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集萃     
中科院金属所参与中石化加工高酸原油防腐蚀联合攻关由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主办、中科院金属所承办的“中国石化集团加工高酸原油防腐蚀对策”项目研讨会于2007年1月6日在沈阳召开。此次会议为中石化高酸原油防腐蚀加工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组织攻关项目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内原油紧缺,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降低原油加工成本,中石化集团公司未来将进口低价格、高酸值原油,其酸值达到3.7mg KOH/g。高酸值原油加工时腐蚀性强,尤其是高温环烷酸腐蚀是炼油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  相似文献   

2.
丁庆如 《腐蚀与防护》1995,16(4):194-196,181
通常认为,原油中酸值超过0.5mgKOH/g以后,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温部位,环烷酸对设备的腐蚀甚为严重,特别是在油流的转弯处,如弯头、大小头、转油线、阀门等处,这是腐蚀和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高温部位的腐蚀 (1)酸值的影响 原油中所含的羧酸包括脂肪酸(占5.0%)和环烷酸(≥90%)所以测出的酸值可大体上代表环烷酸的含量。当酸值小于0.5mgKOH/g时,腐蚀较轻,大于此值时腐蚀不断升高。图1是碳钢试样挂片试验所测得的腐蚀率与辽河高酸值原油酸值的关系,表明腐  相似文献   

3.
屈定荣 《表面技术》2016,45(7):115-121
回顾了高酸原油加工防腐经验。加工高酸值原油是炼油企业控制成本、提高赢利空间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要面临设备腐蚀加剧问题,如高于230℃的高温部位、减压塔内器件、过流部件等腐蚀严重。各炼油企业普遍采取装置适应性改造、材质升级、加强在线腐蚀监测、高温缓蚀剂等技术手段应对高酸值原油腐蚀问题,然而设备腐蚀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由于腐蚀严重而导致的非计划停工仍难以杜绝,因此许多学者持续开展了高温环烷酸腐蚀研究。通过在模拟介质中的实验研究掌握了温度、总酸值、硫含量等因素对高温环烷酸腐蚀的影响,发现硫腐蚀可以部分抑制环烷酸腐蚀。近年来,实际馏分中环烷酸腐蚀和硫腐蚀交互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重点是研究硫腐蚀产物膜在环烷酸腐蚀环境中的作用和机理。发展了旋转圆环实验装置、喷射式实验装置、流经式迷你高压釜、常温高速双相流模拟装置等,从不同角度模拟工况条件,使之更加接近工业生产实际工况。发展了预成膜-后腐蚀的"Challenge(挑战)"实验,用于研究钝化膜在高温环烷酸腐蚀中的行为和特性。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分布以及对腐蚀的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机理或者经验数据的腐蚀预测模型已经成为各种炼厂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几种材料在高酸值原油中的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洲某高酸值原油、脱盐原油、原油馏分油、常压渣油、脱酸原油、减粘渣油及减粘渣油馏分油的实验室腐蚀模拟试验,以及对试验试样的表面形态、表面成分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了碳钢、渗铝钢、Cr5Mo及不锈钢在高酸值原油中的腐蚀规律,对影响腐蚀速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炼制此类原油的设备选材及确定防腐蚀方案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某装置根据这一研究结果选材,节省投资数千万元.   相似文献   

5.
加工高酸值原油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介绍了加工高酸值原油装置设备腐蚀问题,综述了国内一些加工高酸值原油企业治理设备腐蚀问题的经验,尤其是装置材料选用的做法,希望能为加工高酸值原油装置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工高酸原油炼油设备防腐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加工高酸原油炼油设备防腐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情况.主要采取混炼、化学物理方法脱酸、材质升级、加注缓蚀剂以及进行有效的腐蚀监测及预测技术是减轻环烷酸危害的有效手段,并且在抑制高温环烷酸腐蚀的缓蚀剂产品中,磷系好于非磷系,但以混合型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陶瓷规整填料在石化装置改造中的耐腐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 在炼油和许多石化原料或产品的分离过程中,许多物料是有腐蚀性的,为解决填料腐蚀而引起的设备事故、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停工停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一些石化企业已采用昂贵的不锈钢、合金钢或者钛材代替碳钢制成的填料,造成设备贵,工程造价成倍增长。但在生产使用中发现腐蚀问题。尤其是酸碱氯离子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随着我国开始炼制中东和印尼进口的高合硫原油和国内原油继续变重变调,高温环烷酸及H_2S严重地腐蚀着常、减压蒸馏装置。我们知道,原油中的酸值大于0.5mgKOH/g时,在一定温度下环烷酸即能对设备产生腐蚀。当温  相似文献   

8.
环烷酸和硫化氢腐蚀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环烷酸和硫化氢组成的腐蚀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含高硫、高酸值的原油在温度小于398.98 K时,所形成的FeS膜对环烷酸的侵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于此温度将丧失保护作用.温度、浓度的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腐蚀产物的组成,讨论了FeS在环烷酸中可能的溶解机理,探讨了选择成膜型缓蚀剂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环烷酸和硫化腐蚀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环烷酸和硫化氢组成的腐蚀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含高硫、高酸值的原油在温度小于398.98K时,所形成的FeS地环烷酸的侵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于此温度将丧失保护作用,温度、浓度的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腐蚀产物的组成,讨论了FeS在环烷酸中可能的溶解机理,探讨了选择成型缓蚀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炼化工业中环烷酸腐蚀的背景和现状与环烷酸的腐蚀机理,主要探讨了酸值、硫含量、温度、流速等影响环烷酸腐蚀速率的重要因素,并结合金属材质、原油种类对其相互间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建议建立统一、合理的研究及测试技术规范,针对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以期得出可靠的、可比性较强的数据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ed on corrosion of crude oil containing naphthenic acid (NA) and sulfur to provide effective anticorrosion measures for the process units of oil refineries. Corrosion laws of distillate oils from crude oil with NA and sulfur can be studied through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flow velocity, sulfur content, and acid value on corrosion changes of sulfur and NA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2.
高温环烷酸腐蚀是加工高酸原油过程中主要的腐蚀问题,温度和环烷酸浓度对其影响很大。本工作采用动态高温反应釜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环烷酸浓度下20#碳钢和321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材质在环烷酸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在环烷酸浓度为5%时,碳钢在280℃时腐蚀速率最高,而321不锈钢在260~280℃时腐蚀速率最高。在280℃时,随环烷酸浓度的增大,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急剧增加,但浓度对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加速比不同。在一定的环烷酸浓度下,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发生突跃,对于20#碳钢,在环烷酸浓度1.5%~2%时存在一个腐蚀突跃区,而321不锈钢的腐蚀突跃区在环烷酸浓度为3%~5%之间。  相似文献   

13.
1#常压炉出口短节腐蚀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独山子炼油厂三蒸馏装置的1^#常压炉出口短节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炉管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拔头原油硫含量,酸值分析和宏观检验。结合对短节选材,短节结构设计,短节焊接方式等的分析,认为由于短节选材不当,结构,焊接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此部位高温环烷酸腐蚀的发生与加剧。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环烷酸腐蚀的主要应选择耐环烷酸腐蚀的材料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失重法和表面分析研究了碳钢和不锈钢在高温环烷酸油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规律。结果表明:酸值和温度是影响金属环烷酸腐蚀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反应动力学遵循Arrhenius公式。腐蚀速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一温度下酸值影响气相腐蚀速度与液相腐蚀速度之间的关系。腐蚀速度与酸值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速度迅速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兰州某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炼厂蒸馏装置渣油系统发生的腐蚀火灾事故,通过对失效设备进行元素含量分析、能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表面形貌及断面形貌观察,认为高温渣油系统的腐蚀主要是高温硫的腐蚀。针对该系统的腐蚀特征,提出应重点采用耐蚀材质和腐蚀监测两项防腐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典型炼油化工材料耐环烷酸腐蚀性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材料热力学、冶金学角度概括分析了碳钢、Cr5Mo、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渗铝钢和Ni-P化学镀表面改性材料等典型炼油化工材料耐环烷酸腐蚀的机理,以及介质酸值、流速、温度等因素对环烷酸腐蚀影响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