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筑废弃物逐渐增多,城市硬化地面剧增,破坏了自然生态"海绵体"。因此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城市的海绵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主要讨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需求,总结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再生产品用于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及雨水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渗透蓄水等特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对其进行更新与再生利用是一项亟待探讨研究的重要任务。基于对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利用现状的研究,提出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再生利用方式,使其在3个方面重新发挥应用价值,即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遵从人性化、功能性、美观性、创新性的原则,探讨了建筑废弃物在景观设计中进行再生利用的方法,并列举了多种与其相适应的营建实践。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一般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理论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梳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概括国内外建筑废弃物产业链管理实践经验,探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各行为主体社会责任履行的内在规律和机理,以推动我国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11月15日下午,浙江省温州市住建委组织召开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座谈会议,市、县两级相关主管部门,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生产企业代表共3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生产企业汇报了当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会各方对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应用及发展展开了讨论。近年来,温州市紧扣"大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废弃物和再生建材营建的症结作为出发点,结合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现实需要,提出了通过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园林建设实施框架,为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提供保障,从而对节约型园林建设形成助力。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的利用情况,以及再生骨料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筑废弃物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经过一定技术和工艺处理后再生利用,达到改善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绿色可循环发展的目的。本文以建筑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建筑废弃物填料基本性质,并通过室外回填试验验证了建筑废弃物应用于场地回填的可行性,提出利用建筑废弃物在场地中回填再生利用。结果表明: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在场地回填再生利用中,CBR强度高,水稳定好,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建设废弃物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蒸蒸日上。今年,我国政府又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在大量新建、改建土木工程和建筑物的同时,必然会有大量建筑废弃物产生。若不妥善处理,这些废弃物日益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害。建设废弃物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在再生利用建设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建筑废弃物利用多年来的进展缓慢,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有产品投入市场,但目前部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却陷入了停产的困境.一方面是建设及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不断地被填埋,一方面是利废企业无原料来源,确切地说是企业无法承担建筑垃圾运输等成本,产品的市场及影响也在萎缩,因此形成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却举步维艰的局面.建筑废弃物利用不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相关法规对固体废弃物利用直至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都列有鼓励、扶持性的条款.影响建筑垃圾利用的根本因素在于缺乏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机制.建机制,是落实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东洋橡胶工业公司在2001年将把仙台工厂(宫城县,岩沼市)的燃煤锅炉产生的焚烧灰全部进行资源再生利用。花费10亿日元,建立起年处理1.7万t焚烧灰的体制。该公司现在已将一半的工厂废弃物进行资源再生利用化。这次通过研究,到2001年底,要将80%的工厂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在焚烧灰中,约占8000t的粉煤灰,已经作为水泥原料和混凝土着色剂进行再生利用。今后,把锅炉底部炉渣(约7000t),经过排烟脱硫装置,生产脱硫石膏(约2000t)的资源再生利用的研究。炉渣是利用其多孔性质的特点,在施工现场等地作为使用的保水材料被再生利用。脱硫石膏因为…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18,(11)
随着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亟待建立从建筑物设计、施工直到回收应用于建筑中的整个过程中的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出发,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绿色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另外,对于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装修垃圾,也必须建立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日本板硝子公司所属京都工厂,首先玻璃废弃物在平板玻璃业界中达到零排放,且逐步向公司所有工厂推广。京都工厂每年玻璃废弃物的排放量为5100t,以前有4700t进行再生资源化利用,而将剩余的400t掩埋处理。为了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不能再掩埋,而是将全部废弃物进行扩大分类、再利用。平板玻璃工厂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碎玻璃以及加工研磨产生的玻璃粉等。京都工厂已根据颜色及附带物等进行选择,分成11类,供资源再生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废弃物处理费上升不到10%。今后,日本板硝子公司将向公司所有工厂推广,到2006年使全公司达到废弃物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以及产业发展状况,从政策、管理、经济、技术和心理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和行业发展状况,认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探索中,行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技术规范,对产业发展合理规划,提高专业化程度以及加强技术研发,以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广州大桥扩宽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目标,展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与管理新模式,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建筑废弃物用于包括路基回填、路面基(垫)层、CFG桩等6个再生项目中,总计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30 000 m~3。实现项目施工现场资源的充分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扩宽工程的"绿色施工",为广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11月1日闭幕的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将报山东省人大批准后在2013年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采购和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将为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对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及组成成分、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后,提出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有利于拓宽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品种,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时提出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建胡过程中的处理模式,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零外运",有利于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提高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旧建筑拆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建设需求,我国大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式进行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现状以及再生利用的意义,引入国外较为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对废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今后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混凝土废弃物进行合理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我国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规模小、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对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品质控制以及混凝土废弃物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混凝土废弃物系统化、产业化再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博绿地建设注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施行建筑废弃物源头削减策略.通过对园区建筑废弃物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物流平衡方法,使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能较好地满足建设施工对建筑垃圾的需求,减少暂存和运输.最后遵循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对世博园区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生产符合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再生产品,与基建项目的土建材料需求进行匹配,确保了世博会园区内产生的建筑垃圾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20.
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现代城市大量建筑废弃物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线,研制中高端再生混凝土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一方面可解决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物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匮乏问题。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多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生产的再生混凝土产品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产品质量得到各方的认可,可供相关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