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建虎 《试采技术》2004,25(4):31-34
濮城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速开发,沙一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面临产量递减严重,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的现象。利用动态、静态资料进行油藏精细描述,认识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水淹状态。根据油藏的特点,采取整体调整、油井堵水,水井分注及打更新侧钻井等技术手段,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认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法及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油藏工程法、动态监测等方法可以时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可对该区块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建模、构型研究及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油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相关配套挖潜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对改善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水平,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高含水油田在油田稳产增产相关配套挖潜新技术,对于指导同类油田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己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2]。油田开发实践表明,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地下储集层中还存在较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然较大。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生产动态等等。地质因素属于内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6-7]。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构造极复杂、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深入研究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预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含水期极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的理论体系与配套挖潜技术。其做法对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油藏精细描述的方法确定剩余油分布区,认为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等特殊钻井技术以及注采工艺等措施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油气采收率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龙虎泡油田初期天然能量开采、转注后实施“三分、五清”精细油藏管理和提压注水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依据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矿场试验结果,研究形成了反九点转五点注采系统调整、以挖潜零散剩余油为主的局部井网加密调整、中渗透油层高含水期提液增产调整和多油层高含水期聚合物深度调剖技术.高含水期注水开发调整技术控制含水率、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大部分油藏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油藏递减和含水上升难以控制,注采关系有待改善。为了提高地下原油采收率,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对油藏动静态特征进行了准确认识,重建地质模型。针对油藏高含水期水淹水窜特征,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手段,1986年在注采井网完善、构造简单、油层单一且连通性好、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展了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9%。并根据××油藏聚合物驱油的实际情况,通过聚合物驱油动态监测、示踪剂跟踪分析、聚合物驱油后密闭取心井岩心剩余油分布、水洗规律等特征综合研究,重新认识了该油藏实施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油藏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套老油田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相似文献   

9.
中高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常规方法在经济效益等方面已很难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此,开展了濮城油田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试验,并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这类油藏在应用新的挖潜技术后,油藏的整体采收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且有较大的剩余油挖潜空间,该技术在这类油藏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油藏采收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从临盘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出发,在分析开发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查清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各种调整挖潜措施的实施,使大芦家,盘2-14断块的开发状况变好,采收率分别提高6.67%和14.8%。因此,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及调堵技术是监盘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类似的高含水期注水开发小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原油田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实践,重点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采收率评价、剩余油分布研究、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及技术经济界限等.探索出了一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配套挖潜技术.对同类型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实现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油田小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在油水过渡带的挖潜中,存在剩余油分布复杂及描述难度大、挖潜井效益差异明显、注采井网适应差、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为此,中石化总公司设立《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的课题,围绕改善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挖潜  相似文献   

13.
惠州油田群是南海东部地区早期投入开发的油田,边底水发育,地层能量充足。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开采,油田步入了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日趋分散、复杂;构造、隔夹层及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精细研究是优化水平井设计,提高挖潜效果的关键。为缓解高含水期油田群的产量递减,应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成功动用了薄油层、"屋脊型"和"工字型"剩余油,提高了高含水期的油田采收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中国陆上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剩余油分散,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老油田储量和产量的比例,仍占陆上总开发储量和产量的70%以上,是生产上的主力,其潜力也最大,仍然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鉴于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偏高,石油地质特点决定了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潜力就存在于这种复杂之中。根据中国陆上石油地质特点和老油田开发现状,围绕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即认识油藏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完善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及含水结构调整、钻取高效调整井、改造“双低”单元、配套工艺技术等;热力采油配套技术;化学驱采油配套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潜力分布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及其配套技术,为挖潜增储、增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汪孟洋  薛承洲  张俊法 《钻采工艺》2007,30(1):124-125,130
濮城油田中高渗断块油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开发后,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后期,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动用差异大,开发效果逐年变差,用常规方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而利用开窗侧钻水平井开发物性相对较差的高饱和度油层和零散剩余油会取得好的开发效果。为此对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微构造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并进行了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研究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油田生产过程中,在油田开始进入高含水期后,通过强化注水挖潜工作、精细油藏研究并对其进行三次采油调整挖潜后,地表下的剩余油便分布的更加隐蔽、分散。因此加强在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状况的研究力度可以有效提升油田开采生产工作质量,并增加石油开采总产量。综上所述,本文将展开对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简单分析,旨在帮助我国油田企业抓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提升我国油田的开采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老君庙M油田因为经历了多年的开发与调整,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难度比处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要大得多。剩余油研究是中高含水期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工作,是开发调整、综合治理的依据。本次研究除运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定性—定量对宏观剩余油分布作出描述研究,也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宏观剩余油描述结果定量地精确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阳 《石油学报》2009,30(3):396-399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低级序断层描述与预测、夹层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以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等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在高含水砂岩油藏预测出了由低级序断层和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辅以精细开发调整、复杂结构井等针对性的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分析并指出了老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9.
梁家楼浊积油藏剩余油研究模式及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渗流理论,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区、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以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化堵调剖等为技术手段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的系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对梁家楼油田浊积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拓展了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挖潜方向,并对进一步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及经济效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