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IC卡的发展及其类型的基础上,从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性能比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射频技术、封装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若干关于非接触式IC卡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门禁系统为例,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IC卡的发展及其类型的基础上,从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性能比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了射频技术、封装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安全性技术等若干关于非接触式IC卡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门禁系统为例,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接触式IC卡在公共汽车自动售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原理和结构,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IC卡公共汽车自动售票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何春红  任斌 《电子世界》2014,(8):113-115
非接触式IC卡又称为射频卡,是IC卡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是非接触式IC卡应用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设计一款更为方便有效的读写器对于构建一个便捷实用的应用系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是基于MFRC522射频芯片和STC11F32XE单片机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并用该读卡器实现了对射频IC卡的读写操作。实际操作表明,本文设计的读写器能够实现对射频卡的制卡、扣费及充值功能,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他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实现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非接触式IC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非接触式IC卡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出现,对射频卡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的FM1702N芯片的射频识别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RF接口电路设计以及天线的设计,分析非接触式IC卡系统的通信协议,完成了软件编制。该系统目前电路运行稳定,可以应用于各种射频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FM1702的非接触式读写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复旦微电子的FM1702SL微嵌入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的设计方法.其中,首先简要介绍了FM1702SL特性以及系统的组成,接着给出了天线的设计规范,具体阐述了基于FM1702SL与单片机LPC931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方法,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和对Mifare非接触式IC卡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的读写设备及其控制通信程序编写,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非接触式IC射频卡中的主流基本都内含了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卡上具有先进的数据通信加密并双向验证密码系统,且具有防重叠功能。在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该系统运行稳定、读卡迅速可靠、系统分析功能强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非接触式IC卡(俗称感应卡或射频卡)的发展历史仅十余年,至今已成功地应用在经济、行政、通讯等许多场合,特别是公交行业、卫生保健、身份识别、小区管理等,非接触式IC卡有着磁卡和接触式IC卡不可比拟的优点,所以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现在,非接触式IC卡已经完全可以取代磁卡和部分取代使用不便的接触式IC卡,特别是一些要求安全性能高、保密性能强、便利使用的应用场所。非接触式IC卡以其“非我莫属”的非凡能力,代表了整个刷卡领域的发展方向。 非接触式IC卡发展优势 非接触式IC卡与磁卡相比较:磁卡结构简单、存储容量小、安全保密性能差、读写设备复杂且维护费用高。非接触式IC卡不仅刷卡方便,而且使用寿命长、工作安全、性能可靠、存储容量大、可一卡多用、读写机构比磁卡读写机构简单可靠、造价便宜、维护方便、容易推广。 非接触式IC卡在继承了接触式IC卡优点的同时,如大容量、高安全性等,又克服了接触式IC卡所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读写故障率高,由于触点外露而导致的污染、损伤、磨损、静电以及插卡需要认清卡片的正反面和方位等使用不便的读写过  相似文献   

9.
数字家庭结算平台综合业务卡系统是围绕在数字家庭公共网关,即机顶盒,所附带刷卡终端,以非接触式IC智能卡为支付工具的一种小额支付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管理架构、终端架构、清算系统、业务系统管理、环境要求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非接触式IC卡中的射频识别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铮  章兢 《信息技术》2002,(4):22-24
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在非接触式IC卡中的应用,对非接触式的IC卡的射频通讯的实现中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TypeA和Type B两种通讯编码标准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在射频IC卡向CPU卡发展的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智能IC卡技术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智能IC卡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从智能IC卡的安全性构成入手,详细介绍了IC卡物理结构等相关参数,同时对实现智能IC卡数据存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以三星公司的ARM9芯片S3C2410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相互结合的应用,详细给出了嵌入式设备控制智能IC卡数据读写操作的软、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以CPU卡为数据传输和控制媒介的IC卡管理系统,应用到出租汽车计价器上并对IC卡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以及实际应用方法做出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3.
Mifare 1非接触式IC射频卡的一卡通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IC卡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他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存储量大、便于携带等特点,在用户多需求的理念促使下,IC技术走向一卡多用的阶段。本文在研究Mifarel IC卡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工程应用的系统开发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4.
林芊  朱延钊 《电子工程师》2007,33(11):54-57
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是当今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的主流技术。Mifare智能IC卡具有高度安全、高可靠性及分区的存储结构特点,支持一卡多用,结合以单片机和读卡模块为核心的系统,可应用于广泛领域。本文主要着眼于读卡器软件系统的开发,介绍了智能IC卡及其读卡器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单片机使用SPI方式与IC卡通讯的原理与时序算法,详细分析针对数据稳定性的数据存储模式和读写算法,并给出主体程序流程及代码。本软件系统主要从通用性的角度进行设计,实现基本的、稳定性高的读写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应用添加若干辅助程序,即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5.
IC卡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访问控制和电子票据的一种智能卡.本文提出了逻辑加密存储卡SLE4442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一种最简单的应用方法,并采用SST89E564RD单片机设计了一个简易接触式IC卡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对逻辑加密存储卡SLE4442进行读写.配合不同的软件及外围扩展电路,该系统可以应用到电业管理、燃气收费等不同的行业.还介绍了SLE4442芯片的特点、存储器结构,以及该芯片与单片机的最基本连接,分析了SLE4442逻辑加密存储卡的操作过程和SST89E564RD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并给出了对应的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全模块的嵌入式POS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卡支付功能的复杂化、多样化,金融IC卡广泛应用,对POS的计算能力、功能要求特别是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POS机大都置于客户收款处,其应用环境较为恶劣,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日益严重。针对POS机越来越高的性能和安全要求,论文采用基于安全模块的嵌入式系统构建POS系统,详细阐述了安全模块的硬件选型、安全相关的密钥方案、能显著地增加POS的处理能力、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周国娟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3):149-151
IC卡应用系统在日渐成熟为校园消费自动化和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保障,校园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已成为校园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一卡通国内外发展的状况研究了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整个建设,通过学校的校园网,逐步将各处的电脑联成一个比较大的数据网,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是学校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8.
校园智能卡应用安全架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校园的兴起,通用智能卡的交易模式的建立,确实给在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它将个人消费、信息查询、身份确认、个人医疗等功能集于一身,实现校园内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但是,应用安全问题确是数字化校园智能卡通用模式的核心,论文通过实践分析,提出一种校园通用智能卡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19.
IC卡固有的安全性成为国外EMV迁移和国内PBOC2.0金融IC卡迁移的主要动力之一。论文通过讨论当前主流的IC卡认证体系中IC卡数据认证、持卡人认证、交易认证和安全报文这4个主要部分,分析了该认证体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