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酸原油溶剂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采用一种复合溶剂分离及回收高酸原油中环烷酸的工艺技术。实验考察了溶剂组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剂油比对原油脱酸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脱酸工艺条件下,高酸原油的脱酸率在80%以上,酸值降到0.5mgKOH/g;另外脱酸溶剂经回收可循环使用,并得到环烷酸副产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脱除高酸值润滑油馏分中的中重度环烷酸是我局自行开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工艺,但该工艺所得粗酸纯度不很高,使后续添加剂生产过程难以生产优质添加剂。本文通过实验室大量工作,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非极性溶剂取粗酸中油分的工艺,酸纯度可达90%以上,使溶剂脱酸这一特色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后续添加剂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蓬莱19-3高酸原油为原料进行溶剂脱酸,对脱酸前后原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原油和各馏分进行性质分析,考察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酸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各馏分的脱酸效果,并对回收环烷酸进行分子量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善润滑油馏分糠醛精制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糠醛、糠醛与表氯醇混合溶剂分别对大庆油田化工总厂的润滑油馏分进行精制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 ,糠醛与表氯醇混合溶剂的精制过程比糠醛精制过程优越 ,在精制油质量相当的情况下 ,混合溶剂不仅降低了精制温度 ,提高了精制油收率 ,而且降低了精制过程的能耗和剂耗。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润滑油脱酸精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新的润滑油脱酸精制方法——微波辐射法。考察了精制过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在复合溶剂中剂A量为环烷酸用量的1.35—1.4倍、剂油体积比0.18—0.23:1、压力0.15MPa、恒压辐射时间3—5min、微波功率375W、静置时间25min时,可将润滑油的酸值由0.6mgKOH/g降至0.0288 mgKOH/g,达到Q/SHROO1-95规定的润滑油质量标准(小于0.05mgKOH/g),且润滑油回收率达到99.5%。该精制过程节省时间、耗电量小、不产生“三废”,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加工新疆高含酸原油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兰州练油化工总厂加工新疆高含酸原油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如,加强原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改进原油电脱盐工艺和中间馏分的精制工艺;对各减压馏分油分别进行碱洗预脱酸和预加氢精制;更换润滑油溶剂精制的溶剂;新疆、青海原油混炼;探索润滑油生产中间质量控制的新方法,调整润滑油产品配方;摸索设备腐蚀规律和防腐方法等。目前,这些方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克拉玛依稠油采用溶剂脱酸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考察了脱酸溶剂组成、脱酸温度、剂油质量比、原料流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流通截面积0.12cm^2的实验微反应器,当脱酸溶剂组成为氨:乙醇:水=6:50:40,脱酸温度80℃,原油流量800g/min,剂油质量比0.30时,一次脱酸率可达60%以上,抽出的石油酸纯度达75%以上,石油酸抽出率约占原油的2.3%。  相似文献   

8.
溶剂精制法回收废润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醇、糠醛、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不同剂油比、不同温度下对废润滑油中的润滑油馏分进行溶剂精制。结果表明,选用乙醇、糠醛、NMP抽提时,剂油比分别为2、1.5、1时回收油粘度指数最佳。通过对溶剂比与能耗的考察,得出溶剂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MP抽提剂油比为1,精制温度为60℃。在此工艺条件下,回收油的性质为:粘度指数为104.60,折光率为1.4606,凝点为-17℃,色度为1.0,达到QSHR001—95HVI标准,润滑油馏分的回收率为93.19%.  相似文献   

9.
用临氢降凝工艺从环烷-中间基稠油生产冷冻机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新疆克拉玛依九区环烷-中间基稠油的高酸值润滑油馏分,采用加氢脱酸-糠醛精制-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的加工流程调制冷冻机油的实验结果,证明润滑油临氢降凝工艺对加工这种油料很有实用价值.通过RDW-1降凝催化剂的4130 h(氢活化前4000 h)正常空速寿命试验和经过3次氢活化、1次氧化再生总共运转3240 h的催速寿命试验,说明该催化剂可使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哈国)原油是中国西北口岸进口的主要原油,实沸点切取350~400,400~450和450~520℃三个馏分按润滑油指标进行性质分析,表明哈国原油润滑油馏分黏度指数较高,链状烃含量在65%左右,芳烃含量小,黏度指数高,溶剂精制难度不大,精制油收率高,是比较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把350~520℃馏分按催化裂解原料进行分析,表明哈国原油减压馏分平均分子中烷基侧链上的碳原子分数为66.17%。重金属镍加钒含量少(0.16μg/g),可直接作为重油催化裂化的原料。但该馏分硫含量高,催化裂化汽油、柴油应加氢精制。在加压微反色谱装置上对哈国原油350~520℃馏分进行催化裂化实验,结果表明该馏分转化率高达70.27%,轻质油收率高达64.51%,总液收率高达80.74%,表明哈国原油350~520℃馏分是优质催化裂化原料。  相似文献   

11.
环丁砜吸收法脱除己烷油馏份中的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丁砜为溶剂,利用吸收分离法脱除己烷油中的苯,在剂油体积比大于3时,可将原料中的苯由1.0%左右降至0.01%以下。在吸收脱苯过程中,剂油比及溶剂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物料损失主要由溶剂的携带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加盐萃取精馏分离乙腈-水物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0.101MPa、氯化钙乙二醇溶液的氯化钙含量和用量不同的条件下,测定了乙腈-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钙乙二醇溶液作为萃取剂可以消除乙腈-水物系的共沸点,提高乙腈-水物系的相对挥发度。采用NRTL模型对汽液平衡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最大偏差为0.030。进行了乙腈-水物系的间歇加盐萃取精馏实验,以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0%的乙二醇溶液为萃取剂分离乙腈-水物系,回流比为2:1,萃取剂流量和回流量之比为1:1,塔顶馏出物中乙腈的摩尔分数可达到99%,回收率为85%。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eacidification of high-acidity crude oil using a combined solvent was investigated by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L16(4)5).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ed solvent has good deacidification performance to high-acidity crude oil. The combined solvent can be recovered and reused. In addition, the solvent can remove most of the naphthenic acid of crude oil, and the deacidification of crude oil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4.
SR-芳烃溶剂是以C_(10)重芳烃为原料研制的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用溶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R-芳烃溶剂符合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要求,完全可以替代目前供应紧张的C_9芳烃。  相似文献   

15.
用大孔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抽提蒸馏单元中环丁砜贫溶剂和液液抽提单元中环丁砜贫溶剂进行净化,净化后溶剂中的Cl-和胶质被有效脱除,溶剂pH值升高,酸值降低,溶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液液抽提单元环丁砜贫溶剂中胶质含量低,胶质去除率为85.5%,Cl-去除率为79.94%,抽提蒸馏单元环丁砜贫溶剂中胶质含量高,胶质去除率为28.7%~32.6%,Cl-去除率为54.98%~59.95%。说明胶质含量对离子交换树脂法净化环丁砜贫溶剂的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脱蜡溶剂的脱水及利用膜技术扩能方面的应用,指出膜分离技术用于脱蜡溶剂脱水时,可使溶剂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数降到0.1%以下,用于装置扩能时可提高总能源效率,提高润滑油和石蜡产量,减少公用工程消耗,为溶剂脱蜡过程降低能耗,扩能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芳烃抽余油系统进行了流程模拟。通过蒸馏切割工艺,对芳烃抽余油中的烯烃进行加氢饱和,蒸馏生产6号溶剂油及120号溶剂油产物,有效收率分别达到66%和23%。选取NCG型苯加氢催化剂,对6号溶剂油进行加氢脱芳烃精馏可生产出异己烷油(w>95%)和工业正己烷(w>60%)。而利用特殊的精制精馏(如分子筛吸附分离法等),通过对6号溶剂油、120号溶剂油进行加工,可以获得优质的正己烷(w>95%)、正庚烷(w>98%)。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汽液相平衡实验,确定了萃取精馏分离邻二甲苯-苯乙烯物系的单一萃取剂-环丁砜和混合溶剂-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及其适宜的质量配比。在此基础上,用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考察了溶剂比、回流比、理论板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萃取精馏塔的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为工艺设计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溶剂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Y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EG)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添加量和水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对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作为溶剂使催化剂进行循环,能提高EG的选择性,效果好于以生成的EG作为溶剂循环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水比和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的影响最显著。在低水比(1.0~4.0)条件下,EG质量分数小于30%、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7.2%时,EG选择性稳定在95.63%~97.92%,平均值为96.80%,此结果对于进一步降低EG合成工艺的能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种混合吸收剂乙醇胺-甲醇吸收剂相比于MEA吸收剂有较好的CO2捕集性能。然而,甲醇的挥发是对其应用的最大的阻碍,所以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减少甲醇的挥发是很有必要的。在本研究中,研究了两种混合吸收剂(乙醇胺/三乙醇胺/甲醇和乙醇胺/丙三醇/甲醇),并且和MEA水溶液吸收剂和MEA-甲醇吸收剂进行了比较。乙醇胺/丙三醇/甲醇的吸收性能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好于乙醇胺水溶液吸收剂的吸收性能,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醇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很差,不适于作为CO2的吸收剂。吸收剂中加入三乙醇胺,减少乙醇胺,其对CO2的吸收速率,捕集效率和吸收量均降低。在吸收剂中加入丙三醇,则会降低其对CO2的循环吸收量,增加再生温度,同时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也会显著地增加。所以在乙醇胺-甲醇吸收剂中添加三乙醇胺或丙三醇,并不能提高其对CO2的捕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