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醇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符合"绿色化学"的合成路线。综述了近年来该路线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各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催化效能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本文综述了由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DMC的各种生产工艺及最新研究。开发进展,并对其应用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瑞霞  谢在库 《化工进展》2006,25(5):507-511
从均相及多相催化剂体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开发最新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有机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土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性催化剂和乙酸盐催化剂;多相催化剂体系包括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和氧化物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反应体系的设计、光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离子液体体系、助催化剂及吸水剂的使用、微波加热、膜反应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体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一条对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吸引力的工艺路线。本文筛选了催化剂、测定了催化剂用量,粒度与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定量研究了xp-T、TD-P的关系,反应中出现的临界反应现象,作出解释;并提出反应分三步进行,其中第二步为反应控制步骤,认为甲氧基镁为反应催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久标 《辽宁化工》2011,(8):838-841
介绍了PC的性质、应用情况和生产工艺。通过对影响合成PC的主要因素和机理的讨论,指出催化剂和溶剂是影响PC收率的重要因素,较高的压力对提高产品的选择性有利。  相似文献   

6.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环境友好型有机合成中间体,利用CO2和甲醇和合成碳酸二甲酯符合现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无污染化工的主题。综述了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两大催化体系,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着重介绍了所应用的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研究进展,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环境友好有机介成中间体,利用CO2合成碳酸二甲酯能有效利用C02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合成化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利用CO2合成碳酸二甲酯有机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碱催化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醋酸盐催化剂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文以活性炭、γ-Al2O3、ZrO2、SiO2、4A和5A为载体,负载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簸、碱金属硝酸盐等制锯了不同的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并在高压釜中考察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为活性组分,5A分子筛为载体,负载量15%,焙烧温度为600℃,反应温度120℃,反应初始压力为0.2MPa的反应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转化率为50.8%,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50.3%和99.0%。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以甲醇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非均相催亿体系的研究.非均相催化体系的催化剂分为有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合金负载型催化剂、半导体负载型催化剂、负载型铑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文中对各催化反应历程进行了分析.在该反应体系中,同时具有酸碱活性位的催化剂可有效活化二氧化碳和甲醇,使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以CO2和CH3OH为原料直接合成DMC的绿色化学反应的主要合成方法、热力学和反应机理,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有机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MOFs)、离子液体及杂多酸催化剂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并对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以提高DMC产率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发海  刘殿华  房鼎业 《化学世界》2000,41(11):594-596,574
选用 K2 CO3和 CH3I为催化剂 ,在高压机械搅拌反应釜中探索了 CO2 和甲醇直接合成 DMC。研究了所用两种催化剂的适宜配比及适宜的反应时间 ,并在反应温度 6 0~ 1 2 0℃和反应压力 4.5~ 8.0 MPa范围内研究了其对液相出口中 DMC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新工艺既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又能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本研究首先对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丙烷分别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比,计算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压力下的碳酸二甲酯平衡收率。环氧氯丙烷作为原料较环氧丙烷在热力学上具有明显优势,在3.0 MPa、460 K时,其平衡收率分别为90.4%和18.2%。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碱金属化合物、负载型碱金属催化剂、季铵盐及其复合催化剂等对环氧氯丙烷与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钠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时的碳酸二甲酯收率高于钾金属化合物。负载型催化剂Na2CO3(Na HCO3)/γ-Al2O3的催化活性较均相催化剂明显提高,碳酸二甲酯的收率达到21.0%左右。发现四丁基溴化铵与碳酸氢钠混合物作为催化剂可显著提高碳酸二甲酯收率,达到25.2%。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峰 《云南化工》2012,39(2):38-41
综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三条工艺路线,对合成工艺中催化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尿素醇解法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最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上对二氧化碳与1,2-丙二醇(PG)合成碳酸丙烯酯(PC)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活性炭为载体,碳酸钾负载量为15%(wt),焙烧温度423.15 K.在反应温度443.15 K、催化剂用量为2.0%(wt)、溶剂(乙腈)/PG/二氧化碳(摩尔比)为19.2:3:4、二氧化碳初始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12 h的条件下,PG的转化率为12.9%,PC的收率为9.6%,选择性为74.4%.对活性炭负载碳酸钾催化剂进行了XRD分析,发现存在K2CO3和K2O两种晶相.BET分析结果表明,载体的比表面积对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与均相碳酸钾催化剂相比,负载型碳酸钾催化剂上PC的选择性提高了40.3%.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中一釜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对于CO2的资源化利用和绿色化学品合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以CO2、环氧丙烷(PO)和甲醇为原料,甲醇钾(CH3OK)为催化剂,无水氯化钙为脱水剂,研究物料配比(VCH3OH:VPO=1~12)、搅拌速度(0~500 r·min-1)、压力(5.0~10 MPa)、温度(110~190℃)和时间(0.25~3 h)对一釜法合成DMC的影响,并提出了超临界CO2中以CH3OK为催化剂一釜法合成DMC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VCH3OH:VPO=10:1、搅拌速度为300 r·min-1、反应压力为7.0 MPa、反应温度为140℃)下,反应1 h后甲醇转化率为22.0%,DMC收率达到45.5%。  相似文献   

16.
The reaction of propylene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to propylene carbona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Mg-, Ni- and Mg-Ni-containing smectite catalyst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amounts of alkali atoms such as sodium, potassium and lithium. These catalysts are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for this reac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catalyst used. Particularly the amount of alkali atoms incorporated in the cataly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govern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 among those prepa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a turnover number of 105 mmol/g for the propylene carbonate formation, which is the highest turnover number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so far (10 mmol/g) for the title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