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制备粗晶Ag-25Cu合金粉末和纳米Ag-25Cu合金粉末,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出纳米晶Ag-25Cu块体合金,对比研究不同晶粒尺寸的Ag-25Cu合金的化学稳定性。通过PAR273与5210电化学工作站测定Ag-25Cu合金在中性Na2SO4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研究了晶粒尺寸对其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由动电位极化曲线可以看出在中性Na2SO4溶液中,两种Ag-25Cu合金均发生活性溶解,且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纳米Ag-25Cu合金得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大于粗晶Ag-25Cu合金;从阻抗谱中可以看出两种工艺的合金均呈现单容抗弧,且粗晶Ag-25Cu合金的容抗弧曲率半径大于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纳米晶Ag-25Cu合金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出纳米晶Fe-Ni合金,并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常规尺寸Fe-Ni合金作对比,探究两种合金在0.5mol/LNaOH溶液中电化学的腐蚀行为。利用三电极体系和电化学工作站,通过测量两种不同晶粒尺寸的Fe-Ni合金的E-t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发现两种合金均有活性溶解现象,交流阻抗谱均由单容抗弧组成。且常规尺寸Fe-Ni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高于纳米晶Fe-Ni合金,纳米晶Fe-Ni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大,说明纳米晶Fe-Ni合金耐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辽宁化工》2021,50(4)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有关纳米材料的腐蚀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薄膜和纳米涂层上,而对块合金耐蚀性的研究较少。实验用机械合金化(MA)制备了纳米晶的Cu-20Co-20Ni合金粉末,用粉末冶金法(PM)制备了常规尺寸的Cu-20Co-20Ni合金粉末。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Cu-20Co-20Ni合金块体。通过测量Cu-20Co-20Ni合金在Na_2SO_4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对其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晶粒的细化,自腐蚀电位变负,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电荷传递电阻变小,耐腐蚀性减弱,即纳米晶Cu-20Co-20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相比常规尺寸Cu-20Co-20Ni合金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测试了纳米晶块体Cu-20Co-20Ni合金材料在H2SO4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交流阻抗以及极化曲线,并将粉末冶金法(PM)制备的常规尺寸Cu-20Co-20Ni合金与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的纳米晶Cu-20Co-20Ni合金进行对比,探究了纳米晶块体Cu-20Co-20Ni合金材料在H2SO4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及晶粒细化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SO4溶液浓度增加,常规尺寸和纳米晶Cu-20Co-20Ni合金的腐蚀速度均变快,在相同酸度下,纳米化后的合金腐蚀速度增加。电化学阻抗谱表明,2种合金都是由电化学反应控制着腐蚀过程。H2SO4溶液浓度增加,电荷传递电阻变小,在相同酸度下,纳米晶(MA)Cu-20Co-20Ni合金的传递电阻小于常规尺寸(PM)Cu-20Co-20Ni合金,表明纳米化后Cu-20Co-20Ni合金的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辽宁化工》2021,50(3)
通过粉末冶金法(PM)和机械合金化法(MA)真空热压制备了常规尺寸的PM Fe-50Co块体合金和纳米尺寸的MA Fe-50Co块体合金,并且比较了这两种合金在0.1mol/L中性Na_2SO_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比较分析了两种Fe-50Co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从自腐蚀电位曲线可知,常规尺寸PM Fe-50Co块体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为-656.16 mV,纳米尺寸MA Fe-50Co块体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为-374.49 mV,都没有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动电位极化曲线可以发现,PM Fe-50Co和MA Fe-50Co块体合金均会发生活性溶解,并且纳米尺寸MA Fe-50Co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高于常规尺寸PM Fe-50Co合金;由交流阻抗谱可得,PM Fe-50Co合金的阻抗谱曲率半径大于MA Fe-50Co合金,说明PM Fe-50Co合金电子传递电荷电阻大于MA Fe-50Co。因此,常规尺寸的PM Fe-50Co合金的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两种不同粒径大小的Cu-Co合金粉末,采用真空热压技术制备合金块体,借助电化学手段,通过测量E-t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交流阻抗谱研究在0.5mol/LHCl溶液中两种粒径大小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Cu-50Co合金与常规尺寸Cu-50Co合金相比,腐蚀电流密度较小、电荷传递电阻较大、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课题组在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Cu Ni合金纳米晶研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在一步合成法中使用吗啉硼烷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Cu Ni合金八面体和立方体,并在A3偶联反应中研究了Cu Ni合金晶面和组分与其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_(50)Ni_(50)立方体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晶面和组分的Cu Ni合金纳米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人员发现Cu_(50)Ni_(50)立方体的高活性源于表面能和催化活性位点的竞争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KBH4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在纯水溶液中制备出纳米Co-B,Co-Fe-B和Co-Cu-B合金粉体材料,运用XRD,TEM,SEM,EDS,VSM等分析方法进行物相、结构形貌、成分和磁学性能的表征,研究Fe,Cu对纳米Co-B合金粉体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还原剂浓度和金属盐溶液浓度条件下,采用液相还原法可以制备出非晶态的纳米Co-B,Co-Fe-B合金粉末和具有特殊结构的非晶-纳米晶相Co-Cu-B固溶体,并发现Co-B纳米粉末团聚倾向较重,颗粒易长大;Co-Cu-B合金的纳米粉末的团聚倾向减弱,颗粒尺寸明显细化;Co-Fe-B合金纳米粉末的分散性显著提高,颗粒粒度的均匀性最好,尺寸也最细小,约为10 nm。磁学性能也以Co-Fe-B系合金更为优良。纳米粉末产物的磁学性能是由颗粒原子本身的磁性和表面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电沉积方法在锌合金基体的表面制备Cu-Zn合金镀层和Cu-Zn-Si O2纳米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Cu-Zn合金镀层及其Cu-Zn-Si O2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络合滴定法和称重法确定掺杂纳米Si O2粉末的质量。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极化法(Tafel曲线)研究不同电镀时间的两类镀层在5.0wt%Na Cl和5.0wt%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 O2粉末的最佳掺杂量为2.0 g·L-1。通过与合金镀层比较,纳米复合镀层在5.0wt%Na Cl和5.0wt%HCl溶液中都表现出极好的耐腐蚀性能。此外,对不同施镀时间的纳米复合镀层耐蚀性能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适度最佳时间为4.0 min。  相似文献   

10.
TiO2粉末纳米尺寸效应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粉晶。对TiO2干凝胶粉进行了差热-热重(DTA/TG)分析;对不同温度处理的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比表面积测试。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粉末的粒径逐渐增大,比表面积逐渐减小:晶型由锐钛矿变为金红石相。本实验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来表征粉末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纳米粉末的粒径、比表面积及晶型严重影响其光催化活性。另外,实验还发现TiO2纳米粉末对于光催化活性存在一个临界尺寸(约lOnm),当粉末的粒径小于这个临界尺寸时,其比表面积和光催化活性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1.
杨华明  欧阳静  唐爱东  张向超 《硅酸盐学报》2005,33(9):1115-1119,1126
以NaCl为稀释剂,NaOH,NiCl2.6H2O为原料,采用固相机械化学反应制备Ni(OH)2前驱体。前驱体经焙烧可制得呈面心立方晶型的黑色NiO纳米晶粉末。用差热/热重分析前驱体的热处理过程,X射线衍射表征样品的结构,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粉末的形貌特征。TEM观察表明:产物为立方形颗粒,颗粒平均尺寸在80 nm左右,呈现良好的单分散性。用循环伏安法测试NiO的电化学性能,并计算其比电容值,考察前驱体焙烧温度对所得NiO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400℃处理所得NiO纳米材料在同一扫描速率下的充放电电流最大,比电容值最大,当扫描速度为1 mV/s时其比电容值可达209.32 F/g。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图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究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常规尺寸Fe-50Cu合金、机械合金化法和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晶Fe-50Cu合金在0.05 mol/L硫酸钠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Fe-50Cu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不变。从动电位极化曲线来看,三种方法制备的合金都发生活性溶解现象,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Fe-50Cu合金腐蚀电流密度最大,腐蚀速度最快。从交流阻抗谱可知,三种均为单容抗弧,且液相还原法制备的Fe-50Cu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最小。三种方法比较得知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合金耐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还原法,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制备了Ni3.1B非晶态纳米合金粉末,用于化学镀(Ni-P)-Ni3.1B合金镀层。通过对还原剂硼氢化钾、稳定剂硫脲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对Ni3.1B纳米合金粉末的粒径的影响,确定化学还原法制备Ni3.1B的最佳条件为0.02 mol/L NiCl2.6H2O,0.06 g/L KBH4,2mg/L硫脲,0.25g/L聚乙烯吡咯烷酮。通过对Ni3.1B粉体分散性和在化学镀Ni-P-B合金镀液中的稳定性的研究,发现海藻酸钠对Ni3.1B具有良好的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致密的氧化铝陶瓷可用三种方法烧结得到。从SEM照片可看出:样品比较致密,样品的相对密度大于93%.用两步法和两段法烧结得到的氧化铝陶瓷的晶粒尺寸小于400nm,用常规方法烧结得到的氧化铝陶瓷的晶粒尺寸约为650nm。而且,用两步法和两段法烧结时烧结温度低于常规烧结。实验结果表明:两步法和两段法烧结能得到细晶的氧化铝陶瓷。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纤维     
《化纤文摘》2012,(4):3-5
20124014银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生物降解性Klemencic…;Carbohydrate Polymers,80(2),p.426(英)用泥土填埋试验研究不同化学形式的银对防止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的影响。分别用尺寸为30nm的银纳米粉末(Ag-1)、分散的AgCl(Ag-2)和不同浓度的胶态银(Ag-3)处理棉织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颜色测试、拉伸强度、聚合度和远红外光谱测试降解度。结果显示,Ag-1强烈凝聚导致抗菌活性不够充分,这是由于受制于从银元素表面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张伟强  郝胜智 《化工进展》2007,26(8):1132-1135
在Ti基体上激光熔覆Zr65Al7.5Ni10Cu17.5合金粉末,得到含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分析表明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纳米晶构成。涂层按组织形貌分为3层:表面枝晶区、中部细晶区和结合区枝晶区。金属间化合物为Al2Zr3、CuZr2和Zr2Ni,纳米晶为简单四方Al2Zr3相,晶格常数为:a=b=7.618 nm,c=6.985 nm。  相似文献   

17.
王宏智  黄波  张卫国  刘祥亭  姚素薇 《化工学报》2014,65(11):4524-4529
在深共融溶剂体系中电沉积制备了Ni-Mo合金.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化学测试对Ni-Mo合金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SEM、XRD测试结果表明,Ni-Mo合金为纳米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2 nm;镀层表面微观粗糙度较大,Mo的质量分数约为5%.阴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1 A·cm-2时,深共融溶剂中制备的Ni-Mo合金电极析氢电位比水溶液中制备的Ni-Mo合金电极正移约100 mV,相比纯Ni电极正移近250 mV.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利用真空热压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制备了MA Fe-60Ni-15Cr块体合金,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常规尺寸的PM Fe-60Ni-15Cr合金。利用电化学测量系统,研究两种合金在3.5%的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分析可得,两种合金均发生活性溶解,MA Fe-60Ni-15Cr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高于PM Fe-60Ni-15Cr合金,且两种合金的交流阻抗谱均由单容抗弧组成,PM Fe-60Ni-15Cr合金的传递电荷电阻大于MA Fe-60Ni-15Cr合金。即PM Fe-60Ni-15Cr合金的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常规尺寸的PM Fe-40Co-20Cr块体合金,采用机械合金化法与真空热压技术制备了纳米级尺寸的MAFe-40Co-20Cr块体合金。利用电化学多通道工作站进行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对块体合金在0.6 mol/L的磷酸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化后,由PM Fe-40Co-20Cr块体合金到MA Fe-40Co-20Cr块体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发生正移,腐蚀倾向越小,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交流阻抗谱均为单容抗弧,纳米化后MA Fe-40Co-20Cr的电荷传递电阻变大,即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向胶束软模板法简便地合成了接近单分散的铁系(Fe,Co,Ni)硫化物纳米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Fe,Co,Ni硫化物纳米球的尺寸分别为40~150 nm,25~75 nm,20~60 nm;用容量分析法测得它们的组成分别是Fe1-xS(x=0.107),CoS2和NiS2;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表征出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六方、四方和非晶相,并对其反应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