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向山硫铁矿自1966年以来,成功地完成了石灰中和酸性废水试验,并应用于选矿生产。它的应用改善了浮选工艺技术指标、工艺设备和管通及水工构筑物的腐蚀及尾矿库排放水质,使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一)酸性废水的形成及危害向山硫铁矿矿石类型复杂,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硫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及少量黄铜矿。 相似文献
3.
4.
粉煤灰-石灰法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粉煤灰-生石灰体系,对冶金含氟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粉煤灰粒径、加入量、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生石灰加入量等因素对含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室温20℃时,每升废水中加入粒径为74μm的粉煤灰60g,水样中氟离子浓度由220mg/L降至15.4mg/L。再向处理后的每升水样中加入5g生石灰,则氟离子浓度由15.4mg/L进一步降至2mg/L以下,出水pH值为8,可达国家工业废水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6.
试验研究了石灰投加方式、聚丙烯酰胺种类以及加药顺序对洗煤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灰与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而且是先投聚丙酰胺胶的效果明显好于先投石灰;石灰的投加方式和聚丙烯酰胺的种类对处理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灰混凝法处理洗煤废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石灰投加方式、聚丙烯酰胺种类以及加药顺序对洗煤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灰与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而且是先投聚丙酰胺的效果明显好于先投石灰;石灰的投加方式和聚丙烯酰胺的种类对处理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硫铁矿矿坑废水的处理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坑废水是世界上较为普遍的环境问题,分析了硫铁矿矿坑废水的形成机理,并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对矿坑废水的控制与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适用特点与处理机理。 相似文献
10.
西弗吉尼亚摩根城附近的联合煤炭公司孔索尔(Consol)废水处理厂进行了处理矿山酸性废水(AMD)的新型石灰代用品——Neutra Fix和Neutra Ment处理剂与现有的石灰和Alkament处理剂的对比试验。前者主要是石油和白云石生产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汀矿区勘探资料,分别从含水层组特征、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矿井充水类型等方面对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矿区侵蚀基准面以上的主要充水来源为大气降水、接触裂隙水和断层接触水;2矿区侵蚀基准面以下的主要充水来源为接触裂隙水和断层接触水;3矿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浅部可直接获得补给,深部通过裂隙和断层间接获得降水补给。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矿区用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模糊水文地质比拟法、传统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的矿坑涌水量分别约为44.69,46.73m3/h。尽管模糊水文地质法的预测结果略小于传统水文地质比拟法,但由前者充分考虑了降雨量、水头降深、开采面积、给水度、渗透系数和补给水源等因素,故其预测结果相对于传统水文地质比拟法而言可靠性更强。分析结果对于精确预测该矿区矿坑涌水量,确保井下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以神农架大白莲矿区磷矿为例,从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情况等方面研究影响大白莲矿区矿坑涌水量的因素。结合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运用承压—无压层流稳定流非完整井"大井法"公式计算大白莲矿区矿坑涌水量,可作为将来矿山排水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含重金属离子酸性废水石灰法处理后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经石灰法处理后可获得净化水。然而 ,这种净化水因其 pH和钙离子含量较高 ,容易引起严重结垢 ,这是制约净化水回用的关键。本文阐述了解决净化水回用的技术问题及其工业应用 ,就净化水回用方案的确定、回用过程中Ca2 + 浓度的变化、水质稳定剂的筛选和动态模拟试验 ,以及水质稳定剂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某铅锌冶炼厂为例 ,自 1997年对其净化水采取水质稳定措施并逐步实施回用 ,目前回用水量达 80 0m3/h ,输水管道及用水设备一直运行良好。净化水作为一种再生资源 ,它的回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七宝山硫铁矿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危害矿山生产、职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通过对矿区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停止抽排地下水的前提下,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建输排水渠道、修建公路桥梁及土地整改、塌陷坑填充,才能有效防止岩溶塌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说明了利用生化法处理矿坑废水时,将Fe^2+氧化成Fe^3+的目的及原理。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的试验和实例,探讨了其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