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航空电子装备零部件,但其硬度和耐磨性欠佳。[方法]采用低温液体氧氮化技术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分析了所得复合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截面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了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结果]低温液体氧氮化表面改性层由外侧致密的Fe3O4相和内侧富氮S相构成。S相是含氮过饱和固溶体,含有大量位错、层错和孪晶,因此硬度较高。载荷和温度会影响不锈钢样品的磨损行为,温度升高和载荷增大都会使304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和低温液体氧氮化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轻微下降,磨损体积损失增大。不过低温液体氧氮化处理能够缩短304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初始磨损阶段的持续时间,使其在载荷10 N、温度200°C条件下的最大磨损体积损失由1.086 mm3降至0.144 mm3。[结论]低温液体氧氮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半微量凯氏定氮法[1]作为一种传统测定全氮的方法,在地质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测定地球化学样品全氮的常规方法之一,本方法测得的氮不包括硝态氮、亚硝态氮;因硝酸根离子在煮解过程中不会完全还原为铵离子,且易挥发损失;一般土壤样品中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不超过全氮量的1%,故可以忽略不计;针对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在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全氮时的影响因素[2],本文将进行详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消除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主要以自制氮杂杯[6]芳烃和迭氮化钠为原料,合成氮杂杯[6]芳烃迭氮化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其为目标产物,从而验证了合成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氮杂杯[6]芳烃和迭氮化钠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在为40~45℃合成了氮杂杯[6]芳烃迭氮化衍生物,通过薄层色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其为目标产物,从而验证了合成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合成了氮原子桥连杯[2]芳烃[2]三嗪化合物。室温下,以碳酸钾为缚酸剂,利用三聚氯氰和间苯二胺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主体,并将其叠氮化,反应温度为40%。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RD对氮杂杯[4]芳烃及其衍生物与黑索今的配合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主客体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催化材料氮化钼的批量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规关于硫、氮含量的严格规定要求对燃料进行深度脱硫脱氮,氮化钼作为一种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脱硫脱氮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但其制备条件苛刻,为加快其应用进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氮化钼的前驱体,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三级脱水、循环未反应氮化剂的流化氮化新工艺实现了氮化钼的批量合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最优氮化条件:空速7 000 h-1、H2/N2为4、升温速率为1.2℃/min、氮化终温为650℃,活性组分含量为10%。并采用BET、XRD、SEM等对制备的氮化钼及其前驱体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正>氮化钒铁作为钢铁冶炼的常用添加剂,主要成份为钒、氮、铁等。氮化钒铁含有两种金属,是真正意义上的钒氮合金。在钢铁冶炼中它既可用来增氮又可用来增钒。它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改善钢的韧性。因此钒的成分及含量在氮化钒铁的冶炼和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如何分析氮化钒铁中钒成分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方法与标准。本文在目前  相似文献   

8.
电石渣化学全分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石渣的应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是资源化利用最为彻底的就是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电石渣化学性能直接关系到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的控制等。其化学特性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有害元素的含量、有刺激性气体的释放等[1]。   对于电石渣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目前国内并无相关标准和分析方法。本文通过研究电石渣化学成分分析的试验条件,建立了电石渣化学全分析方法体系。同时,也对电石渣样品的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应研究,建立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将两种方法用于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委托样品的检测工作,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在缺乏标准物质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检测和理论计算对比,验证并确定了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高路 《广州化工》2013,41(3):15-17
由掺氮及氮化钽粉制备的钽电容器由于具有比纯钽电容器更低的低漏电流,更低的等效串联电阻等优异性质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现在掺氮及氮化钽粉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各自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最后指出了今后掺氮及氮化钽粉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徐斌  徐贤英  胡宗球  邹欣平 《化学世界》2000,22(2):113-115,112
三氮烯试剂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金属显色剂,镉试剂是最早应用于分析目的和研究报道的三氮烯试剂[1],镉试剂化学结构式如下: 在光度方面镉试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检测Cd2+、Hg2+、pd2+、Cu2+、Ag+、Au3+及CN-、S2-等离子[2,3],但在电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类似于Pt族贵金属的催化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过渡金属氮化钼及助剂促进的氮化钼在加氢脱硫与脱氮、氨合成与分解、芳烃加氢和其他涉氢反应(如炔烃、烯烃加氢、丙酮缩合、肼的分解)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其他金属氮化物(如氮化钒、氮化钴)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有机样品中有机酸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法——酸碱滴定法[1],通过指示剂的选择,对苯酚生产氧化工序氧化液中有机样品酸度进行测定,确认1-萘酚酞符合要求,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平均回收率达到99.14%。  相似文献   

14.
王堃  王海仙  姚毅荣  侯英涛  严莎 《橡胶工业》2018,65(12):1413-1415
运用LECO CHN 628元素分析仪(热导法)测定天然胶乳中的氮含量。通过实验数据确定了仪器工作参数,燃烧模式以及样品称样量等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选取三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分析法——酸碱滴定法[1],通过指示剂的选择,对苯酚生产氧化工序氧化液中有机样品酸度进行测定,确认1-萘酚酞符合要求,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平均回收率达到99.14%。  相似文献   

16.
以平均粒径为2.8μm的硅粉为原料,添加氮化硅粉作为稀释剂,对常压氮气下直接氮化制备Si3N4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借助于氮氧测定仪、XRD、SEM等检测方法,分析了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制备Si3N4粉过程中稀释剂种类、稀释剂添加比例、氮化温度、氮化时间等因素对硅的氮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在流动常压氮气下,当氮化温度高于1410℃时,硅的转化率迅速增加,氮化产物中β相含量也增加;通过控制稀释剂的添加种类和添加比例、氮化时间和氮化温度,可合成高α相含量的Si3N4.采用平均粒径为2.8μm的硅粉,在常压氮气下,当添加30%的α-Si3N4粉作为稀释剂、氮化温度为1550℃、氮化时间为10min时,合成了氮含量为39.4%,游离硅为0.7%,主要为α相、含部分β相的Si3N4粉.  相似文献   

17.
文毅  苏红梅 《山东化工》2015,(1):91-92,96
研究了氧氮分析仪对钢中氧、氮的分析,探讨最佳的样品制备和分析条件,通过控制好空白值、分析参数、样品制备、仪器校准等要素,成功地测定钢中氧氮含量,具有良好的准确度,满足GB/T11261-2006和GB/T20124-2006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硅胶.考察了水量、氮化温度对氮化硅胶合成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29SiMASNMR等方法对氮化硅胶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水量是影响氮化硅胶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氮化硅胶的氮含量(质量分数)增加;在氨气流速为i00mL·min^-1、氮化温度为1000℃、氮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氮化硅胶的氮含量达9.48%。将氮化硅胶用于C03的吸收,与未氮化的硅胶相比,氮化硅胶对CO2有明显的吸收能力,吸收量从3.08×10^-4g·g^-1提高到6.71×10^-4g·g^-1。  相似文献   

19.
石墨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新型的无金属半导体材料,因其成本低、富氮、稳定性强以及生物兼容性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针对石墨相氮化碳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传感2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综述,并对石墨相氮化碳生物传感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国标法中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检测方法进行简化研究,根据Fe2+与二氮杂菲形成的离子缔合物浓度的显色梯度可以判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浓度范围。检测方法的简化,有效的节约了检测时间和成本,也有效的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伤害[1],适合在水质监测分析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