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多热源环状管网有效运行的定压补水方式,从定压点个数、定压点位置、补水点位置等方面对多热源环状管网常用的补水定压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基本热源循环水泵入口设置一个定压点,在多个热源处设置补水点的"一点定压,多点补水"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系统补水定压的安全要求,还能解决目前常用补水定压方式存在的倒空、串气现象。补水定压点压力值的确定是通过将不同工况下动水压线最低点的压力值经水力计算转换成定压点的压力值,取不同工况下定压点压力值的最大值作为补水定压点的压力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空调采暖水系统补水定压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高位膨胀水箱和气压罐两种不同补水定压方式的优缺点,为实际工程中选取适宜的水系统补水定压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采暖和空调水系统补水定压的几种方式,并指出变频补水定压将满足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大面积采暖和高层,超高层空调水系统补水定压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寒旱区高速铁路工程的增多和工程服役时间的增长,气态水迁移引发的路基冻害问题被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寒区粗颗粒填料的冻胀机制,研制一套考虑水–热–力耦合的土柱试验装置,开展不同补水类型、细颗粒含量、细颗粒类型的单向冻结试验。结果表明:(1)冻结锋面位置受补水方式、细粒土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细粒土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2)随冻结时间的增长,液–气组合补水和气态水补水均会导致试样含水率不断升高,而前者含水率变化较快。细粒土含量和类型会显著影响气态水迁移量,造成土柱水分分布的明显差异。(3)粗颗粒级配土中液态水很难通过冻胀–抽吸力直接上升至冻结锋面,气态水迁移是造成冻胀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速铁路的长期运营过程中,气态水迁移引发的路基水分积聚和冻胀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暖通空调》1991年第1期发表的《一种新型热水采暖系统自动补水加压方式》(以下简称《补水加压方式》一文,介绍了一种用水射器代替热水采暖系统补给水泵补水加压的方式。该方式引系统循环水泵部分出水为水射器工作水,抽引补给水箱中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冻结过程中风积砂的水分迁移动力,先使试件在恒温状态下达到补水平衡,之后对试件施加温度梯度,实时监测土体内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过程,依据试验结果对入流通量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状态下,基质势和重力势是风积砂中水分迁移的主要动力,水分迁移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补水速率随时间衰减迅速;在温度梯度状态下,根据冻结速率和冻结深度,可将试件分为快速冻结区、过渡冻结区和稳定冻结区;在冻结过程中,试件的入流通量随着冻结速率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修正后的入流通量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在恒温补水平衡的风积砂经历冻结后,从试件底部补进的水全部进入冻结土段,水分迁移动力来源于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目前工业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内节水减排的目标,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和循环水的排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补水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江北城区感潮河网在景观生态补水和外江潮位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河道污染物在内河中的迁移情况。模型成果可实现江北城区河网水系景观生态补水的合理配置,为更好地改善福州市城市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系统运行采用温差循环(强制循环)与定温出水的工作方式;对太阳能水箱中的水不断加热。当太阳能水箱需要补水时,系统启动电磁阀进行补水,将水补充到设定水位时停止。当太阳能水温不足时,系统启动电辅助加热,将水温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停止。系统供水方式采用变频供水方式进行供水。  相似文献   

10.
炼油厂外排水再生回用作循环冷却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 纳滤工艺处理炼油厂外排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m/h的滤速下曝气生物滤池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50%左右,纳滤对TDS、总硬度、NH3—N等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可以作为循环冷却补水。在试验基础上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对炼油厂外排水进行再生回用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深圳沙湾河黑臭水体治理中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缺乏补水的问题,设计采用快速污水处理技术(RPIR),在短期内新建一座1×104m3/d的应急污水处理站,实现就地处理就地补水。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具有占地省、投资低、启动快、出水稳定等特点,出水指标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可为其他地区实现污水处理快速建设快速达产、就地实现生态补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入秋,会渐觉干燥。对女性来说,就更要做好补水工作。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因为水分进入人体以后,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并不能有效达到身体的补水效果。所以入秋之后,每天喝水时,最好有两杯蜂蜜水。用温水把蜂蜜调开,一次一两勺,可以加一两片柠檬提味,柠檬的酸和蜂蜜的甜相加,可以更好地增加补水效果。这两杯最好分别在早上和中午喝,使它的补水作用有个接力。喝蜂蜜水,更适合于体型较瘦的女性朋友。如果体型偏胖,最好多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钢铁厂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容易造成膜污堵的特点,提出了电气浮/电催化氧化/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并在首钢某焦化厂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电气浮/电催化氧化单元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COD和氨氮,保证了后续双膜工艺的进水水质、减轻了膜污染;系统产水率65%,产水水质达到了钢铁厂净环冷却水的补水水质要求,浓盐水可以作为高炉水冲渣系统的补水,从而可以实现钢铁厂焦化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4.
巢湖水用于城市景观河道生态补水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景观河道水量短缺、水质变差的问题日益严重,为恢复河道景观水体功能,为河道补充清洁的水源尤为重要。以巢湖水为水源,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合肥市滨湖新区景观河道塘西河的生态补水。介绍了工艺方案和主要处理单元设计参数,总结了工程一年的运行效果,分析了工程对塘西河的补水成效。实践证明,所选工艺方案合理可靠,出水总磷、氨氮、CODMn等指标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以上,藻类去除率达到99%;补水后塘西河上游水质明显改善,完全消除劣Ⅴ类水质。以巢湖水作为入湖河流补水水源,既能消除河道劣Ⅴ类入湖水质,又减轻了巢湖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合肥市"西南生态补水"重点工程涉及水域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针对氨氮和总磷这两个主要污染物指标,基于MIKE1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当河道上游祁门路桥下(补水点1)的补水流量为1. 2 m~3/s、中游京台高速桥下(补水点2)和杨前村下河道(补水点3)的补水流量为0. 7 m~3/s时,对河流的水质改善效果最佳,氨氮和总磷浓度的下降率分别为75. 45%和68. 28%,可使50%以上的河段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为污染河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理论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水喷射器可以代替电动补水泵补水方式。文中计算了五种常用水喷射器的几何尺寸,给出了性能曲线,并探讨了喷射器的选用原则、连接方法和控制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热水器     
《Planning》2016,(12)
<正>"洗澡"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干冷的冬天里,肌肤变得干涩紧绷,一个热水澡不仅可以给皮肤补水,而且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舒缓神经。不过,如果洗到一半突然没水或者水变凉了,不仅容易尴尬还容易着凉。因此,小编将为大家推荐几款热销的储水式电热水器,轻松掌握储水情况,及时调节水温,让你可以畅快淋浴,畅享无忧。  相似文献   

18.
籍亚飞  瞿志 《城市建筑》2023,(13):103-107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境的保护和恢复能否达到理想效果,湿地生态补水对防止湿地退化、改善湿地水文情况和维护湿地系统生境动态平衡等十分重要。文章在分析北方地区湿地补水和监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确定生态补水量的方法和策略,总结了现阶段北方地区湿地生态补水主要存在的四大问题:生态补水策略效率低下、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生态补水的相互影响、补水效率和综合效益需提升、缺乏系统层面上对湿地生态水文响应的科学评估。并从湿地水体、生境、生物、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五个角度出发,建立了湿地生态补水成功评价指标与体系,最后为未来湿地生态补水提升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市景观水体补充水的现状总结,分析了补充水与景观水体的水质差距;阐述了目前深度处理的工艺技术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以西湖长桥溪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与景观水体补水相结合的城市景观湖泊补水模式,为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提供了经验。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浙江商会大厦空调冷热源、空调风系统及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了转轮全热回收机组的节能性,讨论了大厦空调水系统分区及水系统压力分布以及回收冷凝水作为冷却塔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