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一般天然能量都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本文在分析超前注水开发低渗油藏优势的基础上,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反九点井网模型,确定了超前注水开发的注水速度和时间,为油田区块的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达山区长6油层目前主要以自然能量开采为主,仅在区块南部有15口注水井。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仅为35.4%,地下亏空严重。研究区目前日产油量小于0.1t的油井占开井数的58.3%,低产低效井比例大。大量的低产低效井导致区块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小,目前仅为5.33%。储层有丰富的剩余油及可观的开发潜能。区块油层连通性好,储层敏感性试验显示适合注水开发。因此,区块急需开展注水开发工作,尽早补充地层压力,提高油井采油速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调整注水压力为前提,研究细分注水的方法、双定双换细分注水方法。确定细分注水的层段组合原则,按此原则细分注水,细化注水层段,实施区域性细分调整的注水方法。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受压力的制约,部分油层无法动用,方案符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双定"、"双换"精细注水方法,力图实现精准注水。区块应用细分注水和双定双换注水方法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区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北一区断西高台子推广区构造复杂,油层发育不均衡,多套井网并存,区块平面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注水状况差,注水井层段划分过粗,剖面动用不均衡,导致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2010年含水上升值达到1.52%,自然递减高达9.94%。近几年自然递减居高不下。针对区块存在的矛盾,研究精细注水方法,以水为本,注够水、注好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4.
Y区块是延长油田主力产油区之一,该区块于2002年开始开发,2011年进入大规模注水开发。截止到目前,区块采出程度仅5.91%,采出程度低,潜力巨大。本次研究通过Y注水开发区历年采油、注水情况,同时结合区块地质因素,总结分析区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区块的开发对策,以期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次研究为本区块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七里村野猪峁区块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以来含水上升迅速,产量递减快。为了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注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发现野猪峁区块最佳注水速度为8m~3/d。  相似文献   

6.
综合配套注水工艺,实现F29块良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29块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经过近16年的开发,制约区块的矛盾日益突出,老井自然递减逐年加大。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配套各项注水工艺,努力探讨提高区块采收率的具体措施,为低渗透油田后期稳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辽河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是一个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经过8年的注水开发,开发矛盾逐渐显现。针对滩海油田海南3断块东营组薄层砂岩油藏实际和不同地质特点反映出的水驱特征,开展多元化注水研究与实践。在新的构造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小层沉积相、水井示踪剂监测资料、吸水剖面测试资料、油井产液剖面资料和油水井生产动态,对各主力油层进行了剩余油评价。根据不同井区生产特点将区块划分为7个分析单元,针对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研究结果将区块由原来的常规面积注水方式增加了周期注水、低部位行列注水、点对点注水、层对层注水,调整产出剖面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层位调整增加了压裂引效、注采吞吐。多元化注水大大提高了区块的水驱开发效果,使油藏自然递减率下降13.8%,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强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改善水驱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永乐油田源201区块平均渗透率25.9 m D,属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两年半时间,受储层发育单一、断层分布复杂等因素影响,递减大、含水上升速度快。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2014年以来,通过注采关系及注水调整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分类治理,区块开发形势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对源201区块的开发中存在问题、治理对策以及调整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低渗透性油藏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秦家屯油田SN77-78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西部,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目前出现注采对应关系差,储量动用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部分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区块开发历程,区块开发现状,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评价等分析,确定通过压裂、完善注水层位等手段,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低渗油藏如何提高采收率进行分析研究,对史106低渗区块转入注水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根据油藏具体情况设计注水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时容易出现裂缝性油藏,注水也很容易受到裂缝影响而不均匀,导致油田产量低、稳产难、采收率低,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现状。本文先介绍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的机理,重点以甘谷驿采油厂顾屯区块为例,说明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锦150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锦古1井以东地区,含油面积为1.2km2,地质储量209×104t。开发目的层为中生界,为低孔、低渗型油藏。初期由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呈直线递减,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对区块进行了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并获得成功。但随后区块出现了油井水窜,水井注不进水的问题。通过对区块进行行列式注水试验,并实施单井增注提高水井注入能力,区块的开发形势明显好转,有效地提高了储层的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五星庄油区长8油藏特低渗、低压、低丰度以及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和采收率低的特点,通过实施超前注水开发,提高了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部分井组产量明显增加。超前注水开发技术的成功实施,对定边油区类似区块的开发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欢26杜家台油层于1980年投入开发,2008年大规模实施精细注水开发,实现了区块有效注水开发,最高日产油达到120t以上,由于注入水受重力影响较大以及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不均等问题,高部位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上部原油不能得到有效开采,纵向上动用程度低,导致区块水驱效果变差。为提高区块采收率,2013年8月在区块注采井网完善、连通程度高、地层倾角较高部位优选2个井组实施注氮气试验。目前两口井初步见效,实现阶段增油1304t,有效提高储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朱伟军  周小平  陈柯 《辽宁化工》2012,41(9):965-968
通过注水井向油层注水补充能量,保持油层压力,是目前油田经常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开发措施[1].本文叙述了某区块油藏的开发动态,对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用经验公式法、驱油效率法和井网密度法3种方式对注水开发后最终采收率预测:依靠自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仅为10%,而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最终采收率为23%,采收率提高1.3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T128区块是采油厂新开发的低渗区块,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将先进、成熟的开发技术应用于TT128区块,可以实现对该区块高效、长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大庆西部外围地区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砂体零散的特点,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不同的区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渗流规律,并且无相邻区块成功注水经验可借鉴,开发初期注水时机、注采比和注水强度难以确定。该注水政策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微观渗流特征、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通过多套方案对比和分砂体、分注采关系的研究,确定了注水时机、注采比和注水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同步注水采出程度较高,同时不同的砂体和注采关系确定了不同的注采比和注水强度,有效的延缓了物性较好的油层的见水时间和有效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开发两年见注入水井数,占全油田油井总数的3.4%,递减率为18.63%,低于已开发的同类油田。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峰油田低孔、低压、低渗油藏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本文从注水时机、注水时间、注水压力3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对西峰油田低渗及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田注水区块开发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整注水井注水效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注全水从而补充地层能量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确保区块长期稳产、提高开发效果。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层断层多,构造复杂,平面井网不完善,纵向上地层物性差异大等影响,注水难度大。为提高复杂区块注水效率,加强地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分析及油水运移特点研究,深入开展复杂断块注水效率提升工作,合理调整注水井纵向注水情况减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带来的注水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区块开发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整注水井注水效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注全水从而补充地层能量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确保区块长期稳产、提高开发效果。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层断层多,构造复杂,平面井网不完善,纵向上地层物性差异大等影响,注水难度大。为提高复杂区块注水效率,加强地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分析及油水运移特点研究,深入开展复杂断块注水效率提升工作,合理调整注水井纵向注水情况减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带来的注水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