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3年洪泽湖洪水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洪泽湖水情 2003年6月20日~7月21日,淮河流域共发生6次降雨过程,累计面平均雨量达487mm,为常年同期的2.2倍;江苏省境内淮河流域累计面平均雨量达654mm,为常年同期的2.9倍.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流域降雨异常偏多,汛期面平均降雨达370mm,为常年同期的2—3倍,梅雨期(6月19日~7月26日)淮河流域降雨量达437mm,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淮河干流出现四次洪水过程,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润河集河段超保证水位,润河集至汪集河段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4.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自一九五四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该文对98’长江暴雨洪水的过程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柴河流域久旱后遭遇大洪水的2001年的降雨、洪水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世秋  张放 《治淮》2000,(6):6-7
一、流域基本情况 山东省淮河流域是沂沭泗水系的上游,由沂沭河流域和南四湖流域两部分组成,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临沂、日照、枣庄、济宁、菏泽五个市地及淄博、泰安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48611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3587万亩,人口3100多万,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流域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粮棉生产基地。 山东淮河流域受黄河泛滥、频繁改  相似文献   

7.
8.
2004年7月上旬至下旬初,西江流域出现3次明显降雨过程。3次降雨时空分布特点不尽相同,流域洪水组合情况也不同,但从梧州站后两次洪水来看,洪峰流量却相当,只是水位相差较大。对其进行概述与分析,为了解和掌握西江洪水特性作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93.8”洪水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黄河中游部分地区降雨影响,1993年8月7日,黄河花园口站出现了洪峰流量为4360m~3/s的洪水,相应水位93.84m,是本年汛期仅有的一次编号洪水。虽然这场洪水的洪峰流量不大,但由于前期水量一直偏枯,加上“92  相似文献   

10.
王留山 《治淮》2002,(8):3-3
6月19日起,淮河流域进入梅雨期,降雨明显增多。20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西南急流向北扩展,江淮切变线辐合增强,北方又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在上述天气系统影响下,22日全流域普降中到大雨,其中淮河水系中上游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从6月19日~23日,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达88mm,其中淮河水系  相似文献   

11.
1北江“97.7”暴雨洪水概况1.1暴雨成因1997年7月1日,造成香港特区“回归水”的峰面低槽天气系统,同时形成了北江全流域自7月1日开始的强降水过程。在强劲的偏南气流影响下,峰面低槽天气系统的中段于3日凌晨北跳至广东中部,西段低压槽折成南北走向,...  相似文献   

12.
王龙军 《治淮》2004,(7):17-18
一、自然地理概况 建湖片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水网东部、建湖县及阜宁县境内,为苏北四大洼地之一,全境为平原地貌,由黄河携带的泥沙,经海潮、风浪作用沉积而成.建湖片属北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明显,,降雨比较丰沛且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雨量948.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908.4毫米.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决定了建湖片易受洪、涝、旱、渍和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治淮工程的建设和各项水利配套设施的完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但建湖片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过境洪水和区域径流引起的内涝仍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宋豫秦  姜英男 《人民长江》2012,43(23):62-66
新时期行洪区的洪水风险管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传统洪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采取主客观结合的方法,通过识别行洪区潜在风险,从行洪危险性和受体脆弱性两方面筛选评价指标。以15个淮河干流行洪区为例,使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淮河行洪区洪水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行洪区洪水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新时期淮河流域行洪区的洪水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行洪区承灾能力,降低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2002年8月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洪水的水雨情实况,分析了造成该次洪水的降水天气成因,并对洪水的特点进行一定总结和分析。有利于降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能不断诱导出降雨天气系统,形成持续的强降雨,易导致洪水发生;降雨特殊时空分布会造成洪水叠加,导致水位快速上涨。天气形势、天气系统、降雨的变化决定了洪水的形成、加剧、维持或消退。  相似文献   

15.
水文学模型与水力学模型耦合进行流域洪水模拟可以更加精细地反映流域洪水的产生和运动过程。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遥感技术(RS)、信息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水文学和水力学模型的耦合。采用了数据—模型—应用三层结构的总体集成结构,通过模型应用过程的模块化处理和数据有效交换,建立了基于RS和GIS的集数据处理、模拟、参数率定和预报调度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6.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鄂、豫、皖、苏4省,面积27万km2。淮安处于淮河下游地区,仍是淮河流域洪涝重灾区之一,建设任务很重。在充分研究淮河流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古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原因,对新时期降低淮河流域下游淮安地区特大洪水威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推进淮河下游防洪骨干工程建设、调整入海水道分洪、加强洪泽湖综合治理等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吴本瑞 《治淮》1993,(2):15-18
淮河流域的水灾主要表现为洪、涝两种情况。洪灾是由受灾区域以外的来水造成的,一般淹没水深较大,往往会使城市和农村受到严重的损失。涝灾是因区域内的雨水过多、排水不及,或因上游洪水抢占河槽后内水无法外排(即所谓因洪致涝),造成的农田或居民区积水,使农业减产、居民生产和生活发生困难;长期积水也会造成房倒屋塌、交通中断的严重情况。对农  相似文献   

19.
王金山 《治淮》2004,(6):7-8
回首2003年汛期,大家心情难以平静,考验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2003年,流域四省和淮委克服非典影响,抢在大汛前夕,成立了淮河防总.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直接领导下,全流域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在防汛抗洪中,各成员单位主动协商、及时沟通,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调度;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防洪,探索总结出一系列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新理念.尤其难以忘怀的是,流域各省发扬团结抗洪的优良传统,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的指令;广大防汛干部职工精心预报,出谋划策,为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决策调度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用历年水文资料对淮北东部地区径流及暴雨洪水特征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该地区降雨,径流及暴雨洪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