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硫酸装置锅炉水处理与循环冷却水系统均产生大量高浊度中性污水,采用一体化净水器对浊度≤1 000mg/L的高浊度中性污水进行处理,出水浊度可达到5 mg/L以下,排污量不大于制水量的5%,实现了硫酸装置高浊度中性污水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闭式冷却水系统是国内化工行业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系统的材质有碳钢、不锈钢和铝材等,采用除盐水作为补水,水质属于强腐蚀性水质。该装置开工初期,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并未投加任何药剂,导致系统腐蚀,并伴随总铁、浊度的升高,在使用某药剂公司的自动加药系统和水处理药剂后,系统的总铁、浊度及腐蚀率等水质参数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任玉兵 《化肥设计》2013,(1):40-42,45
从控制水温、浊度、缓蚀阻垢剂总磷含量、pH值等方面提出了尿素装置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的控制要求;从药剂管理、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总结了循环水冷却水系统运行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制乙炔装置炭黑循环冷却水系统是采用软水的直冷开式系统,具有浊度高、循环回水温度高、温差大、循环给水压力高、循环回水为重力流的特点,不同于通常的间接冷却循环冷却水系统。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方案确定、计算和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循环冷却水的浊度、CODCr、异养菌等指标不合格,通过水质调查等判断,可能是甲醇泄漏至循环冷却水中所致。通过对循环冷却水回水分区域排查和分析冷换设备萃取水消耗量,及时准确发现泄漏设备。采取调整水处理剂药剂量、增大循环冷却水置换量、在线粘泥剥离及更换泄漏冷换设备后,使循环冷却水水质恢复正常,为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延安某化工厂200 t/h低浓度污水处理单元负荷增加,造成出水总铁、浊度和悬浮物等指标不合格,不能满足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水质的要求,通过技术改造新增锰砂除铁过滤装置,使出水中总铁、浊度和悬浮物等指标满足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要求,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44万t,节能费用547.2万元,同时减少了污水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尹连庆  关新玉 《过滤与分离》2005,15(3):33-35,4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微滤技术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工艺过程和所采用的装置,并重点分析了出水浊度和SD I两个水质指标。工程运行实践证明,微滤技术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水,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采用旁流过滤时,如何确定旁流过滤量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浊度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旁流过滤量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循环冷却水浊度的各因素一一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了目前按经验确定旁流过滤量进行设计,并不能确保循环冷却水的浊度在合理的限度内,因此并无普遍适用价值。为此应在设计前进行实地测定,求出其n值再进行设计才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马雁林  冯海军  华祥 《燃料与化工》2012,43(1):59-59,61
焦化厂的熄焦、煤气净化、化产品回收及精制单元都设循环冷却水系统,且大多采用敞开式.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时,空气中的灰尘、粉尘、孢子等悬浮固体随之进入冷却水中.生产装置的物料泄漏、腐蚀或药剂杂质也使悬浮物增多.当循环冷却水的浊度、菌藻含量及其他污染物超过允许值,将引起系统腐蚀、堵塞.  相似文献   

10.
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浊度及总铁的控制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换热器的结垢和生物粘泥的附着,对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及腐蚀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循环水系统浊度的控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班云霄  杨庆  丁昀 《净水技术》2007,26(2):10-12
水旋澄清池中低温低浊及高浊度黄河水难以处理,主要是出水浊度难以满足要求。文章从动力学角度,通过对池中絮凝颗粒的受力分析,得出和浊度处理相关的公式,从而得出其难以处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混凝沉淀工艺对残余铝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饮用水除铝的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在给水处理流程中聚合铝(PAC)混凝剂种类、投加量、余浊等因素对余铝的影响。混凝剂性能优劣应从除浊和除铝两方面来评价。除铝最佳投药量要低于除浊最佳投药量。提出除铝可以分为降低溶解铝和去除颗粒铝两种途径。余浊和余铝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关系,此时除浊能同时有效去除颗粒铝。在此基础上对水厂生产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给水中的浊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普霞 《净水技术》2004,23(5):22-23,41
文章介绍了水中浊度的来源,水环境中的浊度水平,供水水质与浊度的关系,浊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析方法,国际上供水水质浊度指标及我国供水水质浊度的现状及降低水浊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般浊度水混凝过程的在线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就一般浊度水在各种条件下的混凝过程 ,用絮凝检测仪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絮凝检测仪的检测值R可以有效地反映各种因素对一般浊度水混凝过程的影响。指出 ,絮凝检测仪可以用于实验室或生产中一般浊度水的混凝监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生物砂滤柱对微污染水源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进水浊度和有机物指标等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挂膜滤柱较接种挂膜滤柱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更佳;在常温(22~26℃)和低温(15℃以下)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84%和58%~79%。相同温度条件下,进水浊度与出水浊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48 7;通过对进水CODMn、UV254与出水浊度的研究表明,有机物指标越高,则出水浊度越高。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可以总结为机械沉淀、生物絮凝、生物氧化作用等几个方面。采用生物砂滤柱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  相似文献   

16.
复合聚铝用于冬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用于冬季低温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由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PAC/PDM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经预加氯处理的太湖水的相应处理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对浊度在24~26 NTU,温度为5~9℃,藻含量为8.01×103个/mL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某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要达到其2 NTU沉淀池出水的余浊标准,PAC投加量3.28 mg/L,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PAC/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1.53、2.47 dL/g的增加,分别为2.93~2.83,2.70~2.60,2.62~2.51 mg/L,相应的PAC投加量减少的幅度分别为10.67%~13.72%,17.68%~20.73%,20.12%~23.48%;当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 NTU时,PAC需4 mg/L的投加量,复合混凝剂需3.77~3.04 mg/L的投加量,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5.75%~24.00%。可见PDM明显提高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此外,PAC/PDM复合混凝剂有可能通过减少预加氯的投加量,来减少卤代有机物的形成机会,增强供水水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去除原水浊度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的最佳絮凝除浊条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原水浊度、药品投加量、水力条件、pH值、水温等对絮凝除浊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絮凝除浊条件是:原水浊度大于1000NTU,普鲁兰投加量2.0mg/L,硫酸铝投加量10mg/L,搅拌强度200r/min,pH值5.0~8.5,水温5~35℃。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最经济沉淀水浊度的概念和解决优化运行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运行模式。通过试验,研究了常规给水处理系统运行工况与费用的基本关系,证实了最经济沉淀水浊度的存在;且证明了该浊度值同原水水质条件等因素相关;试验表明虽然该浊度值同原水水质条件相关,但变化幅度不大,有利于优化运行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沉淀池为例,讨论了系统优化与单元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钠/季戊四醇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星型聚丙烯酰胺,用1H NMR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引发剂比例及用量、引发体系及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及EDTA用量、尿素用量对星型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及除浊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星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对除浊率的影响,以及相同特性粘数星型聚丙烯酰胺与线性聚丙烯酰胺的除浊率对比。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丙烯酰胺为平均臂数为3.2的星型聚丙烯酰胺,当投加量为2 mg/L时,对粘土悬浊液的除浊率可达到88%以上,相同特性粘数星型聚丙烯酰胺比线型聚丙烯酰胺具有更高的除浊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的水库水的混凝剂优化选择。通过烧杯试验比较了各混凝剂对低温低浊水的脱色除浊效果,结果表明,相对水厂用普通混凝剂,所选低温低浊专用混凝剂PAFC2及PAC2出水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