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27栋公共建筑的空调冷源和能耗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夏季对长沙市10栋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冷热源、节能技术应用、运行管理方法、建筑热湿环境参数以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与实测。得出被调查建筑空调冷热源主要包括直燃型溴化锂机组、水冷螺杆式机组和风冷热泵,冷热源能源方式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各建筑内热湿环境良好,大部分人对所处环境总体满意率较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该地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措施的应用和热湿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对典型办公建筑的空调负荷计算,得出采用节能材料,围护结构的节能率至少可以达到18.8%。该项目为2004年武汉市建委建设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35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查、检查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情况以及用能设备运行状况,得出了所调查的杭州市公共建筑综合能耗范围为473.01~4 503.53 MJ/(m2.a),平均为1 265.06 MJ/(m2.a)。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商场、宾馆饭店、写字楼和政府机关建筑能耗的差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建筑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的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对西安市三所高校的七座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查,结果显示其能耗水平为327~780 MJ/(m2·a),平均值为512 MJ/(m2·a).虽然与西安市同类型的社会公共建筑能耗相比较低,但通过改进落后的围护结构、采取适宜的采暖制冷方式等措施,高校公共建筑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本体、地域、设备、行为等方面总结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以东营市50栋公共建筑为调研对象,对被调研建筑分项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设备能耗、其他能耗)占比进行箱线图分析。对4类影响因素(外墙保温、空调系统冷源形式、外窗类型、空调设置温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箱线图分析。对于分项能耗占比:空调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大,绝大部分被调研建筑的空调能耗处在较高水平,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照明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小,虽然被调研建筑的照明能耗节能潜力有限,但仍有空间。设备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大,且有较大节能潜力。其他能耗占比与照明能耗占比相似。对于影响因素:无外墙保温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更大,且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更高。采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最大,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最高,压缩式冷水机组居中,分体式空调器最低。采用Low-E玻璃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最大,采用普通单层玻璃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最高,双层中空玻璃居中,Low-E玻璃最低。空调设置温度小于26℃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目前既有建筑存量为400亿m2,每年将新建20亿m2,建筑物用电量为4600亿kWh。住宅建筑使用的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加上建材生产和建造的能耗,与住宅建设相关的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7%左右。如果延续目前的耗能状况,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全社会总耗能的46.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