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刘金旺 《四川建筑》2005,25(6):85-86
主要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高。并使用SAP2000软件对固定支座支撑的建筑模型和隔震支座支撑的建筑模型进行分析,对在地震波作用下它们各自产生的自振周期、内力以及层间位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在同一地震输入下的反应,讨论了两种结构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变位角和层间剪力.  相似文献   

3.
对某办公楼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 v9.5.0对其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及其相应的非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此模型进行了两个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能够满足高烈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需求,且基础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6,(7):21-23
根据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理论,建立多层钢框架房屋的基础固定和基础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利用SAP2000对模型进行水平方向的地震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多层钢框架结构房屋的水平地震反应明显低于原基础固定结构。其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显著延长,层间剪力和基底剪力大大减小,层间相对位移和楼层加速度远小于基础固定结构且各层基本保持不变,上部结构基本呈现整体平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框架结构基础隔震的三维分析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比较了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时,基础隔震结构接近整体平移,层间变形小,各楼层剪力及峰值加速度均比传统抗震结构的要小,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吴俊杰 《福建建筑》2013,(6):19-21,31
对厦门某一幼儿园教学楼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分析结构在设防烈度下地震作用的结构反应。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和对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两者的周期,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周期延长;减震系数小于0.4;层间位移集中在隔震支座,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明显减小,减震效果明显。证明隔震设计提高了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闫琪  包联进  朱晓东 《建筑结构》2020,50(18):109-114
某多层钢框架结构高度约21m,结构抗侧刚度由建筑外围的框架提供。建筑体型向外倾斜,受限于建筑效果的要求,周边框架不能设置支撑。经过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基础隔震形式,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降低上部结构抗侧刚度的需求,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混合布置的形式,得到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约0.5,且在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保持弹性工作状态。设计采取增大柱距等措施,保证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致出现拔力。本工程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合理的隔震设计取得了理想的隔震效果,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构设计软件盈建科(YJK)对高烈度区某教学楼进行了多塔大底板基础隔震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在上部多塔+整体底板时采用基础隔震结构依然能显著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通过各类支座合理设计并配以少量阻尼器,能较好地降低结构平面不规则而产生的扭转问题,很适合高烈度地区使用.该工程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本文可供同类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10.
陈晓强  范超  曹少飞 《四川建筑》2011,31(1):119-120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支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基础隔震与基础固支在同一地震波输入下的反应,讨论了两种结构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剪力,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多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小于基础固支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修编的<建筑抗震议计规范>GB50011-2001中附录L中的关于隔震结构简化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果低估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作者认为隔震结构隔震层的阻尼只能降低隔震层结构所受地震反应,控制隔震层位移,而不一定能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反而会有可能增加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从概念和理论分析两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采用ETABS软件对新疆某小学多层框架结构的隔震支座进行选型和布置,通过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的计算比较分析,得出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并将隔震上部结构简化为非隔震模型,采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配筋,并提出与隔震相关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庄寅麟  詹晖  潘傲楠 《建筑技术》2021,52(3):297-300
无锡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办公楼,是国内首次采用下部混凝土框架+上部木结构框架混合结构体系的建筑.混凝土核心框架通至顶层,外围木结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刚度,与混凝土框架连接为整体.该混合结构通过合理的木结构剪力墙布置和节点设计,在变形及承载力等指标上均可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现浇节点差,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基础隔震能够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结合某5层装配式框架办公楼,并基于刚度、强度折减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弱于现浇结构,隔震后结构层加速度、层剪力均明显降低,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  相似文献   

15.
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运田  郁银泉 《钢结构》2002,17(6):22-23,28
根据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应用钢结构的状况和墙体改革要求 ,分析开展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研究开发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介绍当前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隔震结构是近年来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对新建工程——西安330kV西北郊变电站中的110kV配电楼采用隔震技术,这是隔震技术首次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该结构采用SAP2000程序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其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内力,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采用抗震技术及采用后浇带方法等引起的不同温度应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瞿燕 《建筑技术》2012,(11):1039-1042
通过对上海某办公大厦建筑周边、外观、内表和功能的现状调研,考虑性能与经济等综合问题,从窗墙比、构造形式、外窗等方面对建筑物进行改造,达到了节能率60%的目标,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炜 《工业建筑》2008,38(4):13-17
针对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设计应当在把握其功能性、精神性和环境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合、表达的设计思维过程,将其深层的本质透过建筑形式的外在构成要素条理化、系统化、明确化、秩序化地表达出来。然后结合三个高科技研发办公项目实例分析,进一步阐明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过程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宝钢综合大楼为高层全钢结构的钢框架-支撑体系,总建筑面积约4.4万m2,高度约100m,共24层。本工程为主楼在裙房平面有较大凸出及主楼在19层有较大收进的超限高层。主要介绍本工程的结构体系布置、结构不规则情况及对超限情况的相应技术措施,并根据工程特点,对结构的抗风和抗震性能进行设计分析,最终制定出安全可靠、符合外观及使用要求的设计方案,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防火是减、隔震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按照GB/T 9978. 7—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7部分:柱的特殊要求》,设计完成3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足尺耐火及防火保护试验,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预评估选择合理的防火保护材料、方法及阈值,旨在研究典型防火保护构造措施和材料对建筑隔震支座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无防火保护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不能满足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柱子的耐火时间3 h规定,耐火时间仅为82 min;对于厚型涂料保护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耐火试验,耐火性能达到3 h,试验过程中部分橡胶受热分解;对于防火板保护的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耐火试验,耐火极限能够满足3 h,且支座内部温度在150℃以下,试验结束后,各项力学性能损失在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