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对江西等地所产的民窿毛钨矿用碱法提钨进行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原始矿石的化学组成,性质和反应温度,压力及苛性钠浓度等对碱浸过程的钨浸出率有显著影响,应用配方技术及添加白钨矿分解剂能较好地解决民窿毛钨矿中高硅、钙等原料的处理,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未见资料报道的碱浸提钨新方法,此法可使通常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继续进行,明显地提高浸出过程的金属回收率,其浸出率达99%。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白钨矿电选的工艺流程,探索了药剂对矿物表面电性的影响,采用药剂处理电选的方法可以将白钨矿中锡含量降至0.2%以下,得到特级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3.
对某白钨精矿浮选降磷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捕收剂,抑制剂及辅助捕收剂对白钨精矿降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钨矿与磷灰石分离的关键是控制好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在有价硫化矿物浸出时,硫酸与复合硫化铁矿物反应生成的高铁离子的应用,在湿法冶金过程中是重要的浸出技术。镍和钴的最重要矿物原料之一是含有磁黄铁矿矿物和镍黄铁矿矿物的复合硫化矿。黄铁矿矿物和黄铜矿矿物有时也出现在此种矿石中。像这样一种多组分矿的浸出动力学了解得还不是太清楚,这在湿法出冶金过程中是一困难的问题。存在于这类复合矿中所有金属(镍、钴和铜)的浸出速率在文献中还未见到过报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粗浮选——钨粗精矿直接碱分解的选冶联合流程处理钨尾矿、细泥及浸出渣的工艺,确定了浮选和碱分解的较优实验条件,对传统浸出和微波浸出钨精矿效果作出了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在选冶联合工艺条件下,WO3品位为0.39%的钨尾矿及细泥经粗浮选、微波辅助碱分解后WO3回收率可达82.6%.微波辅助浸出比传统加热浸出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白钨矿(CaWO4)碱压煮工艺是我国主流的钨冶炼工艺。但是,该工艺的机理仍不是很明确。本文利用相平衡原理,开展了白钨矿浸出过程、浸出渣洗涤过程、浸出液蒸发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根据浸出热力学平衡相图的分析,发现白钨矿中的钙对杂质的浸出有抑制作用(以磷为例),合理地解释了浸出液中磷等杂质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在浸出渣稀释-溶解钨酸钠晶体的过程中,利用热力学平衡相图解释了添加磷酸钠作为抑制剂,抑制二次白钨生成的作用机理,并优化了磷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逆反应有抑制效果的工艺参数。在钨酸钠浸出液蒸发结晶钨碱分离过程中添加Ca(OH)2,在回收利用余碱的同时,还可实现溶液中杂质磷的脱除。该过程的热力学平衡相图表明,蒸发结晶结束区域是Ca5(PO4)3OH的稳定区,而CaWO4不稳定,说明了Ca(OH)2的加入不会影响钨的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结晶开始时加入理论量的Ca(OH)2,可以去除90%的磷...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矿浆电解法浸出广西某大型含银多金属硫化矿中银的浸出速率变化规律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出银的浸出率与矿粉中银的赋存形式的关系。银在银黝铜矿和在难分解的黄铁矿中的分配率是决定矿粉磨细粒径、电解面积电流、电解时间的最重要因素.在分配率很低时,可采取低电流密度电解,如100~150 A/m2,银的浸出率≥95%;在分配率较高时,采用低电流密度电解,因银黝铜矿及黄铁矿中的银难以浸出,所以银浸出率较低;在分配率小于≤10%时,可采用中等电流密度300~400 A/m2,同时矿粉的磨细程度要保证银矿物晶体部分或全部暴露在黄铁矿晶粒表面,适当增加电解时间,银的浸出率可超过90%.  相似文献   

8.
钨矿是我国特有的丰富资源。处理白钨精矿较有效而合理的工艺是盐酸分解法。白钨精矿中最主要的矿物钨酸钙和盐酸反应时,具有较大的平衡常数K≈10~4,从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看,即使盐酸过量很少,反应也能进行得相当完全。但在实际生产中,盐酸分解白钨精矿时,要求精矿粒度要细,用较大过量的盐酸,并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这主要是受分解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云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WO3品位0.43%,含硫0.26%,含磷0.2%.试验采用预先脱硫脱碳—常温浮选白钨矿的工艺流程,用Na2CO3作调整剂,Na2SiO3作抑制剂,731与油酸组合用药,在磨矿细度为-0.074mm 65%时,取得白钨精矿品位67.82%、回收率88.87%的较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细菌浸出是镁质低品位铁镍硫化矿的潜在处理方案之一。针对该矿石浸出活性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硫酸预浸出和硫酸铵焙烧预浸出2种活化方案,并与细菌直接浸出(空白试验)做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活化方案都有利于金属回收,但硫酸铵焙烧预浸出方案的活化效果更优:浸出时间为8 d时,Ni、Cu和Mg的浸出率分别为90.2%、89.56%和61.19%,分别高于硫酸预浸出方案2.08%、12.2%和8.95%。矿石中的Mg主要在硫酸铵焙烧预浸出阶段进入溶液,细菌对Mg浸出的影响不大。XRD和能谱分析表明:浸出渣中Ni和Cu的残留量很低,Mg主要存在于难浸出的蛇纹石之中。  相似文献   

1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yrite leaching in germ-free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 of mineral particle size, pulp potential and category of oxidant on pyrite leach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maller mineral particle size leads to a higher leaching rate of pyrite, and the optimum result with pyrite leaching rate of 2.92% is obtained when mineral particle size is less than 0.037 mm. The pulp potential reflects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increase of pulp potential can improve pyrite leaching. The leaching rate and velocity of pyrite can be enhanced rapidly by adding strong oxidant. The kind and the method of adding oxidant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pyrite leaching.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Fe3 can enhance pyrite leaching but the precipitation generat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ferric ion covers the surface of pyrites and prevents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leaching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constant addition of H2O2.  相似文献   

12.
煤中黄铁矿表面细菌氧化的XRD及SEM/T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助于XRD和SEM/TEM 等表面分析测试技术,对煤中黄铁矿表面经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前后的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作为对比,同时采用了氧化剂(H2O2)对黄铁矿表面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形式与氧化剂(H2O2)在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形式不同.从黄铁矿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来看,氧化剂氧化的结果多出现钮扣状的片起,表现为较为剧烈的直接强氧化作用,而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则呈现坑蚀,表现为相对缓和的吸附氧化作用.这为研究细菌对煤中黄铁矿表面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探讨了Kabuli与Desi品种鹰嘴豆淀粉的颗粒形貌与大小、分子量分布、结晶结构、热焓性质、结构特征、消化性能及血糖生成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淀粉的颗粒表面十分光滑,多数呈鹅卵石状,少数呈圆形。分子量分布图呈单一峰且其高分子量部分占的比例大,Cc-型结晶图谱,含有伯、仲醇羟基的α-D-吡喃环等结构特征,糊化起始温度高于60℃,是一种低GI淀粉。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 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 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 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 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 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 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 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难处理金矿中,金为微细浸染型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而不能被充分浸出.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KFeS2-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由图可知黄铁矿和毒砂均可以被O2等氧化剂分解.FeAsS的稳定区完全包含在FeS2的稳定区范围内,说明在酸性条件下毒砂比黄铁矿的稳定性差,更容易被分解.当电位及酸度较高时,黄铁矿及毒砂中的硫以稳定的HSO4-、SO42-形式存在,而砷以H3AsO4的形式存在,表明预处理过程能够将包裹在金表面的硫化矿物解离脱除.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为难处理金矿的浸出预处理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对含铜1.53%、氧化率47.06%、结合率21.57%的高结合率氧化铜矿进行回收.原矿的砂光片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大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多呈星点状和不均匀浸染状分布,与硅、钙、镁、铝等脉石共生严重,导致浮游性较差.针对该矿石的特点,研究了工艺参数及流程结构对指标的影响,确定了“三次粗选—粗精矿再磨—三次精选”的硫化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含铜品位为23.43%、回收率为53.72%的铜精矿.对尾矿的形貌及矿物组成表征发现:铜矿物呈细粒浸染状或被硅酸盐矿物包裹,导致这部分铜损失在尾矿中.在最佳的酸浸工艺条件下,对浮选尾矿进行酸浸试验,获得了相对原矿的浸出率为33.21%的试验指标;铜综合回收率为86.9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EPMA、SEM/EDX,TEM/EDX等分析技术对卡林型金矿中超微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分析技术及其对金矿的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金赋存状态的电子显微分析,揭示出所谓“不可见金”是由一系列超微金颗粒(大约3mm至几μm)所组成,它们被包裹于黄铁矿、含砷黄铁矿中,并首次观察到3nm的超微金矿物,这为人们正确评价超微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Bioleaching the complex,low grade minerals ,submarginal ore and tailings has the advantages ofshort process and low cost , which can make fulluse of resources and i mprove environment . Butbioleaching also has some li mitation such as slowspeed and low rate of leaching due to slow breedvelocity andlowactivity resultingfrombad growthcondition[1 3]. However oxygen under supplying isalso the restriction of leaching reaction.In cyaniding,oxygen supplyis veryi mportantfor leach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