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什么是智能控制中心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控制中心装备的系统种类不断增多,从调度自动化系统到电能计量系统各类系统的有机配合,使得控制中心成为电网运行不可或缺的“大脑”。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网和不断新增的系统,传统的电网控制中心已无法满足监控电网、维护电网安全的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未来智能电网控制中心面临的挑战和形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电网控制中心的发展历程,结合电力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智能电网控制中心面对的3方面挑战,多样化能源和多元化资源、更灵活的市场与精细化的调控管理、产业融合与低碳发展。从信息流的角度探讨了未来智能电网控制形态的演变,认为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是新型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对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电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的调控,改善电力流和资金流,实现智能电网.以信息流为基础,从信息分层、上下层信息互动、不同时间尺度信息之间的协调几个方面研究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构架.从空间、时间、控制目标等3维协调、发展,以及基于相量测量单元的动态管理系统、系统级的闭环控制等方面探讨智能电网控制中心应用软件可能发生的变革,并对如何适应特高压电网的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这里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SCC,Smart Control Centre)的概念、系统架构和信息分层与协调,以及智能控制中心的信息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对信息处理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提出引入具有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的云计算技术,旨在克服传统电网信息平台在计算和分析等方面的不足。在阐述智能电网与云计算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电网应用中构建云计算架构的可行性,提出了架构的结构组成,并阐述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实现。分析表明,该架构能够有效实现智能电网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的融合互动,以及能量、信息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智能输电系统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我国特高压建设和全国联网工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输电系统在适应现代电网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局限性,智能输电系统的建设将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建设智能输电系统的动因,提出了适应于我国智能输电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首先介绍了电力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传输的内容,然后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和集成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总结了建设智能输电网络的核心技术,列举了输电控制中心的基本功能、扩展功能和备用功能,提出了后智能电网时代我国输电网的发展问题应该成为智能输电系统规划建设考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浙江电力》2012,(2):69-69
美国PJM互联(PJM Interconnection)电网公司宣布其高级控制中心推出全球最先进电网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西门子/PJM共享架构一体化平台,将用于北美最大输电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2010年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新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0相关国际会议的文献资料,综述了国外关于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方面的新技术成果,包括:电网控制中心结构设计,状态估计,N11安全分析,智能发电计划,动态安全评估(在线稳定),智能恢复控制与策略等。最后给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我国电力运行和研究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网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将在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一种双向通信机制,以满足智能电网的高可靠性与灵活性要求.但是,由于供电企业往往缺乏通信频谱资源,传统的监测网通信架构很难满足智能电网对于分布式元件的通讯要求.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智能电网监测系统架构,然后介绍了这种新颖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可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一次系统、绿色能源接入及电力市场等3方面分析中国应大力发展智能输电网的原因,提出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SCC)的概念,具备可靠、弹性、协调、绿色、高效和智能等特征.并从信息基础、分析评估和控制决策等3个层次探讨中国SCC的技术革新,包括:变电站状态估计、综合安全预警、在线风险评估、精细规则生成、多控制中心协调控制、大风电基地接入后的实时控制、基于PMU和EMS相结合的广域协调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电网调度的智能化需要在技术上综合实现主站和厂站二次系统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建设、信息灵活互动;在管理上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二次专业的融合。文中从电网基础数据、应用支撑平台和高级应用软件3个方面阐述了大电网调度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电网基础数据建设方面,设计了支持统一时标量测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应用支撑平台方面,提出了集成化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在新一代的高级应用软件方面,提出了基于时标量测的快速状态估计、基于在线的自适应三道防线、实时预警预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电力公司在应急指挥的实战及演练中多、快、准的需要,通过对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控制系统与应用系统联动应用。智能控制系统以面向应用的设计为基础, 将高仿真三维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三者融合,达到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综合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指挥中心内的任何人都能够快速、无障碍地进行会场综合、快捷、准确控制,提高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南方电网调度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南方电网调度智能化运行和管理,分析了当前南方电网调度系统存在的不足,讨论了构建调度智能化系统几项关键技术,给出了实施建议。智能调度关化键技术包括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分布式数据中心、大电网智能在线仿真平台、节能发电调度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疆电网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及电网网架结构的发展,人工有功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电网发展需求。对比分析了人工有功控制模式、AGC自动有功控制模式、实时滚动计划智能有功控制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新疆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修改调整AGC系统以及实时滚动计划系统参数,提高两系统在新疆电网的实用性。实际应用表明,有功控制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新疆电网有功调节性能,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增强了运行人员对电网的运营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调度交换网络是电力生产调度指挥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中枢系统,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建设可靠的调度交换网络容灾中心非常必要.文章通过对电力调度交换网络的模型结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电力调度交换网容灾中心建设思路,结合组织结构提出相应的系统配置和应用场景,为电力调度交换网络可靠性和健壮性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是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重要平台,它是现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文章主要介绍了6种智能调度系统,这6种智能调度系统是在传统调度系统基础上,增强了电网实时信息采集与处理、高级应用功能、智能调度与控制等方面内容,包含多种高级功能模块的智能调度系统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将得到很好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基础数据获取、计算机通信系统、网络分析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网规模的发展,电力数据和信息量不断膨胀,地区电力系统调度机构宜建设智慧调度系统,依靠大数据等技术来提升地区电力调度控制能力。结合地区电网调度当前业务及发展需求,提出了地区电网智慧调度宜具备的功能,介绍了地区电网智慧调度系统的搭建,并对具体智慧调度功能及各功能间的联络做了描述。随着新技术的日益发展,电网智能调度时代必将到来,地区电网智慧调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为最终实现电网智能调度打好数据汇集、治理、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智能变电站数据中心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变电站内各类数据的集成是变电站智能应用实现的基础。文中分析了变电站各种数据的产生机理以及各类通信协议对数据交换的支持,阐述了变电站建立数据中心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意义,给出了智能变电站数据中心的架构,对其数据的标准化收集、统一存储、统一检索进行研究,提出了内核数据存储采用动态建模、数据检索采用面向对象的实现方式,并对数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河南省电力公司业务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全面应用,业务信息日益庞大,如何合理高效地应用信息资源,已成公司关注重点。公司数据中心是遵循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要求,结合自身特色而研发的一套全面服务信息化企业的系统。系统通过业务信息资源的集中,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智能交换共享,通过数据质量管控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智能辅助决策分析,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促进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倩  彭勇 《电力建设》2011,32(4):47-50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的高压直流工程现状,提出了直流集中控制中心建设的2个总体方案,并对这2个方案的差异和难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直流集中控制中心的建设是可行的、必然的、必要的,同时将会带来电网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