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城市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脆弱区,概括了城市自然灾害的几大特性,提出了城市防灾的基本原则,并以城市防灾、防震为重点探讨了当前急需推进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应对各类风险灾害最密集的承载体,也是具有复杂系统和运行网络的有机生命体。韧性城市理念体现了防灾减灾管理由强调刚性抵御转向适应性与最大程度减灾的认知转型。当前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存在缺乏系统布局、韧性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社会韧性的基础性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等问题,据此从公共价值、制度体系、城市空间、应急管理和绿色发展五个维度,提出树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韧性治理理念,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建设,实现城市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城市灾害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原则,分析当前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探讨了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5年7月28日,已是唐山大地震39周年祭日。如何在灾难祭日之际有理性地思考,如何使防灾减灾之策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从而使"十三五"城市防灾规划的顶层设计与布局更有针对性,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重点结合国家《十三五城市防灾规划》编制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展开对城市巨灾应对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现代消防给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我国目前民用建筑的消防体系是基于单体建筑的防灾系统,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火灾对建筑是偶然事件,对城市则是必然事件。建筑灭火是建筑单体的责任,更是城市防灾体系的一部分,建议加强城市专业化消防管理、灭火、救助力量。建筑的消防职责在于扑灭初起火灾和在最佳控火时间内控制火灾,并及时启动城市相应的消防措施和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震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突发式自然灾害。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人口的愈加集中和经济集约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在遭受地震袭击方面,现代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深入研究城市地震易损性、有效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科学制定地震应对策略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以更大程度地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寻求防灾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和寻求城市环境的美观舒适具有同等的重要。虽然如此,事实上中国城市防灾的水准很低,因此,在本文章中,笔者根据大量城市灾害事实的分析,提出了防灾学的概念和发展以及它的社会经济效益。再者,作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抗灾对策及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点及防灾避难场所的要求,提出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概念和功能;探讨了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统筹规划、改建优先、平灾结合、分布均匀、可达性强的设计原则,并对建立城市防灾园林网络、规划指标、配套设施、规划设计要点和防灾植物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防灾避难园林的研究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区域,始终面临着地震、暴雨、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以系统的观点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研究,是土木工程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韧性城市作为近年来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新概念,是指城市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冲击时,作为一个有机体能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并迅速恢复其功能。该文以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史中的2次标志性事件(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依据,通过对系列灾害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以韧性城市的全新视角,详细梳理了2次灾害中城市破坏和恢复的全过程,进行了如下工作:1)从系统的层次重新定义了城市,界定韧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量化方式、基本维度和基本特征;2)明确城市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功能恢复曲线;3)揭示城市灾后空间分布的异化现象与内在机理;4)讨论了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相互耦合现象;5)进一步明确未曾得到重视的特殊基础设施系统。该文不仅以事实为依据,系统总结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经验探索和巨大成就,同时亦可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人为性、放大性、连锁性及向巨灾演化的趋势,让人们认识到,必须建立起新的防灾理念与准则:一是将不确定的应急转化为确定的预防,二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主要的方面,三是组建跨地域、跨部门的集中决策、统一协调机制,四是将城市防灾规划与应急预案集成化;五是更注重应急干预政策,六是体现立法的特殊性,七是同时抓好常态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的防灾研究,不应只是重新检验并制订新版的建筑物防灾标准,还应该针对长期以来城市空间规划的缺陷,针对城市的各功能系统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灾害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 个层面提出了城市防灾空间的概念,并指出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城市防灾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开发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针对如何在防灾规划中合理利用3S共享技术平台这一高科技手段,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城市防灾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大型群众活动可能存在诸多风险,对其进行安全管控至关重要,制定大型群众活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之一。从人、物、技术三个要素入手,运用信息手段,根据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事故特点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并通过应急演练和培训,加强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可以提高特大城市应对大型群众活动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4.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及应急反应等系统专业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中,从"9.11"事件中得到的最明显的"记忆",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指标中,要考虑恐怖的问题。恐怖事件不论是偶然的、还是常规的,都愈来愈清晰地留在了城市的记忆中,这个"印记"成为时间的"刻度"。反思"9.11"事件教训,认知恐怖事件不减的风险,从"9.11"记忆中警醒并汲取其中的灾难遗产文化要素,都会给反恐安全设计以重要启示。从疏散系统看"9.11"的教训,它已体现在重建的世贸中心一号楼中,因此它具备了如下的安全系统:防止进一步的连锁倒塌设计,强化混凝土核心筒、中心防火通道、相互连通的宽疏散楼梯、疏散标识系统、照明应急疏散系统、内部消火栓和外部空气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安全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体系;通过对现有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生产事故应急响应体系;通过对现有灾害事故的信息系统整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科学减灾的生产事故应急防范体系;通过对城市应急体系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使省(市)生产事故应急做到领导一元化、指挥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保障统筹化、防范系统化,进一步增强和保证省(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直觉模糊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一座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针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运用直觉模糊集的有关知识,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估。依据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框架结构,构建了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并针对此评估体系的特点采用基于直觉模糊集的评估方法。最后,以我国3个不同地区的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中暴露的学校防灾应急能力不足为例,指出了高校防灾应急能力的主要内容,对如何防范灾害和应对灾害提出了预案,同时对高校加强防灾应急能力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责任。因此,供电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提高供电企业的应急能力,建立健全供电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在当前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供电企业应急能力的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分析防灾避险公园建设与运行特点以及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目标法建立了比较全面的防灾公园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城市防灾公园综合服务能力、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平效应6大综合指标层、13个专项系统指标层和45个基础指标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