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探讨了材料形成过程中蛋白分子表面巯基含量和蛋白分子表面疏水性与材料的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形成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与分子表面巯基基团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抗水性与蛋白分子表面疏水性基本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材料的水溶性则和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探讨了材料形成过程中蛋白分子表面巯基含量和蛋白分子表面疏水性与材料的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形成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与分子表面巯基基团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抗水性与蛋白分子表面疏水性基本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材料的水溶性则和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SPI经过PEG400改性、甘油增塑之后制取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作为考察指标,并利用FTIR对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材料的内部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SPI经PEG400改性后,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测得最佳结果为:拉伸强度17.66MPa、断裂伸长率236.36%。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材料形成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与分子表面巯基含量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经改性后可在SPI分子间形成交联大分子,同时维持蛋白分子空间构象的作用力也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经过乙酸酐改性,甘油增塑之后制取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吸水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发现:乙酰化后SPI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测得了最佳结果为:拉伸强度11.4 MPa、断裂伸长率177.6%、吸水率30.4%.  相似文献   

6.
在大豆分离蛋白热压过程中,研究环氧氯丙烷添加量对塑料吸水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研究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分离蛋白塑料的特性,分析环氧氯丙烷作为大豆分离蛋白增塑剂的优缺点,得出结论:环氧氯丙烷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后,能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塑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制取可降解材料,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酐对催化环氧氯丙烷交联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取可降解材料的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产品中表现出不同功能。该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改性研究,并对生物工程改性作一简单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能拓展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化学封端改性的方法和工艺,改性后不用加入增塑剂就可以加工成型,它的吸水率在28%~35%。实验结果证明,化学封端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的吸水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的形式,作为一种组成成分,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适当的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性质,拓宽大豆分离 蛋白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配料应用的范围。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 化学和酶法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 大豆分离蛋白基因工程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的超高压、超声、热处理的物理改性方法和木瓜蛋白酶、微生物谷氨酰胺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的酶法改性及其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通过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营养都得到了提高,其产品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交联剂(TG酶)对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5.0%、甘油1.5%、Na2SO3 0.1%、TG酶0.2%,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膜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甘油含量,Na2SO3和TG酶的浓度对膜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大豆分离蛋白的性质分析与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采用正交实验处理改性结果,并从浓度,温度以及反应时间方面,得到蛋白质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后的蛋白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及其改性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传统提取法、膜分离法、泡沫分离法、双极膜法及其通常所用的改性方法 :热处理法,酸处理和酶处理法。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磷酸化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4%,。反应pH值为10—1l,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1:3000。测定了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水溶液的粘度,以及凝胶性,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善。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由4.5漂移到了3.0左右。用^31P核磁共振谱,证实了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实质主要是赖氨酸及精氨酸残基进行氨基磷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氮气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充氮量四因素对SPI改性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经氮气改性的SPI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4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改性后SPI的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样提高了100%、210%、7%和91%。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离蛋白磷酸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低摩尔比的三氯氧磷(POCl3)/蛋白质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SPI浓度4%,反应时间30min,POCl3体积0.20mL,pH10.00.磷酸化SPI等电点由4.25降低至3.75,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摩尔比的三氯氧磷(POCl3)/蛋白质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SPI浓度4%,反应时间30min,POCl3体积0.20mL,pH10.00。磷酸化SPI等电点由4.25降低至3.75,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中最为精制的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物理、化学、酶法和生物工程方法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改性后能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因其高蛋白营养功能和不同的功能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为了探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综述了近年来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改性后功能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几点展望,不同方式的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特性,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