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雨过程天气系统配置相似,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同造成水汽来源和输送的差别;各层涡度散度场配置及垂直速度场的不同,导致降雨强度和时间范围的区别;水汽条件不同是影响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雷达产品表明,...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宁夏对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雷达等先进探测工具,应用天气学和诊断学方法,从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4年8月19日固原市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剖析该次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用MM5中尺度模式对暴雨天气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MM5对强降水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NCEP 2.5°×2.5°间隔6 h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FY-2G静止卫星逐小时红外亮温(TBB)资料,对2015年6月22日白天到夜间出现在宁夏六盘山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北槽南涡是本次局地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正涡度使气旋式环流加强,加大了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暴雨区上空整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700 hPa比湿超过9.8 g/kg,500 hPa比湿大于4.4 g/kg,并长时间维持可作为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指标。(3)垂直速度形成的南北经向次级环流增强了泾源南侧中低层暖湿空气的辐合抬升,同时加大了其北侧高层大气下沉运动产生的抽吸作用,形成正反馈,造成降水强度增强,最终形成暴雨。700 hPa垂直速度小于-0.157 Pa/s是此次暴雨过程动力抬升条件的重要指标。(4)本次暴雨过程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对流发展不旺盛。最大降水时段不是出现在TBB最低的时间而是出现在TBB增幅最大的时间,且TBB增幅越大降水量越大。TBB在-50℃以下,且TBB梯度达15℃以上区域与暴雨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27—3月1日和3月8—9日,宁夏出现2次寒潮大风沙尘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及美国NCEP/NCAR 1°×1°网格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这2次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这2次寒潮天气过程高空和地面上均不同于以往总结的寒潮天气形势,2次寒潮天气都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强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造成的;不同的是前1次寒潮过程中高空槽比第2次位置偏南,所以寒潮范围更大;第2次过程冷平流比第1次过程强,前期回暖幅度比第1次大,所以降温幅度比第1次过程大;蒙古气旋较强的下沉气流和前期急剧回暖,造成第2次寒潮过程中大风沙尘天气比第1次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6月9—10日江淮地区的锋面暴雨和2008年6月6—7日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为例,采用模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这2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的差异.控制试验的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暴雨都可以用WRF模式得到较好的模拟再现.通过在控制试验的初始场上对温度场和风场添加高斯随机扰动误差构造敏感性集合成员,结果表明初始场的微小误差在24h内使得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模拟结果都发生较大改变,但华南暴雨的误差增长快于江淮暴雨,导致华南暴雨模拟结果发生更大的改变.通过对集合离散度的分析表明,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离散度都随积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增长更快,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在模式各层上都远大于江淮暴雨.从误差增长和集合预报的角度讲,华南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比江淮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差.  相似文献   

6.
利用宁夏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银川站探空资料、FNL 1°×1°逐6 h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等气象探测资料,对2016-07-03傍晚前后发生在宁夏偏东地区强对流性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动力、不稳定能量等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短时暴雨的区域在降水开始前为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低涡尾流底部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这种不稳定机制;在暴雨开始前对流有效位能等能量参数增大,短时暴雨结束后能量参数减小,即能量参数与短时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13日和2012年7月29日2次发生在贺兰山东麓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并对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得出造成宁夏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西风槽、西风急流.其中,副热带高压为暴雨提供充沛的水汽与能量,青藏高压提供了高空辐散场的维持机制和次级垂直环流的加强作用;700 hPa相对湿度≥80%为宁夏暴雨出现的必要条件,而相对湿度≥90%是大暴雨出现的必要条件;当暴雨发生时,暴雨区上空存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垂直结构和次级环流;抬升指数LI均对强降水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结合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3日发生在宁夏北部贺兰山段石炭井单站的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产生的;探空资料热力、动力及综合参数中有多项表明,当天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出现强对流天气;高低能舌的配置,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低层弱辐合、中层强辐散的配置,为这次短时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热力、湿度、动力条件.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达到50~55dBz,顶高达到11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达到了13~15 kg/m~2;在短时暴雨发生前30min,出现了逆风区,并且在逆风区中出现了3个中气旋,当逆风区中出现中气旋时,进一步增强了强对流天气,可作为发布单站短时暴雨或雷雨大风预报预警的重要判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临河多普勒雷达资料、0.5°×0.5°ERA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 2020年7月4日和7月17日巴彦淖尔市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的配置、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冰雹过程都有槽后冷空气沿高空西北气流东移南下,低层存在切变线,地面中尺度辐合,垂直风切变强,不稳定条件充分,其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为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利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宁夏石嘴山市强降水的预报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石嘴山市一次强降水天气(2008-07-13)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WRF和日本等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条件下,2个中尺度系统的作用结果所致。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强降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宁夏北部2010年7月27—29日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地面热低压的强度、地形影响及城市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大陆暖高压,它的稳定和维持是产生连续性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河套地区地面维持持续的热低压也是造成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宁夏北部高温天气预警信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提供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图表,对宁夏北部2012年7月2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水汽来源、不稳定层结、动力条件和强对流云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槽前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降水前具有较好的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的能量储备,有力的动力条件和一定量级的水汽辐合.卫星云图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的中尺度系统表现为一典型以对流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云系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6年6月3日在冷涡天气背景下巴彦淖尔市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找出其共性与差异,为利用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手段监测和预警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提供一些指标。分析发现,在云图上,冷涡云系的后部极易产生强对流,短时强降水云图强度较弱,亮温梯度较小,冰雹云团边界清晰,亮温梯度较大;在雷达回波特征上冰雹云呈块状对流型,短时强降水云为絮状混合型。冰雹云的回波强度、强回波高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值均明显高于短时强降水云体。强回波高度达到-20℃层以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在降雹前3个体扫内有跃增,对预报冰雹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NCAR北半球逐日再分析和T213实况要素场资料,对宁夏2次秋季连阴雨过程(2007-09-25—10-09)和(2008-09-21—09-27)的环流形势、热力学特征和水汽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持续时间、明显降水落区、降水强度不同;但在副热带高压位置,远距离台风间接影响及200hPa风矢量场分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在500hPa距平场上,亚洲中纬度地区均处于"东高西低"环流型下,有利于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发生阴雨天气.T213,EC数值预报产品对预报宁夏连阴雨天气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NL 6 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4日宁夏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热力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强风带和强锋区,地面冷高压、热低压以及两者过渡地带产生的地面强冷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200 hPa高空急流也是影响此次大风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动力热力场及垂直风结构分析得出,强热力不稳定与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的卷起,同时垂直风的切变也有利于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以长潭水库流域的历史暴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长潭水库库内宁溪、白石等雨量站及临海等周边雨量或者气象站的日降雨记录资料短时降雨资料,建立了长潭水库设计暴雨时程分配雨型和设计暴雨面分布雨型.认为该水库最大暴雨和短时暴雨的推求,应充分考虑库区面雨量的权重和雨形成的气象特征,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站点,从而求出短历时的可能最大暴雨.从而为更好地比较和分析可能最大暴雨成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光伟  陈玉春 《宁夏工程技术》2006,5(4):332-334,342
根据洪水调查成果资料,对060714暴雨洪水的成因及暴雨、洪水、泥沙特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预防暴雨洪水突降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060714洪水发生的范围大,洪水峰高量大,出现复式峰;其特性在贺兰山暴雨洪水中是历次上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辐合以及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发展.通过计算湿位涡还发现,ζMPV1高低层正负值区叠加的配置、ζMPV1<0及ζMPV2>0的演变,表明此次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还有倾斜涡度的发展.ζMPV1ζMPV2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宁夏"7.29"暴雨过程,利用宁夏境内的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模式对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重现,并进一步修改下垫面地形数据,从水汽输送的时间空间演变对比分析了贺兰山地形对过程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贺兰山地形对水汽输送有显著影响,使得迎风坡水汽含量增加,贺兰山以西区域的水汽输送受到抑制;从累积降水量来看,贺兰山地形使得迎风坡降水增加,贺兰山以西区域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