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钢结构》2019,(4):120-122
<正>10桁架杆件的次弯矩(第5. 1. 5条,第8. 5. 1条)第5. 1. 5条规定,桁架杆件的轴力计算可采用节点铰接;采用节点板连接,杆件截面为单角钢、双角钢或T形钢时,可不考虑节点刚性引起的弯矩效应;钢管相贯节点,主管节间长度与截面高度或直径之比不小于12、支管杆间长度与截面高度或直径之比不小于24时,可视为铰接节点; H形或箱形截面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2019,(12):114-115
<正>34钢结构稳定(第5章,第7章,第8章)17钢标在保留传统的计算长度法的前提下,引进了直接分析法。对于平面内稳定,第7章保留了轴向受压构件的弯曲屈曲,第8章保留了偏心受压构件的弯曲屈曲,第5章为压弯构件的直接分析法。稳定问题与强度有关,但又不仅是强度问题。考察无缺陷轴心受压的欧拉杆,不考虑材料的强度问题(即假设强度无限大)。当压力小于欧拉临  相似文献   

3.
《钢结构》2019,(10):93-94
<正>28圆形塞焊、圆孔或槽孔角焊缝(第11. 2. 5条)第11. 2. 5条给出了圆形塞焊焊缝、圆孔或槽孔角焊缝抗剪设计的强度计算公式,以角焊缝的计算式来表示,参考了Eurocode 3 part1. 8的规定。塞焊焊缝、圆孔或槽孔角焊缝的受力状态和破坏模式与角焊缝接近,用于角焊缝的搭接连接或局部外贴板的连接,也可用于钢板避免局部平面外鼓曲的约束连接,其承载力应按抗剪设计计算,不能用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2019,(11)
正31轮压作用下的局部应力(第6. 1. 4条)第6. 1. 4条给出了在轮压作用下吊车梁腹板上边缘局部压应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钢结构》2019,(3):116-118
<正>7结构安全等级与抗震设防类别(第3. 1. 4条、第17. 1. 2条)17钢标第3. 1. 4条规定,钢结构的安全等级按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简称《建标》)和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简称《工标》)采用。《建标》是针对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2019,(1)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简称17《钢标》)已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比前一版的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17《钢标》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增补,特别是增加了诸如钢结构设计直接分析法和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等新内容。为使大家在应用17《钢标》进行设计时能够正确理解条文和条文说明,本刊在2019年特设专栏刊登《钢结构》编委、17《钢标》主编王立军大师的系列讲座"17《钢标》疑难浅析"。有别于通常对标准的讲解材料和专题报告,本系列讲座的问题直接来源于17《钢标》的条文及条文说明,通过构想作者与读者共同学习17《钢标》的场景,发掘出读者在应用17《钢标》进行设计时即使反复研习了条文和条文说明仍有理不清的那个问题,从标准编制者的角度为读者理清问题的概念、逻辑和关联,打通从标准条文、条文说明到设计应用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该系列讲座将连续刊出12期,每期刊登3个问题,同时在"钢结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欢迎大家关注和留言,另外也欢迎大家就当期内容来信(邮箱:676567706@qq.com)讨论,我们会整理并汇总给作者。从第2期开始,我们将刊登读者对前期问题的讨论及作者对讨论的回复。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问题、解释、讨论、回复、再讨论、再回复,碰撞出的火花势必会形成一个钢结构设计的论坛。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2019,(8):105-107
<正>22销轴连接(第11章第6节)22. 1材料销轴采用建筑钢材时,如Q345、Q390、Q420、Q460等,强度设计值f_v~b 、f~b采用第4章给出的设计强度值;采用其他类型的机械钢材时,如45号钢、35C_rM_0、40C_r等,应按4. 1. 5条的要求确定设计强度指标,此时,抗力分项系数一般在1. 1~1. 2之间。22. 2计算22. 2. 1耳板按受力机理,耳板有四种破坏模式(图1)。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19,(2):116-117
<正>4 预应力钢结构(第3.1.8条)预应力钢结构作为钢结构的一个分支,有其特殊性。17钢标原则性地将其纳入,具体内容见CECS 212∶2006《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预钢规)。预钢规5.3节引入了预应力压杆。该体系由刚性杆和预应力索组装成预应力索杆,施加预应力阶段刚性杆受压,预应力索受拉。受外力后杆和索共同承担压力。对索的要求是在受外压力过程中不能出现压应力,这需通过施加足够的预应力来保证。预应力压杆模型见陆赐麟等著的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9,(6):117-121
<正>16温度区段(第3. 3. 5条)表1(钢标中表3. 3. 5)给出了单层厂房的温度区段长度值,即在限值内,可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表1是多年来单层厂房工程实践的总结,它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单层钢结构厂房。这里的单层厂房是指:沿厂房横向,钢柱柱底与基础刚接,屋架与柱顶铰接的排架结构,或柱底与基础刚接或铰接,柱顶与屋架或屋面梁刚接的刚架结  相似文献   

10.
《钢结构》2019,(7)
<正>19等效弯矩系数β_(mx) 17钢标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计算公式(8. 2. 1-1),引入了等效弯矩系数β_(mx):N/φ_xAf+β_(mx)M_x/(πγ_xW_(1x)(1-0. 8N/N'_(Ex)))≤1. 0 (1)其中:N'_(Ex)=π~2EA/1.1λ_x~2式中:M_x为最大弯矩;λ_x为构件对x轴的长细比。引入等效弯矩系数的目的,是把非均匀弯矩转化成均匀弯矩。等效的含义为杆件发生平面内失稳时荷载等效。为简化,通常按弹性二阶弯矩的最大值相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2019,(9):101-102
正25半刚性连接(第5. 1. 4条)第5. 1. 4条:框架结构的梁柱连接宜采用刚接或铰接。梁柱采用半刚性连接时,应计入梁柱交角变化的影响,在内力分析时,应假定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并在节点设计时,保证节点的构造与假定的弯矩-转角曲线符合。图1中的梁柱端板连接为半刚性连接,梁柱产  相似文献   

12.
依据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的修订原则,对标准中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述,同时较详细地介绍了最新引入的两项内容:钢结构直接分析法和基于设防烈度地震的钢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于2017年12月12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第1771号公告批准发布,编号为GB50017-2017,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主要修订内容有:增加了新的钢材品种;增加了钢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增加了结构分析方法,首次引入的直接分析法和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增加了简便快速验算疲劳强度方法,补充了抗脆断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 7— 88)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简要介绍了该规范修订版 (GB5 0 0 1 7)的主要修订内容 ,具体包括材料、设计原则、受弯构件计算、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压弯构件计算、疲劳计算、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塑性设计、钢管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多高层钢结构稳定计算的思路。首先,回顾了压杆弹性屈曲的欧拉公式,通过分析摇摆柱-悬臂柱体系、设置摇摆柱的框架和防屈曲支撑的构成,表明了压杆自身刚度和相邻构件的刚度为压杆本身、摇摆柱、芯杆提供了稳定承载力。然后,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双重抗侧力结构中,则支撑架为框架提供了支持,因此要求支撑架在框架柱达到极限状态时应具有刚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自2009年又开始新一轮的修订。为能反映我国近年钢结构设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我国钢结构专家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修订的建议,本刊特开设专栏,刊登可供《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参考的论文及建议,供《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和管理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修订工作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修订背景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钢结构设计规范>历经74、88、2003三个版本.这三版<钢结构设计规范>凝聚了几代钢结构设计研究工作者的心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钢结构的设计水平,推动了我国钢结构建筑工程的进步,为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建议将修订后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范的正文,第二部分是与规范正文对应的条文说明。本文建议需建立统一的钢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表达式;建立包括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弯扭屈曲换算长细比在内的、统一的轴心受压构件的柱曲线;建立统一的受弯构件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方法。最好为框架结构设计单独建立一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钢-混凝土组合梁一章所做的主要修订及补充内容,包括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组合梁变形、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和压型钢板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理论依据。同时,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