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及其纤维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T/PET共聚酯高温稳定性好,其结晶结构为PBT/PET共晶结构,随PBT含量增加,其熔融热增加,熔点下降,PBT/PET共聚纤维的熔融热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这表明纤维结晶度随拉伸倍数而增加.适宜于PBT/PET共聚纤维的拉伸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PBT/PET共混纤维,就其特性粘度、结晶能力作了进一步测试讨论。研究发现:PBT/PET共混纤维属相容性较好的相容体系,特性粘度随 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PBT/PET存在相互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E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ICP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与聚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聚丙烯与阳离子可染聚酯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  相似文献   

5.
由聚合物间界面张力预测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合物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三种聚合物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并用TEM观察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构。对PBT/PC/PS,PC//PMMA/PBT和PS/AS/PC三种共混体系,由界面张力预测结果应该为包覆型,分散型和粘附型的形态结构,在TEM中证实了这样的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聚合物间的界面张力值,从理论上验证了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因此从界面张力出发预测三元共混物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PA66/PE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SC分析方法研究了PA66/PE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共混物配比与相容剂种类对其结晶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当人混物中PET含量较低,融体冷却时,先固化的PET在PA66连续相中具有成核剂的作用,加快了结晶速度,在有此相容剂存在下还增加了结晶度。  相似文献   

7.
PET/PC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容剂增容PET/PC共混物,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并用DSC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改善了PET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丙烯酸离聚物对PET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聚乙烯-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及钠盐的形成,并应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用聚乙烯-丙烯酸钠与PET共混,研究离聚物对PET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共混物的等温结晶速度。  相似文献   

9.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DSC热分析技术,对共聚芳酯/聚酯(PHET)共混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共混纤维中两种组分的结晶行为相互独立,而熔融行为同相互影响,虽然P(HBA/HNA)三维有序程度远不如PET,但在共混纤维中其规整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PET/水溶性聚酯(WSPET)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ET/水溶性聚酯(WS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ET/WSPET共混体系熔体呈现切力变稀行为,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特征。WSPET的添加量对共混体系的粘度有所影响,体系的粘度与所加剪切应力大小有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以ABS、PBT为基体树脂,RC为增容剂,NBR为增韧改性剂,并加入其它助剂,制备了ABS/PBT共混合金。研究了PBT的含量、ABS的牌号、相容剂和NBR的含量对ABS/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5%的PBT去改性不同牌号的ABS,与不加相容剂的状况比较,相容剂对ABS/PBT共混合金增容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1.2%和12.2%,共混合金的相分散性好,形态结构稳定。弹性体与相容剂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加入20份NBR时,共混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412.1%,冲击强度提高72.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对不同配比的PET/E HDP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E HDP为易水解易染色聚酯的缩写)。E HDP由通过PTA、EG与IPA、Na SIPA共缩聚制得。结果显示,PET/E HDP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PET/E HDP配比的改变相应地出现了非线性变化,同时非牛顿指数的不规则变化被发现。在E HDP质量分数在10%时,表观粘度和非牛顿指数出现了最小值。E HDP质量分数在40%时,表观粘度和非牛顿指数出现了最大值。此时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几乎不随切变速率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使用异山梨醇马来酸酐聚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法制备了PETcISMA。PETcISMA具有与PET接近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而且为一相结构,在不影响PET热性能的前提下,最大填入量可达30%。PETcISMA具有优良的结晶性能,θc为125~130 ℃,有利于通过控制结晶度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同时,PETcISMA也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能、耐酸碱性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研究了PBT/PET熔融共混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体中,PBT和PET分别结晶,在不同组成下,两者对各组分的结晶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法、简单机械共混(熔融法Ⅰ)和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共混法(熔融法Ⅱ)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酰胺66(PA66)共混,系统地进行DSC分析,并对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PET/PA66共混体系为一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共混物的相容性数熔融法Ⅱ共混物的为最佳,溶液法共混物的相容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以(HQ-TPA)为改性第三单体,合成了PHB/PB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使用外推稀释法测定了该三元液晶共聚酯的特性粘度[η],并由单点法计算得到了相应的[η]值,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X4型熔点测定仪的恒温热台,在240~260℃范围内,制得了共聚酯的骤冷样品,然后于XPF-6型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液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上述骤冷样品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具有向列液晶的典型织态结构,由于该改性液晶共聚酯在较宽温度(240~260℃)范围内具有热致液晶性,故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PET/PTT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与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POY-DT和FDY工艺获得的不同规格、本色和有色PET/PTT复合纤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纤维规格、工艺路线和色母粒对PET/PTT复合纤维的卷缩性能的影响,表征了复合纤维的轴向形态结构与断面结构,研究了纤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T/PTT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随着线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30 dtex附近达到峰值;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6(PA6)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种两元高聚物共混物的粘度对组成的依赖关系,并且对此采用McAllister三体模型以最小二乘法程序进行了拟合。三种共混体系的粘度对组成的依赖关系各不相同: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切变速率范围内,PBT/PP共混体系是单词变化时,而PBT/PA6和PET/PBT共混体系都出现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的现象。McAllister模型满意地描述了三种共混体系的粘度——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