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8月,上海发布了最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将国家战略、民众期待、上海实际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引领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总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通过解析全球城市、境外人口、国际社区间的关系,研究上海国际社区的发展沿革,对上海国际社区的发展进程、典型国际社区、现状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归纳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背景下境外人口的发展趋势、境外人才导入以及境外人口管理需求等,可以对上海国际社区未来发展做出研判。  相似文献   

2.
由联合国相关机构、研究型大学、研究院与咨询公司等不同机构提供的各全球城市评价体系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参考。"城市发展指数"、"亚洲绿色城市指数"、"全球城市指数"以及"全球150城市指数"等全球城市评价体系或者通过对全球各主要城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估,或者通过对诸如可持续发展等某一具体领域进行专门性评估的方式对全球各主要城市进行排名。这些排名对上海打造全球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排名显示上海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较伦敦、纽约等其他城市,上海仍在科研能力、可持续发展、公共参与、宜居、文化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存有差距。对此,需要构建以上海为评估核心城市,并且能够做出基于针对性考察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众创空间建设在高效、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科创中心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众多空间的服务能力,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持续良性发展,是上海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在上海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创中心、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战略需求和大众创新创业的发展诉求,坚持营造浓郁双创文化氛围,坚持开放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以专业化为核心、促进众创空间内涵式发展,以集群化为重点、促进众创空间协同型发展,以特色化为根本、促进众创空间多样性发展,以市场化为牵引、促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分析上海近、远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针对上海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提出"2环13射"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5.
上海2035总规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上海与近沪及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区域。构建功能合理、层次清晰、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是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基本条件。通过解析东京都市圈的轨道线网层次结构、功能定位、运营服务等技术和经验,对比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上海大都市圈今后的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融合、集约共享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沿线城市互联互通,与全球化进程密切关联,体现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合作浪潮的出现,有助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上海以建设多元功能性全球网络连通的全球城市为目标取向,代表和体现国家战略,不仅在"一带一路"战略构造的网络中,且在整个世界体系中起决定性节点作用。上海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全球城市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中心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促进国家极地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城市。未来,“极地元素”的深度融入将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是上海城市发展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新方向。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有着有利条件:上海是中国极地科学研究的重镇;上海是中国发起极地国际组织的最主要城市;上海在极地医学、破冰船设计建造和负责任极地旅行等方面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上海建有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澳大利亚霍巴特和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打造南极门户城市的实践也为上海带来了启示。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首先是将其融入强化“四大功能”和深化“五个中心”建设进程中;其次是加强极地协调,并建立“上海极地网络”;最后是制定和实施《上海的全球极地门户战略》。  相似文献   

8.
工程资讯     
国家发改委批准25个涉及投资8000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本刊讯国家发改委9月5日公布,全国有25个轨道交通和城铁建设项目获批,涉及金额超过8000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各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总和。本次批复的内容涉及全国19个城市、两个地区和一条线路,有太原市、兰州市、广州市、沈阳市、厦门市、常州市6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哈尔滨、上海等城市的近期建  相似文献   

9.
上海未来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发展服务型经济。为此,上海要紧紧围绕中央战略部署和要求,对标全球城市与国际化发展新趋势,结合上海实际,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和新特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服务型经济"为路径,以建设有利于推动"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制度环境为抓手,更加突出"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引领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发挥和放大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的新成效,坚持把四个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与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日前举行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规划卓越奖"授奖仪式暨"转型期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主题演讲会,ISOCARP主席及副主席专程来汕授奖。"规划卓越奖"是世界城市规划领域的最高奖项,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迪拜等城市都曾获得该奖项。第48届ISOCARP年会于今年9月在俄罗斯举行,由南京大学和汕头市城乡规划局联合申报的《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面临多元挑战,包括"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长三角核心城市打造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为此,上海综合交通未来发展必须考虑对外交通、城乡交通、城市交通等多种出行需求,以使特大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是上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后世博时期,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1、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面临着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地位提升的重大机遇和争夺全球经济话语权的历史重任,必须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继续发展,国际产业和贸易格局有可能发生重大调整,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长三角城市都把融入"上海经济圈"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我国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期后,迫切需要解决经济增速下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发展动力模式等重大问题。在新形势下,上海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长三角城市接轨上海也有了新的内涵。作为积极应对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长三角城市应重点接轨上海的大开放格局、大平台支撑、大制造体系、大服务功能和大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企业对接、政策对接、信息和服务对接、人才对接等方式,借助上海的国际化平台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松江是一座亦古亦今的城市。她既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是上海开埠之前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明清之际即享有"衣被天下"和"苏松赋税甲天下"的地位。而近几年崛起的松江新城,又是上海在实施"一城九镇"战略过程中率先建成的新城,是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典范之作,是一座宜居乐业之城,可以自豪的说,是上海的"第一新城"。松江大学城就是松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全国大学城建设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把握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逻辑是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及管理的基础之一,基于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文化设施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全球城市的文化设施密度远高于上海,其中,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呈现集群化布局特点,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则具有均等化布局特征,这即是城市更新、文化经济、规划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城市面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共同选择。把握全球城市文化设施集群化与均等化的辩证关联,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集群"等相关理论,并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积极举措,是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一轮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有着有利的地缘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总体性经济指标位居全球城市前列,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国际化成为上海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在对自身做好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以经济中心为基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金融、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上海在国际的吸引力,推动上海成为有活力的多元包容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世界城市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已大幅度提高,各类活动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世界城市日"正发挥其国际日综合平台的作用,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已逐渐作出其应有的贡献。新的《上海手册》发布后,更需要通过"世界城市日"的庆典、论坛、杂志、刊物向城市规划人员、设计人员、建设人员宣传城市优秀案例;通过各类城市展览向民众展示优秀的城市发展案例;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管理者举办学习、研讨活动,统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职院校发展要求,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课程建设、创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以及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能力建设等方面出发,深入剖析了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法,从当前城市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表明:加强高职院校卓越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及学校实践教学建设等是高职院校发展必然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的形式,规模效应日益显现,进而推动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地面公交网络的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了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公共交通在综合交通系统的主导地位越显重要。借鉴国外"两网融合"的经验,有助于形成上海交通发展的新思路,即: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构筑多样化的地面公交网络、完善公交换乘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推进公交信息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