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艳  于文洋  吴承飞  丁俊红 《应用化工》2013,(8):1485-1488,1491
以香草醛为模板分子,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平衡吸附实验、选择性吸附实验等,探讨了两种聚合方法制备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更均匀,选择吸附性能更好,更适用于分离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香草醛(VAN)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通过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最佳配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聚合物微球的微观形貌;结合膜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制备了香草醛分子印迹共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共混膜的形态特征,并研究了分子印迹共混膜的结合性能及选择性透过能力。结果表明,MAA与VAN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分子印迹共混膜对模板分子香草醛表现出高度识别性。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在传感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鹏  李宗周  汪庆  唐圣福  施利毅  王新力 《化学世界》2011,52(3):178-183,189,168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制备过程一般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与交联剂共聚制备得到印迹聚合材料.其制备方法经历了由最初的自由基聚合到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及活性/可控聚合的变化,应用形态经历了由本体聚合物到微球再到分子印迹膜的发展.从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分子印迹膜两个方面综述了分...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材料的技术。其制备过程包括3个步骤:一是使目标分子(即印迹分子,模板分子)与特定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物。二是在复合物中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复合物周围与功能单体发生聚合,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材料。三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取出,该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中便产生与模板分子的形状、大小和官能团的固定排列匹配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具有”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本文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方法等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致孔剂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影响及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表面印迹、电聚合等制备方法。另外对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学、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医药以及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张进  李小平  周权宝 《广东化工》2013,(20):113-114,109
以除草剂西玛津(SMZ)为模板,在修饰有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玻碳电极表面通过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oAP),制备了一种可对SMZ进行选择性测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电极。该印迹膜电极能在1.5~160μmol/L浓度范围内间接对SMZ进行检测,检出限为0.5μmol/L。并可在与SMZ结构相似的除草剂存在下选择性识别SMZ。  相似文献   

7.
为在单一反应器中生产宽/双峰分子量聚乙烯,强化乙烯聚合反应过程,实现分子尺度混合的原位化学合成,并有效降低投资、生产成本和能耗。本工作提出制备一种具有扩散/阻隔特性的核壳结构颗粒作为聚烯烃催化剂的载体,并进行动力学特性的调控。即采用相转化制膜的方法,制备以硅胶(SiO2)为核、聚苯乙烯丙烯酸(PSA)为壳的核壳结构颗粒,然后通过浸渍法,将具有不同反应特性的催化剂活性分子分别组装在核壳结构颗粒中,获得负载型双功能催化剂。其关键技术是以PSA膜为小分子传递扩散的控制开关,利用乙烯、氢气分子和-烯烃分子在膜中扩散特性的差异,以及Cp2ZrCl2、TiCl3和TiCl4等活性组分在动力学上的差异,构建膜内、膜外两种微化学环境,使得活性组分在不同的气氛下分别制备低分子量、低支化的聚合物链和高分子量、高支化度的聚合物链,形成高性能双峰聚乙烯的新工艺。比较三种双峰聚乙烯反应器组合的能耗,表明在单一流化床中采用复合催化剂生产双峰聚乙烯产品能够强化乙烯聚合反应器,能耗大幅下降。同时,通过活性组分和膜厚的调节,实现对聚乙烯分子量分布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以埃洛石为载体,香草醛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对香草醛有选择性的表面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实验显示,该聚合物可以选择性富集发酵液中的香草醛,加标回收率大于92.6%,RSD≤3.1%,将其应用到香草醛发酵液中香草醛的分离、富集与检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尺寸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性物质拆分、仿生传感器、固相萃取、抗体模拟等领域。悬浮聚合法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影响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尺寸及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富氧分离膜     
由于膜分离过程是一种省能型操作,近年来,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受到关注。本文论述了用于从空气中富集氧气的均聚和嵌段共聚物膜、等离子体聚合膜、人工双分子膜、聚合物/液晶复合膜、促进输送膜等的结构与选择透过分离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用途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靳文娟 《化学试剂》2014,(5):455-459
以合成的非手性金属配合物乙二胺缩邻香草醛Cu(Ⅱ)(CuL)、乙二胺缩邻香草醛Ni(Ⅱ)(NiL)为催化剂,分别用于对D,L-丙交酯(D,L-LA)和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二者均表现出了差异性的聚合效果。NiL催化开环聚合的产物聚左旋乳酸(PLLA)的分子量明显高于聚消旋乳酸(PDLLA),达到25.635×103g/mol,且经1HNMR表征,外消旋化不明显,对D,L-LA的开环聚合,产物PDLLA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PDI=1.07),表现出了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负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等聚合方法入手,总结了不同类型热塑性弹性体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他如超分子化学与聚合物合成相结合等热塑性弹性体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表面分子印迹法是在分子印迹技术原有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最新兴起的一种聚合形成印迹聚合物的一种方法。表面印迹法主要包括牺牲载法、化学接枝法和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三种方法。此法解决了原始方法中的制备的聚合物粒径不够均匀、印迹分子包埋过深不易洗脱的缺点,利用表面印迹法有效的减少包埋、容易洗脱印迹分子、加速反应进行、提高了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简介了合成树核星形聚合物常用的树状分子,综述了近年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开环聚合(ROP)、阴离子聚合和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树核星形聚合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香草醛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睛为引发剂,在乙腈溶液中制备了香草醛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液相色谱固定相可将其与结构类似物阿魏酸基线分离,并用紫外光谱法对功能单体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16.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聚合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 ATRP)是一种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 ,自 1995年提出后 ,引起高分子合成化学及工业界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 ATRP在端功能基聚合物、大分子单体、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星形聚合物、梯度共聚物、超支化聚合物等聚合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是将低分子液晶与聚合物结合到一起形成的性能优异的显示材料。液晶分子赋予了其显著的电光特性,同时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对比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主要根据不同的固化方法对聚合引发相分离法制备PDLC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固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紫外光聚合引发相分离技术因聚合速度、制备过程等方面更具优势,故为未来制备PDLC的主要技术。PDLC膜具有显示鲜明、寿命长,运行安全可靠的优点,故有望在高压带电显示技术等电力安全防护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记膜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科学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膜材料,具有特异的分子识别及选择性,在固相萃取、手性拆分及仿生传感器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从分子印记膜的分类、制备及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全面综述了分子印迹膜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的透光率可以由电压和温度控制,并在显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深入进行PDLC理论研究对扩大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聚焦聚合引发相分离法(PIPS),研究实验过程变量对聚合体系显微结构的影响,量化聚合体系显微结构与电光性能的关系。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晶畴尺寸对液晶膜电光性能(对比度、阈值电压、饱和电压)的影响,总结了PIPS法中主要过程变量,例如,固化条件(固化时间、紫外光强度等)、聚合物单体分子结构、纳米掺杂、液晶分子结构及物理参数(介电常数)等对膜材料形貌与电光性能的影响,推进液晶膜材料的更广泛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等离子体聚合和应用的进展等离子体聚合是利用等离子体实现的聚合反应。它是等离子体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等离子体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与常规化学聚合物有很大的不同,严格地讲由等离子体聚合的聚合物应称为等离子聚合物。例如由等离子体聚合的乙烯聚合物应称为等离子聚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