环式显热回收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不同热回收方式在设计工况下的静态节能效果,指出在确保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采用加大排风量的液体循环式显热回收方式节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小型热回收装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或者预冷,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了不同装置的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适用性特征,初步探讨了热回收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并举例说明了其节能效果,从而论证了应用的技术可行性。提出了一种简易的经济分析计算方法,评价了经济效果,论证了经济可行性。得出了小型热回收装置用于暖通空调系统可行的结论,并展望了乐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文  聂金哲 《建筑科学》2022,(8):194-200
新风热回收作为降低建筑能耗的手段,对助力建筑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潜在作用。本文选取不同气候区的7个典型城市,对比分析各气候区典型建筑使用新风全热/显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过程使用全年逐时动态法计算热回收系统的节能量,计算过程综合考虑风机能耗增量确定了热回收装置的节能开启条件,并考虑了热回收系统低温工况易结霜问题对节能效果的影响,为热回收装置节能量计算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及较湿润的严寒地区使用全热回收相对更具节能和经济性,较干燥的严寒地区和温和地区采用显热回收则相对更具经济性,但温和地区采用热回收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在5 a以上,不适合全面推广。分析结论为新风热回收系统在我国的推广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