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在惰气环境Pu(OH)4(am)与碳酸盐溶液中HCO-3,CO2-3的配位行为,考察了放置时间对Pu总浓度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pH值、碳酸根总浓度变化对碳酸盐溶液中Pu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溶解总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O-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HCO3)2]2-(lg K=-2.61±0.18, lgβ=54.25±0.18)或[Pu(OH)2(CO3)2]2-(lgK=-2.61±0.18, lgβ=46.91±0.18);CO2-3离子与Pu(OH)4(am)生成[Pu(OH)4(CO3)2]4-(lgK=-3.52±0.11, lgβ=53.33±0.11)。可能的配位反应方程式为: Pu(OH)4(am)+2HCO-3 = [Pu(OH)4(HCO3)2]2-, Pu(OH)4(am)+2HCO-3 =[Pu(OH)2(CO3)2]2-+2H2O, Pu(OH)4(am)+2CO2-3=[Pu(OH)4(CO3)2]4-。  相似文献   

2.
应用溶剂萃取法研究了N,N-二甲基-3-氧杂-戊酰胺酸(DOGA)与Np(Ⅳ),Pu(Ⅳ)的配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DOGA与Np(Ⅳ),Pu(Ⅳ)在25℃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逐级累积稳定常数分别为:Pu(DOGA)3^ :1gβ1=6.52,1gβ2=9.14,1gβ3=15.77;Np(DOGA)3^ :1gβ1=6.95,1gβ2=10.435,1gβ3=14.9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与Pu(Ⅳ)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Pu(Ⅳ))/dt=kc(Pu(Ⅳ))c1.06(HSC)c-0.43(H+)c-0.58(NO3-),在22.1℃时反应速率常数k=(11.8±1.1)(mol/L)-0.046•s-1,活化能为(71.0±1.0)kJ/mol。研究了氨基羟基脲浓度、H+浓度、硝酸根浓度、Fe3+浓度、UO22+浓度对氨基羟基脲与Pu(Ⅳ)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加氨基羟基脲浓度,降低H+浓度、硝酸根浓度,Pu(Ⅳ)还原速度增加;UO22+浓度和Fe3+浓度对Pu(Ⅳ)还原速度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铀的毒性与其体内形态密切相关,研究铀在人体组织液的形态有助于了解铀的人体毒理。本工作采用热力学平衡模拟方法研究U(Ⅵ)在人体组织液中的形态。建立了含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组织液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H2OCO32--PO43-体系中UO22+的形态分布、组织液中UO22+的形态分布及总CO32-次氮三酯酸(NTA)浓度对组织液中UO22+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CO32--PO43-体系中,当UO22+总浓度为1.5 μmol/L、pH>7.0时,UO22+主要以 [UO2(CO3)3]4-和[UO2(CO3)2]2-存在,pH<6.0时,主要以UO2HPO4和UO2(H2PO4)2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pH>7.0时,UO22+仍以 [UO2(CO3)3]4-和[UO2(CO3)2]2-为主,pH3~6时,主要以固相(UO2)3(PO4)2出现。在组织液模型中,当UO22+总浓度为1.5 μmol/L、pH>7.0时,UO22+主要以 [UO2(CO3)3]4-、[UO2(CO3)2]2-和[UO2Cit2]4-存在,pH<6.0时,主要以[UO2Cit2]4-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pH>7.0时,UO22+仍以 [UO2(CO3)3]4-、[UO2(CO3)2]2-和[UO2(CO3)3]4-存在,pH 3~6时,以固相(UO2)3(PO4)2为主。当UO22+浓度为1.5 μmol/L或0.15 mmol/L时,提高CO32-浓度能改变UO22+在组织液中的形态分布:[UO2(CO3)3]4-含量升高,[UO2(CO3)2]2-和[UO2Cit2]4-含量降低。NTA的加入改变了组织液中UO22+的形态分布,但并没产生UO22+的NTA螯合物形态。当UO22+浓度为1.5 μmol/L时,提高NTA浓度可使UO22+主要以[UO2Cit2]4-存在;当UO22+浓度为0.15 mmol/L时,UO22+主要以[UO2(CO3)2]4-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乙醛肟浓度、酸度、NO-3浓度、Fe(Ⅲ)浓度和温度等对乙醛肟还原Pu(Ⅳ)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反应速率方程和相应的物化参数。实验表明:提高乙醛肟浓度和温度、降低酸度皆有利于加快乙醛肟与Pu(Ⅳ)反应的速率,而NO-3浓度和Fe(Ⅲ)浓度却对反应的速率影响不大;25℃时,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39.51±0.05)(mol/L)1.1·min-1,反应活化能Ea=(88.96±9.43)kJ/mol。乙醛肟反萃Pu(Ⅳ)的单级实验和模拟Purex流程1B槽的串级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乙醛肟为还原剂的8级反萃、6级补萃的串级实验中,铀的收率大于99.99%,钚的收率为99.99%,铀中去钚的分离系数达到1.05×104,钚中去铀的分离系数达到2.7×105。 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 水体系中 ,用乙酸乙酯和盐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乙异羟肟酸 (AHA)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质谱 (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TA萃取法测定了 1mol/LHNO3体系中AHA与Pu(Ⅳ ) ,Np(Ⅳ )配合物的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分别为 5 3× 10 12 和 6 1× 10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含异腈基团的多肽偶联物(CNRGD),并用[99Tcm(CO)3(H2O)3+标记,得到具有与整合素αvβ3受体多结合位点的99Tcm(CO)3-CNRGD,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标记条件下,99Tcm(CO)3-CNRGD的标记率达到77%,纯化后,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6%。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显示,99Tcm(CO)3-CN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分布显示,注射1、4h后,标记物在肿瘤部位的摄取值达(2.38±0.37)%ID/g和(1.57±0.21)%ID/g,瘤/血比分别达0.71±0.09、1.15±0.15,表明该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摄取和较长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乙异羟肟酸与Np(Ⅳ)、Pu(Ⅳ)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乙异羟肟酸(AHA)与Np()、Pu()的配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乙异羟肟酸在20℃、1molLHClO4中,与Np()、Pu()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配合物。相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对数值lgβ1分别为1134、1300。  相似文献   

9.
草酸钚(Ⅳ)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 (2 5± 0 2 )℃条件下 ,草酸钚 (Ⅳ )沉淀沉降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和草酸钚 (Ⅳ )沉淀在不同浓度HNO3 H2 C2 O4 混合液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 ,将 1mL 1mol/LH2 C2 O4 溶液加到9mL含 0 9mg/mLPu(Ⅳ )的 4 0mol/LHNO3溶液中 ,混匀 5min后得到黄绿色的草酸钚 (Ⅳ )晶体 ,静置 2 2h以上 ,沉淀沉降达到平衡 ;草酸钚 (Ⅳ )沉淀在HNO3 H2 C2 O4 混合液中的溶解度随混合液中H2 C2 O4 浓度增大而增大 ,随混合液中的HNO3 浓度增大而减小 ;在TRPO流程中Np ,Pu的反萃液酸度 (0 5 6mol/LHNO3 0 3mol/LH2 C2 O4 )下 ,草酸钚 (Ⅳ )沉淀的溶解度为S(Pu(Ⅳ ) )≈ 110mg/L。TRPO萃取流程热实验溶液中的 ρ(Pu(Ⅳ ) ) 10 0mg/L ,因此 ,Pu(Ⅳ )在该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模拟处置条件下Pu(Ⅳ)的溶解行为,测定了Pu(Ⅳ)在北山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采用过饱和法,使用低氧手套箱模拟地下无氧环境,利用超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应用低本底液闪谱仪测量液相中钚的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溶解-沉淀平衡后,无论是在去离子水还是北山地下水中,钚的主要存在价态为+4。Pu(Ⅳ)在北山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8±0.9)×10-8 mol/L和(1.6±0.8)×10-9 mol/L。通过计算确定了Pu(Ⅳ)在去离子水和北山地下水中的溶解度控制固相为Pu(OH)4(am)。在去离子水体系中,Pu(Ⅳ)的主要存在形态为Pu(OH)4(aq);北山地下水体系中,Pu(Ⅳ)的主要存在形态为Pu(OH)4(aq)和Pu(OH)2(CO3)2-2。  相似文献   

11.
杨洋  刘永娟  张华北 《同位素》2011,23(3):158-165
为研制新型99Tcm(CO)3+标记的黄酮类Aβ显像剂,设计合成了同型Re/99Tcm(CO)3+黄酮类衍生物,用荧光法研究了Re(CO)3+黄酮类衍生物在体外与Aβ斑块的结合特性,并初步观察了其在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Re(CO)3+黄酮类衍生物的亲和常数(Kd=5.43 nmol/L)比放射性碘标记的黄酮类衍生物高。正常小鼠的动物分布结果表明,2 min内脑初始摄取较高(0.46±0.23 %ID/g),且清除较快(120 min时为0.13±0.04 %ID/g)。以上结果表明,99Tcm(CO)3+黄酮类衍生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和N,N-二己基辛酰胺(DHO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体系对Pu(Ⅲ)、Pu(Ⅳ)和Pu(Ⅵ)的萃取行为,主要考察了萃取剂浓度、HNO3浓度和NaN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ODGA和DHOA对Pu(Ⅲ)、Pu(Ⅳ)和Pu(Ⅵ)的萃取分配比大小顺序均为:D(Pu(Ⅲ))>D(Pu(Ⅳ))>D(Pu(Ⅵ)),TODGA/正十二烷体系中加入DHOA时,对Pu(Ⅲ,Ⅳ,Ⅵ)萃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较高酸度范围内(≥3.0 mol/L HNO3),不论体系中Pu的价态为何种形式,TODGA均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回收。TODGA萃取Pu(Ⅲ,Ⅳ,Ⅵ)的方程式分别为: Pu3++3NO-3a+4TODGAo→Pu(NO3) 3·4TODGAo Pu4+a+4NO-3a+3TODGAo→Pu(NO3)4·3TODGAo PuO2+2a+2NO-3a+2TODGAo→PuO2(NO3)2·2TODGAo  相似文献   

13.
在乏燃料后处理Purex流程中,共去污循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之一。Pu(Ⅵ)在TBP中的分配系数比Pu(Ⅳ)的低而易导致钚流失。文章采用计算机模拟1A萃取槽中UO2+2、HNO3、Pu4+、PuO2+2的运行。计算结果表明,Pu(Ⅵ)的流失是造成钚收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Pu(Ⅵ)的收率能够有效提高钚产品的收率。当1AF中ρ(U)=225g/L、c(HNO3)=3.0mol/L、ρ(Pu)=2.20g/L,1AS中c(HNO3)=3.0mol/L,1AX为30%TBP/煤油,流比1AF∶1AS∶1AX=1.25∶0.75∶3.00时,为使1A萃取槽中钚的收率不低于99.9%,应控制1AF料液中Pu(Ⅵ)量(占总Pu百分数)不超过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HNO3溶液中U(Ⅳ)还原Np(Ⅴ)的反应,获得了动力学方程-dc (Np(Ⅴ))/dt=kc(Np(Ⅴ))c0.7 (U(Ⅳ))c1.9 (H+)c (NO-3),25℃时反应速率常数k=(6.37±0.49)×10-3 L3.6/(mol 3.6•min),反应活化能Ea=60.13 kJ/mol。结果表明,浓度为0~4.2×10-2mol/L的U(Ⅵ) 对U(Ⅳ)还原Np(Ⅴ)的反应几乎没有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铼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齿配基L1,L2,L3及L4(L1 =组氨酸, L2 =次氮基三乙酸,L3= 2-吡啶甲基胺 N, N-二乙酸,L4 =二(2-吡啶甲基)-胺)作为双功能螯合剂可以连接受体、多肽、蛋白等靶向分子,用于设计合成新的以[188Re(CO)3]+为核心的放射性药物。标记实验表明,4个配基的浓度在1×10-5~1×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放射化学产率大于90%,用HPLC分离后,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显示不同的价态。稳定性实验表明,4种配合物在体外稳定,24h几乎不发生分解。组氨酸与半胱氨酸竞争实验说明,24h内4个配合物很难发生配基与半胱氨酸的交换反应,而在组氨酸溶液中,除L2形成的配合物相对来说不稳定外,其它3个较稳定。是否在体内有很高的稳定性,还需实验进一步证实。小鼠动物试验表明,4个配合物均能较快地从血液和多数组织器官中清除,主要在肝和肾中浓集,是较理想的双功能螯合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建立了1种利用α能谱测定241Am(n,γ)242Amg,m的反应分支比K1和K2的方法。利用242Amm242Amg半衰期差别很大的特点,分两次测量241Am辐照样品中的242Cm含量,分别推算242Amg242Amm的生成量,从而得到K1和K2。实际分析了某反应堆辐照的样品,测得了该反应堆中子能谱对应的K1和K2值。  相似文献   

17.
对Ed=20keV的氘束入射到D-Ti靶上由2H(d,γ)4He反应产生的γ射线及由2H(d,p)3H反应产生的质子进行测量,得到分支比Γγ/Γp为(1.06±0.42)×10-72H(d,γ)4He反应截面σ的上限值为(2.9±1.2)×10-39m2。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硅胶对硝酸体系中Zr、Pu(Ⅳ)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在1.0~4.0mol/LHNO3中,硅胶对Zr的静态吸附容量(以干硅胶计)约为20mg/g,对Pu(Ⅳ)的吸附分配系数为0.7~1.4mL/g。随着料液酸度的降低,硅胶对Zr、Pu的吸附增加。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进料酸度为2.0mol/LHNO3时,硅胶吸附柱的工作容量约为3.5倍柱体积。使用2mol/LHNO3淋洗液可将吸附Zr、Pu后的硅胶柱中的部分Zr、Pu洗脱,但洗脱不完全。用2倍柱体积的0.2mol/LH2C2O4可将硅胶吸附的Zr、Pu解吸下来。硅胶柱用0.2mol/LH2C2O4解吸后复用6次,Zr的穿透曲线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以D_2EHPA做萃取剂,以尿素做Pu(Ⅲ)的稳定剂,建立了硝酸介质中Pu(Ⅲ)和Pu(Ⅳ)的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尿素与硝酸混合后放置时间影响Pu(Ⅳ)的定量萃取和Pu(Ⅲ)的稳定。选择适当条件,可实现硝酸介质中Pu(Ⅲ)和Pu(Ⅳ)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Np(Ⅳ)的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低氧条件下以Na2S2O4或铁粉作还原剂,测定了Np(Ⅳ)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讨论了溶液pH值和放置时间对Np(Ⅳ)的形态及在两种水样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置时间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随着溶液pH值(6-12)的变化,Np(Ⅳ)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不变,Np(Ⅳ)主要以Np(OH)4,Np(OH)5^-两种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