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包装世界》2009,(1):70-70
赵新民,中国企业维权网总编辑、中国法治杂志常务副总编、著名艺术评论家、京华书画院院长。赵新民出生于九朝古都洛阳,自幼习书,从套红摹帖勤学苦练,到广泛涉猎四处游历,不计寒暑孜孜以求。龙门石窟和千唐志斋给他提供丰富的营养,熹平石经和琅华馆帖的氤氲醇香使他目眩神迷。一个个书法巨人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雕镂融铸着书法的风骨和品位,使他对于书法的理解更具质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进入信息社会,随着高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电脑已成为人们打字、写文章,传递信息、交流的应手工具。殊不知,电脑的广泛应用取代了人们的手写练习,忽视了人们的书法教育,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可偏废。练好书法非一日一载之功,必须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以应从小学生抓起,对小学生人力开展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的角度出发,书法教育的范畴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区分,我们今天论及的范畴指狭义的学校书法教育。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设置使中国书法教育由传统师徒相授的形式而递进到具有现代意义的较高层次的教育形式。通过艺术教育的中介作用,在掌握形式表现技巧的基础上,进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培育,从而使学生在书法创作中登堂入室,在书法的天地里纵横驰骋.使自己的艺术才能和个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张宏,字白鹤,号博瑞。1959年生,平湖人。毕业于中央电大首届法律专业。幼承庭训,初随乡贤俞元龙、许白凤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后识陈巨来、钱君匐、赵林等西泠印社诸前辈。聆听教诲,渐悟书法篆刻之妙。  相似文献   

5.
陶瓷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由陶瓷作为载体,兼具书法的艺术性和陶瓷的质感之美.陶瓷书法在当代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艺术审美特征也向多样化发展,具有传统的典雅美感、民间艺术的通俗自然、当代艺术的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6.
龙俊  何邦贵  王超  李秋丽  张朝亮 《包装工程》2023,44(11):221-226
目的 解决连接印刷、印后两大加工环节,减少书帖周转分散、现场人工管理、生产过程离散、大量的人力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方法 利用数字化设计思想结合创新设计理论与自动化的思想。结果 得到一种集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书帖自动仓储运输方案,并根据国方印刷厂现有的场地和实际情况将现有的空地划分为4个储存区域。结论 该方案实现了两大环节的连接,不仅减少了运输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书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书刊生产效率、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设计与造物自古便与中国绘画、书法、诗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动生成变化的自然规律造就了中国设计艺术以流动折转的线条和水墨色彩舒缓的韵味来感叹生命之无限。道生万物,万物载道,以万物之理见万物之宗,意即“载道”实为有理,有理实为“载道”,“文以载道”是以载其根本之道。中国文化如此,中国设计艺术则以较为明确直观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外墙面砖进行装饰目前仍是大部分建筑物采用的装饰手段,但是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墙面脱落时有发生,即影响了建筑质量,又造成建筑物的不美观。主要对如何防治建筑物外墙脱落进行了探讨,认为施工时必须在基层处理和铺帖方法上狠下功夫,才能保证外墙面砖铺帖质量,预防坠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多才多艺,书法,绘画可谓是样样精通,尤其是他的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卷》对于人物的绘制可谓是活灵活现。本文分析顾恺之的代表作品,阐述他的艺术美感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颖 《包装工程》2018,39(22):46-51
目的 汉字书法字体是现代中文字体中重要的类别,其存在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规律,亦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局限。在数字媒体时代,探寻汉字字体的规范性和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如何共存、拓展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汉字书法字体的艺术审美和技术表现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字体的书法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和总结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字体设计再现书法之美的路径和方法。结论 在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屏幕时代,汉字书法字体的设计应该有所创新,立足于书法字体具体应用的视角,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传承与规范共存,写意与创意并举,以此平衡书法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度”,发展出一条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巍 《中国科技博览》2008,(17):194-194
中国书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可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却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为了促进中国书法的正常发展,维护女书法家的应有地位,本文从中国书法的男尊女卑现象存在的原因谈起,重点介绍了这种现象表现的三个方面:存在人群、女书法家的称呼、书法评论用语,最后简要提出女书法家的发展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2.
书籍装订中梯标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梅  彭湘敏 《包装工程》2016,37(7):171-174
目的书籍装订中利用梯标进行配帖质量的检测,一般是配帖完成后通过目测来判断配帖是否合格,工作量大且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文中旨在开发一种检测配帖质量的在线检测系统。方法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采集配帖完成后的梯标图像,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利用Matlab高级程序语言实现梯标图像的识别。结果通过将标准梯标图像与实际采集梯标图像进行比对,利用有效的识别算法,能够高效地对配帖的质量进行判断。结论该识别算法适用性强,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梯标图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故障一、折页过程中掉帖现象此现象经常出现在当折页尺寸发生改变时,如从折16开,改折32开,需要对折页机做适当调整。若调整不当,经常会出现掉帖的问题,即当机器慢车时,32开书帖向前输送很正常,可当机器速度加快,书帖就输送不出来,而是裹在折页滚筒里,或一半被裁纸刀载下,而另一半则夹在另一张书帖里,轻则造成堵车故障,重则把  相似文献   

14.
张宏 《包装世界》2012,(6):66-71
正当下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他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非遗"——书法篆刻艺术承上启下,薪火传递,为弘扬先进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文学艺术之幸事矣,然书法队伍中总是存在良莠不齐。七岁乳童冠之"书法家",且"大师"叠出,"名家"泛滥,实名不符实。其中原由,笔者在此作一粗浅探讨。首先,要注重人格和文史的修养。人品不高则书法庸俗。宋四  相似文献   

15.
刘恒 《包装世界》2010,(1):38-39
在名目繁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是十分独特的一个品种,这并不仅仅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产物——即使是在中国艺术中,书法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这主要是缘自于它与生活内容的紧密联系,与作者人格的深层契合。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的书法评价标准中,作者的道德修养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风格与人格形象的统一是达到高层境界的必要条件,技巧能力常常被置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盛国  舒新文 《包装工程》2018,39(19):14-17
目的针对传统人工检查书籍配帖是否合格的方法带来的劳动强度过大,且容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相关性的自适应梯标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相位相关配准技术,利用CCD摄像机采集到梯标视频帧,计算其与模板梯标的相位相关性,并进行2帧图像的配准,然后对2帧图像的帧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配帖是否出错。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减少合格配帖的误检率,还可以对不合格的配帖进行检测。结论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配帖梯标检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闫飞  张华  冯春成  赵庆海 《包装工程》2019,40(9):174-179
目的为了检测配帖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无线胶装联动线的配帖在线检测系统。方法系统采用CIS图像传感器采集折标图像,CPLD进行时序控制,提出基于列像素位置特征标记的检测算法,通过DSP对折标图像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对配帖错误的书芯给出剔除信号。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硬件电路时序控制准确,各单元能够有序实现设计功能,可以对配帖问题进行准确判断。结论检测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了系统的使用和安装环境,在安装和使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配帖工艺检测。  相似文献   

18.
陈岚 《中国科技博览》2012,(34):492-492
因为贴近火热的生活并与爱好者的亲密关联而显出特有的意义和乐趣,群文美术与书法并不比专业美术、书法逊色,而且难度更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得到一些真正适用而且实用的美术书法类东西,并因之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这是美术书法课培训辅导值得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同时美术培训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本文为此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了群文美术书法培训辅导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黄以明的书法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堪称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防伪报道》2012,(2):80-80
内容简介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俯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会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245毫米,横6188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赵氏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据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氮,稳健中露灵动之气,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本卷墨迹引首为明代著名书家姚绶书写的“松雪书道德经”六个大字,老子画像前有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二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