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癸二胺、对苯二甲酸和氨基十一酸为单体,水为溶剂,通过高温熔融缩聚合成了PA10T/11共聚尼龙.采用特性黏度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10T/11共聚尼龙的耐高温性能优秀,PA10T盐质量分数为70%时,PA10T/11共聚尼龙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85.2℃,热分解温度(Td)为439.2 ℃,熔点(Tm)为281.64 ℃.PA10T/11共聚尼龙在保证耐高温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熔点.  相似文献   

2.
以四乙基碘化铵、碘单质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四乙基高聚碘。通过拉曼光谱(Raman)、热重分析(TG)、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四乙基高聚碘结构、热稳定性及其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研究,采用悬液定量法,考察了四乙基高聚碘水溶液的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四乙基高聚碘存在形式为Et4NI3、Et4NI5、Et4NI7及其混合态,其最稳定态为Et4NI3,最高聚合态为Et4NI7;分解温度均大于10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乙醇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3、I-、I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I2;四乙基高聚碘在水溶液中的杀菌效果主要是由其溶出的碘单质浓度所决定的,与其固态高聚碘的聚合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己内酰胺与间对苯二甲酸己二胺盐(6I盐)聚合制备得到系列共聚尼龙6/6I。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材料的化学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热行为并测试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组分6I的引入会导致体系结晶温度(T_c)与熔点(T_m)的降低,但并不会显著改变体系的热分解行为;此外,6I盐的加入会提高共聚体系的拉伸/弯曲强度,添加10份6I盐时共聚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纤含量对尼龙66材料的结晶行为,以及对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玻纤的加入对尼龙66熔点影响不大,而结晶度降低;结晶峰值温度θc升高,过冷度△D降低;玻纤增强尼龙66体系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直接酯化法制备了不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PCT)共聚酯;利用核磁共振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实际组成及序列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共聚酯的结晶特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酯为无规嵌段聚合物,PCT的实际组成均高于投料比,各链段的序列长度与其含量成正比。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退火后的试样在低温处和高温处出现了两个熔点,且熔点和焓值随PC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合成产物热稳定性优良,起始分解温度均大于400℃,最大分解温度大于435℃。用Friedman法对热分解动力学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共聚酯的热稳定性优良。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基1,5-戊二胺和生物基1,10-癸二酸为单体制备了全生物基尼龙510。通过核磁共振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表征了尼龙510的化学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法(TG)测试尼龙510的热性能,同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尼龙510相对黏度为2.5,熔点167℃、玻璃化转变温度45℃均低于尼龙6,起始热分解温度为410℃高于尼龙6;尼龙510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比尼龙6和尼龙56低,分别为56.7 g/10min、59.7 MPa、2 212 MPa;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介于尼龙56与尼龙6之间,分别为28.50%、77.0 MPa、1 502 MPa、8.2 kJ/m2;平衡吸水率为0.34%,远低于尼龙6的2.8%。  相似文献   

7.
以己二酸、间苯二甲胺、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系列不同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的半芳香共聚尼龙MXD6/6。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仪分析表征了尼龙MXD6/6的化学结构及热性能,通过动态黏弹谱仪测试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合成的尼龙MXD6/6热稳定性能良好; 2)随着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共聚尼龙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熔点(T_m)逐渐降低,尼龙MXD6/6的储能模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逐渐上升。当己内酰胺添加量在30%时,共聚尼龙MXD6/6的断裂伸长率较均聚MXD6提升362%,无缺口冲击强度提升232%。  相似文献   

8.
以癸二胺(从植物蓖麻油中提取)、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为原料,水为溶剂,通过"一锅法"合成了共聚酰胺10T/10I(PA10T/10I)。利用乌氏黏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10T/10I热性能优异,在PA10I含量为25%时,PA10T/10I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50℃,熔点为280.91℃。在保证优异热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熔点,扩宽了加工窗口。  相似文献   

9.
以四正丁基碘化铵和单质碘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聚合度的固体高聚碘—四正丁基多碘化铵,测定了其熔点,并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讨论了高聚碘中多碘链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碘三、碘七和碘十一形式的四正丁基多碘化铵中的多碘链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即直线型的I3-;而碘五和碘九形式的四正丁基多碘化铵中多碘链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即直线型的I5-。碘七、碘九和碘十一形式的四正丁基多碘化铵中的多碘链结构分别呈现三角锥型、V型和变形的四方锥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含聚乳酸链段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分析研究共聚物的结晶性能和热失重行为.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晶度和热分解温度降低,壳聚糖的高结晶性能得到改善.接触角测试表明,相对于聚乳酸,共聚物材料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共聚物载药微球,并用紫外分光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甲泼尼龙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叙述了目前已报道的多种甲泼尼龙的合成方法,总结了现有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了开发温和绿色甲泼尼龙合成工艺的重要性。对现有制备方法的分析表明,生物-化学耦合法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甲泼尼龙制备工艺水平,若生物法能够在6α-甲基的引入中获得突破,将极大缩短合成路线,简化工艺操作;发温和高效、高选择性的21位卤代反应的工艺。通过新型卤代试剂或卤代体系方法学研究,实现廉价“氯取代”向“碘取代”的替代,可提高工艺的绿色及安全性、降低工艺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以对溴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碘代反应制备了对溴碘苯,再与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备的异丙基溴化镁进行碘-镁交换反应,生成对溴苯基溴化镁,然后在低温下与硼酸三甲酯反应水解制得对溴苯硼酸。通过熔点、红外、核磁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对溴碘苯、异丙基溴化镁、对溴苯基溴化镁和对溴苯硼酸等过程的合成条件,得到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对溴碘苯合成中,重氮化反应硫酸质量分数为20%,碘代溶剂为氯仿,反应温度为-10℃;异丙基溴化镁合成中,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异丙基溴化镁与对溴碘苯交换反应中,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2∶1,交换温度为-10℃;对溴苯硼酸合成中,硼酸三甲酯与对溴碘苯的原料物质的量配比为3∶1,亲核取代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h,产品收率可达69.8%,HPLC纯度达99.7%。与传统的合成工艺相比,该路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偏苯三酸酐与11-氨基十一酸反应,制备了酰亚胺酸,经与己二胺聚合合成了含酰亚胺结构的聚酰胺,详细探讨了反应时间、脱水时间、脱水温度、投料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合成产物具有比尼龙11高的耐热温度.  相似文献   

14.
以尼龙酸和L-薄荷醇为原料合成了清凉剂尼龙酸薄荷酯,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并对产物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分别对尼龙酸薄荷酯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进行了考察。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当尼龙酸酐的投料量为0.1mol时,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用量为尼龙酸酐质量的0.4%、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9.0 h、薄荷醇和尼龙酸酐的摩尔比为1.2∶1、环己烷用量50 mL,在该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89.3%。尼龙酸薄荷酯在301.5℃时失重速率最快为-19.17%/min,341.6℃时总失重率为99.72%;在300~450℃下尼龙酸薄荷酯的主要裂解产物为L-薄荷醇,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薄荷醇的释放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3-溴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BrMMO)为单体,按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先合成出3-溴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均聚物(PBrMMO),接着在偶极非质子溶剂中对其进行叠氮化,最终合成出含能黏合剂3-叠氮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均聚物(PAMMO).着重研究了BrMMO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确定出BrMMO聚合的最佳条件为:n(BF3OEt2):n(BDO)=0.50:1.00.0℃下加入单体,通过红外光谱确定出叠氮化反应的完成时间.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3-溴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BrMMO)为单体,按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先合成出3-溴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均聚物(PBrMMO),接着在偶极非质子溶剂中对其进行叠氮化,最终合成出含能黏合剂3-叠氮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均聚物(PAMMO)。着重研究了BrMMO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确定出BrMMO聚合的最佳条件为:n(BF3.OEt2):n(BDO)=0.50:1.00,0℃下加入单体,通过红外光谱确定出叠氮化反应的完成时间。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进行酯化、溴代、氰基取代、水解以及脱水闭环系列反应,合成了侧链含氰基的新型对称二酐——2,2′-二氰基联苯四甲酸二酐,将其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侧链含氰基的聚酰亚胺(PIDC).PIDC的结构与性能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结果表明:直接由BPDA和ODA通过两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而室温下PIDC在极性非质子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性能良好;氰基的引入使聚酰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266℃增至303℃,氮气氛围下失重5%的温度提高至523℃.  相似文献   

18.
以氧化锌、脂肪族二羧酸、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含锌聚醚酯(PEEM),再将PEEM与聚己内酰胺低聚合物反应,制备含锌聚醚酯酰胺(PEEAM),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TG)分析,研究了PEEAM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EEAM呈双熔融和双结晶峰,随PEEM含量增加,PEEAM中PEEM链段的熔融温度降低,熔融热焓增大,聚酰胺链段的熔融温度略有下降,结晶放热和结晶温度随PEEM含量变化有最小值;PEEAM中含脂肪族二羧酸种类不同,其相应的熔融温度、熔融热焓、结晶温度及结晶放热不同,没有明显规律可循。脂肪族二羧酸种类对PEEAM的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质量损失温度没有明显影响。PEEM含量增大,PEEAM的热失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交联剂,采用原位熔融挤出交联反应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尼龙6,研究了BMI用量对改性尼龙6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MI和尼龙6发生了交联反应,使尼龙6的黏度增加.随BMI用馈增加,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在BMI用量达到1.0%时,达到最大值;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BMI用量为0.5%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重氮化法合成具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有机合成材料1-溴-4-碘萘。首先通过1-萘胺乙酰化氨基保护合成1-乙酰萘胺,进一步选择性溴化合成4-溴-1-乙酰萘胺,再进行碱性水解合成4-溴-1-氨基萘,进而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1-溴-4-碘萘。考察了乙酰化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118℃;同时考察了重氮化反应中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时间为0.5h。通过红外光谱及热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确定合成的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