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及其纤维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T/PET共聚酯高温稳定性好,其结晶结构为PBT/PET共晶结构,随PBT含量增加,其熔融热增加,熔点下降,PBT/PET共聚纤维的熔融热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这表明纤维结晶度随拉伸倍数而增加.适宜于PBT/PET共聚纤维的拉伸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2.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3.
PET/水溶性聚酯(WSPET)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ET/水溶性聚酯(WS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ET/WSPET共混体系熔体呈现切力变稀行为,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特征。WSPET的添加量对共混体系的粘度有所影响,体系的粘度与所加剪切应力大小有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PET/LCP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以不同刚性分子链热致液晶聚合物(LCP)为分散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流变性能,共混物熔体经过一系列流场发展起来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ET/LCP共混物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介于两种纯组分高聚物熔体之间,并且各组成的流动曲线于γ=600s^-1时相交;LCP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ET熔体大;随着ICP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对不同配比的PET/E HDP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E HDP为易水解易染色聚酯的缩写)。E HDP由通过PTA、EG与IPA、Na SIPA共缩聚制得。结果显示,PET/E HDP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PET/E HDP配比的改变相应地出现了非线性变化,同时非牛顿指数的不规则变化被发现。在E HDP质量分数在10%时,表观粘度和非牛顿指数出现了最小值。E HDP质量分数在40%时,表观粘度和非牛顿指数出现了最大值。此时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几乎不随切变速率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与聚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聚丙烯与阳离子可染聚酯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  相似文献   

7.
8.
PBT与PET纤维染色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BT/PET共混纤维.就其特性粘度、结晶能力作了进一步测试讨论。研究发现:PBT/PET共混纤维属相容性较好的相容体系.特性粘度随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BT/PET存在相互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PET/Vectra A900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相关高TLCP含量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度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纺丝聚合物熔体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西德布拉本达公司挤出流变仪测试纺丝聚合物熔体流变性能,该仪器用螺杆挤出机作为熔融器,为狭缝式毛细口模提供一定压力的熔体;由于熔融历程与熔融纺丝生产过程类似,因而测试所得数据更接近熔融纺丝的实际情况,实测特性粘度[η]为0.67~1.03dL/g的几种纤维级聚酯(PET)的流动特性以及若干国产及进口纤维级聚丙烯的流变特性,得到了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将为纺丝机械设计和纺丝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软硬段质量恒为5∶5,PEG分子量1000的PBT/PEG体系中添加一定摩尔含量的乳酸,合成了一系列PBT/PEG/LA嵌段共聚醚酯,其中乳酸占PBT硬段摩尔分数的0~30%。采用FT-IR,1H-NMR,DSC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并测试了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主链硬段和热学性质分析表明,随着乳酸占原PBT/PEG共聚物中PBT摩尔分数的百分比由0增加至30%时,PBT摩尔分数从83.70%下降至58.58%,硬段熔点(Tm,h)也从196.3℃下降至170.1℃。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较高的LA摩尔含量有利于纤维降解,但使其断裂强度有所下降。PBT/PEG/LA纤维的可降解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主链结构、聚集态以及LA的摩尔含量,降解后纤维的断裂强度保留率Y(%)与降解时间t(week)的关系满足回归方程:Y=A B1×t B2×t2 B3×t3 B4×t4,相关系数R2>0.997。  相似文献   

13.
应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研究了PBT/PET熔融共混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体中,PBT和PET分别结晶,在不同组成下,两者对各组分的结晶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4.
使用异山梨醇马来酸酐聚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反应性挤出的方法制备了PETcISMA。PETcISMA具有与PET接近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而且为一相结构,在不影响PET热性能的前提下,最大填入量可达30%。PETcISMA具有优良的结晶性能,θc为125~130 ℃,有利于通过控制结晶度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同时,PETcISMA也具有更好的耐水性能、耐酸碱性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5.
以ABS、PBT为基体树脂,RC为增容剂,NBR为增韧改性剂,并加入其它助剂,制备了ABS/PBT共混合金。研究了PBT的含量、ABS的牌号、相容剂和NBR的含量对ABS/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5%的PBT去改性不同牌号的ABS,与不加相容剂的状况比较,相容剂对ABS/PBT共混合金增容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1.2%和12.2%,共混合金的相分散性好,形态结构稳定。弹性体与相容剂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加入20份NBR时,共混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412.1%,冲击强度提高72.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刚性粒子(PS.PMMA.CaCO_3)对 PVC/CPE 共混体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PVC/CPE 体系中加入刚性聚合物可使表观粘度下降,流动的牛顿性和挤出物外观有所改善,对粘流活化能不产生影响;而刚性无机粒子的加入使表观粘度、牛顿性及粘流活化能增加,但能改善挤出物的外观,降低膨胀率。CaCO_3填加引起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的上升可通过加入刚性聚合物来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拉伸温度、不同拉伸比PBT纤维的热行为和力学性能.DSC结果表明:PBT纤维的Tg在恒定温度下,随拉伸比的坤加而升高.当拉伸比低于4、0时,随拉伸温度的升高,PBT纤维的Tg降低,当拉伸比大于3.0时,PBT纤维的Tg随拉伸温度升高而升高,拉伸温度对PBT纤维的初始模量及抗很强度的影响呈现出与上述相似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PBT/PET复合纤维的主要特性,利用其弹性好和潜在的卷曲性能,设计试制了仿真丝绉类、仿毛和仿麻弹性织物。这些织物不仅富有弹性功能和膨松性,而且具有优雅的光泽和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PC/PET共混体系具有重大实用意义,而PC和PET之间的相容性对分散体系的分子状态、两相混合的形态,两相界面间的粘附力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最终也影响共混体系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相容性与两种高聚物共混体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目前做定量表征方法都与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两种高聚物的同态混合物热力学性质是否可用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来描述,已被中子散射研究证明。用热力学方法定量表征相容性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共混体系必须达到热力学平衡。本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满足了这项要求,本文用差热分析测定国内不同厂家、不同分子量的PC与同-PET产品共混物(重量比为1:1)中PC和PET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计算求出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用来评价PC与PET的相容性。对研究PC与PET相容性与性能的关系,准确选择PC样品制备希望性能的共混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