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复用的、统一的描述规范是测试用例复用的前提条件,能够为测试用例的共享提供良好的复用机制。为此,遵循测试用例最小粒度划分的原则,针对基于Z规格说明的软件测试,提出测试项、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套、测试用例库等概念,并给出这些概念的形式化定义。通过Z规格说明对可复用测试用例库进行描述,保证该用例库的描述准确和无二义性。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提高测试用例的可复用性。  相似文献   

2.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测试用例的设计又是软件测试的核心,对已有的优秀的测试用例进行复用能够缩短软件测试的时间,该文对介绍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概念及设计思想,提出了可复用测试用例库的模型,提高了测试用例的复用程度。  相似文献   

3.
可复用测试用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平 《计算机应用》2010,30(5):1309-1311
分析了测试用例复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特性,提出了面向复用的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和基于复用的软件测试模型,给出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描述要素,从而解决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系统描述、规范设计和有效使用的问题,并为基于复用的软件测试的工程化管理提供了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余祥  李强  孙胜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1):4230-4234,4313
为了提高设计测试用例的效率,提高软件测试效率,提出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介绍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方法,说明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的测试用例复用过程。确定了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集包含的要素集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试用例相似度度量模型。针对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即结构相似度、属性相似度和属性权重,分别作了计算说明,改进K最近邻算法,建立了测试用例检索算法。通过实例讨论了该方法的过程,表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支持共享和复用的测试用例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用例的共享和复用对于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极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共享和复用的测试用例库系统,文章首先时测试用例的管理属性和测试用例体进行建模,然后描述了系统的版本管理、导出导入和统计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6.
软件测试中的测试用例及复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软件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测试用例对保证软件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专门从事软件测试的机构来说,测试用例的复用尤其重要。在测试用例的设计、选择的基础上,构造出基于复用的测试用例,同时采用测试用例库管理的方法来实现测试用例的复用,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软件测试中的测试用例及复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测试用例对保证软件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专门从事软件测试的机构来说,测试用例的复用尤其重要。在测试用例的设计、选择的基础上,构造出基于复用的测试用例,同时采用测试用例库管理的方法来实现测试用例的复用,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安全系统实现和评估的需要,提出基于形式化Z描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并据此实现了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工具,可进行符合更改条件/判定覆盖准则的测试用例生成,以解决生成测试用例数量与质量间的取舍问题。与相关工作相比,可以降低形式化描述的要求,减少人工参与的成分,提高测试用例生成的有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肖寒  顾春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2):135-138,258
测试用例的复用对于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极为重要。提出一种测试用例复用机制,减少测试用例对环境的依赖,提高复用的程度。用Z规格说明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实例化后生成测试用例,然后对测试用例进行可复用描述,得到形式统一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用例库系统存储和管理用例,实现多种方式的复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软件测试复用实践的深入、测试用例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测试用例复用的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详细分析了测试用例复用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复用簇和测试用例从属度的概念,并基于复用簇和从属度建立测试用例复用度量模型.模型以复用为导向,建立和复用行为相关联的复用簇管理模式,并通过从属度为复用建立度量方法.该复用度量模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改进了简单计算测试用例复用次数的度量方法,保证复用度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复用度量的量化评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流行的图形软件FusionCharts进行研究。分析其图形实现原理,并调用其图形资源。在OperaMasks Studio平台上,采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CBSD(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设计出自己的图形构件。实验表明,此图形构件能够达到和FusionCharts一样的显示效果。并且,经过改进实施后,进一步提高了图形构件的集成性,将来可在新的领域拓展图表类型,完善此图形构件包。  相似文献   

12.
签章控件透明化是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把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实现的签章控件透明化的方法,并在描述方法时实际通过MFC创建一个ActiveX控件,实现了电子签章控件在MS Word 2003中透明化显示。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重用库的容错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错设计是改进软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设计多样性的实现很困难且开销大,导致该项技术目前仅应用于一些安全关键系统之中,为此,提出了一种将重用技术引入到容错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框架,框架以模糊重用库为核心,增强的可靠性开发模型为基础,参数化可靠性指标为相异性设计的依据,简化了容错软件的开发过程,在方法和实践上改进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介绍了重用库结构,增强的可靠性开发方法,基于重用的相异性设计及其容错软件开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及其在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正交试验入手,介绍了软件测试中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技术,给出正交测试用例设计的适用范围;针对工程实践中某些正交表难以构造的问题,提出利用常用正交表的裁减方法来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任务;最后,将正交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与其它测试用例设计技术相结合完成了某通信仿真模块的测试用例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由于心电图波形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都比较高,而目前网络传输层中常用的TCP协议和UDP协议均不能满足此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对UDP协议进行改进的方法。通过对UDP协议的通信特点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实现简单、效率高的分包和拼接方法,添加了失序、包丢失和超时处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心电图波形数据利用改进后的UDP协议进行传输,可以满足其数据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者着重于信任管理模型的研究,如何把信任管理模型集成到分布式应用系统中,需要深入探讨。在分析现有的信任管理体系结构基础上,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信任管理模型的固有特性,提出了分布式应用环境中的信任管理模型体系结构。同时,提出了基于相对熵的推荐信息过滤方法。在多代理仿真平台RePast上,实现了提出的体系结构和推荐信息过滤方法,并与其他推荐信息过滤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基于OpenGL的可复用软构件库与三维交互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ntra3D是基于OpenGL的交互式三维图形软件开发工具,其核心是集成了场景数据结构、图形对象、三维交互算法和图形用户界面的C 类库与COM对象库,论述了Intra3D可复用软构件库的体系结构和三维交互设计。软构件库分为基础对象与函数、图形对象、场景图与节点和绘制与交互4层,三维交互着重论述节点的图形交换、鼠标跟踪球算法和3D用户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三维场景仿真过程中,为了实现真实的光影效果,通常采用光线追踪法对场景进行渲染。光线追踪算法的核心过程是光线与场景中的片元进行相交测试,而对于一个复杂的场景,该过程计算量非常大。为了改善光线追踪算法的计算速度问题,实现一种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光线追踪算法。该算法利用GPU的并行处理能力同时结合KD-Tree加速相交测试过程,最终提高仿真场景的渲染速度。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的KD-Tree创建性能相比传统方法提升约20%,光线追踪性能提升约6倍。  相似文献   

19.
重点讨论关系数据库与XML数据的映射技术。针对当前只注意数据结构的无损转换,而忽略数据约束的保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定义模板映射的设计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水稻病虫害数据转换的实例中。首先根据水稻病虫害数据的特点设计数据模型,并结合数据模型设计转换模板,即最终要得到的XML文档的结构形式,然后在VS.NET平台下运用ADO.NET技术实现将水稻病虫害相关数据由关系数据库到XML文档形式的转换。该工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可重用构件及其描述语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可重用构件应该具备的特性,并介绍一种可重用构件描述语言Recos.Recos支持面向对象设计,而且提供功能抽象和类属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