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斌 《人民珠江》1999,(6):26-28
对木兰溪下游洪水淹没,泥沙冲淤及防洪工程引起的水流流速变化和对泥沙运动的影响等水文泥沙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指出,若兴建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有洪水归槽,流速加大,泥沙冲淤及河道演变剧烈等水文泥沙问题,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的防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根据当前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治理对策。作者认为,泥沙对下游防洪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彻底解决泥沙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长期治理。继续兴建干流水库控制洪水泥沙,可以迅速改善下游宽河道冲淤变化剧烈的不利局面,延缓河道继续淤积抬高,显著削减下游洪水。配合其他措施,保持下游河道百年内外稳定和安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柳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河为辽河下游右岸的一条多泥沙支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泥沙主要来自内蒙所辖的奈曼、库伦两旗境内的扣河子、养畜牧河及铁牛河三条支流,其中扣河子来量最大。大量的泥沙下泄,使柳河下游河道及辽河干流下游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淤积,个别河段已成为悬河。泥沙淤积造成了流域内许多中小型水库报废。本文详细地叙述了柳河流域的气象、水文、泥沙等基本特性,为柳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防止辽、柳河下游淤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水文数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是制定上游防洪规划措施的一项重要依据,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是研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多个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沙系列以及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2020年以前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6.
从大量实测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讨论拦减粗沙及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给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黄河下游减淤的一些措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兴建水库、整治河道在减轻下游地区、河流两岸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种涉河工程措施也改变了河道水文特性。通过对曹娥江支流长乐江整治以及上游蓄水工程建设前后的西球站水文资料分析表明,兴建水库和整治河道对所在流域的水文特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水库运用十年黄河下游河道的再造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建国  周文浩  陈强 《水利学报》2012,43(2):127-135
天然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后,必将引起水库下游河道的再造床。黄河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下旬下闸蓄水以来,已运行十年有余。本文通过实测资料的分析,从河道的冲刷和河道的平面形态变化两方面来阐明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十年来水库淤积及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及其特点,为小浪底水库进一步水沙调控提供借鉴,也丰富了多泥沙河流兴建大型水库以后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久兴 《水力发电》2007,33(1):85-85
2006年12月15日。16日,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规划报告在成都通过专家审查。审查会上,专家和代表听取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该规划报告的汇报,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审查认为,金沙江下游河道泥沙问题突出,是梯级水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通过水文泥沙监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黄河聊城段处于黄河下游弯曲性河段的最上端,河道狭窄,地质地貌情况特殊、滩区相对较少,是黄河防洪防凌的重点堤段。分析了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及变化特点、河床组成、河床演变情况、水文泥沙特性、险工和控导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道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排沙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实测水文沙资料为基础,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中的排沙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库区泥沙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泥沙时空变化与流域内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范围内大量水库的兴建,阻断了河流连通性,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被普遍关注,导致库容损失、淹没区范围增大,对航运和下游河道河床等带来不利影响。水库泥沙淤积防治措施不断发展,但只能暂时减轻对库容的影响,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国内外水库泥沙来源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主要包括径流小区观测法、水文资料分析法、大面积调查法、理化分析法、指纹识别法等的研究成果、利弊和进展,在此基础上浅析泥沙来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董先勇 《人民长江》2014,45(2):63-65
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的相继建成投运及一大批水文泥沙观测站的建设,一方面河道水文泥沙情况较天然状况有较大改变,另一方面将产生海量的水文观测数据。这些数据的查询、分析、计算及直观展示对数据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着重研究了河道断面数据管理及其可视化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断面要素计算、断面套绘、深泓纵剖面变化图绘制、槽蓄及冲淤量计算等。该可视化系统为金沙江下游区域的泥沙水文资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河1919—1989年的水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919~1989年间黄河实测径流、泥沙资料的阶段变化认为,1949年后的40年内,由于大规模兴建水库、灌溉引水、水土保持及防洪等工程,使黄河成为人工控制程度很高的河流:下游河道洪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历史上大大减小;总库容达532亿m~3的各型水库使径流受到很大调节;近50%的河川径流被工农业耗用;中游地区的径流下垫面正在改善;入黄泥沙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运行后,大量泥沙将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其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我国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开展泥沙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水库淤积、坝下游冲刷和重点河段河道演变原型观测资料,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推动了对长江水文泥沙规律的认识和泥沙研究的发展.介绍了长达70 a的工程论证过程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陈祥 《治淮》2023,(4):37-38
为分析水文泥沙、工程建设、采砂等对六坊段河道河势变化影响,本文从1971—2020年河道实测断面、水文泥沙资料以及工程设计规划资料入手,分析了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演变。经对比分析,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径流变化不大,总体来水量多年较为均衡;河道来沙量减少较大;河道断面扩大,深泓下切明显;呈现主槽冲刷,岸滩基本稳定,河床除采砂河段外其余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台河口枢纽建成后,改变了西拉木伦河在枢纽处河道的天然过流条件及泥沙自然运动规律,造成了枢纽前河道的泥沙大量淤积,影响了枢纽的分洪能力.本文通过兴建枢纽时与兴建枢纽后闸前河道特性的变化及各种实测资料的对比,对枢纽上游河道的演变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河治理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治黄专家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黄河治理的策略:①在中游地区兴建多级拦泥坝网络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构筑拦截泥沙的第一道防线,将部分泥沙拦截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中。②由黄河干、支流上的大中型水库构筑拦截泥沙的第二道防线,同时利用水库调控水沙。③束水冲沙构筑减少下游河道泥沙的第三道防线,同时整治河道,通过调水调沙减缓主河道的淤积情况。④为防止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缓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危机,必须保障下游生态用水,并实施全流域的节水策略。⑤应考虑采取“三堤两河道,新河道行洪,原河道排沙”的治黄方案等。  相似文献   

19.
常婧华  董泽亮  李一丁 《人民黄河》2012,34(5):32-33,37
为了管理好小浪底及西霞院水库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科学指导小浪底及西霞院水库的调度运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库容损失和延缓泥沙淤积速率,建立了小浪底及西霞院水库泥沙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微软公司的.NET软件体系架构进行开发,主要业务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3个方面,由用户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水文分析系统、河床演变分析系统、三维应用系统和WEB发布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能够真实、准确地收集并分析小浪底和西霞院库区的水文泥沙及河道变化信息,基本实现泥沙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能真实再现库区及下游河道的三维地形景观。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2008年三峡水库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10年来,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区泥沙冲淤情况、坝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冲刷情况,结果表明:入库沙量大幅减少、来沙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小于预期、淤积形态良好,重庆河段未出现累积性淤积;坝下游河道发生大范围强烈冲刷、河道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水库及坝下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水库调度指标不断优化调整,试验性蓄水使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等方面提前5年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对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供水、发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累积过程,仍需长期跟踪观测与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汛期水库中小洪水调度等,研究形成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建立坝下游河道崩岸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水文泥沙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工作,为三峡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