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层判别困难。针对此,提出了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以及基于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测井参数评价模型的储层判别方法。方法的思路是,基于测井相分析进行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使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真正考虑储层在岩性和物性上的变化,将地层的非均质性问题转变为均质性问题;选取与油水层关系密切的测井参数或计算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对方法进行了软件开发,并应用于研究区15口井的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埋藏深、储层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层岩石电性关系特征不明显,造成油水层判别困难.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常规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利用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建立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油气水层多参数判别模式及油水层识别方法.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研究区14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为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为详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兴城气田砂砾岩储层岩性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城气田是我国特大气田之一,是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兴城气田储层主要以砂砾岩为主,具有多种岩性并存,成分复杂等特点,在缺少成像及取心资料的情况下,对于砂砾岩储层的识别存在很多困难。本文通过对比各种岩性的测井反映特征,总结了常规测井资料在泥岩,砂岩,砾岩沉积体中反映出的特殊响应特征,对测井曲线进行多种数据变换,建立了岩性与测井曲线值的对应关系图版,应用该图版到该区的其它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砂砾岩体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油水层岩电关系特征不明显,导致准确计算砂砾岩储层参数比较困难。本文应用构建的岩性指示曲线来识别梨树断陷砂砾岩岩性。在此基础上,分类求得各类岩性的渗透率公式和岩电参数,再应用三水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对砂砾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实际应用中,岩性敏感指示曲线与录井所描述的岩性有很好的对应性。在岩性识别基础上计算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储层参数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据此得出的解释结论与测试结论一致。本文所研究的测井评价方法对其它地区的砂砾岩储层测井评价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大港油田港中开发区纵向上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充分利用该区取芯、试油资料多,生产数据全的优势,对储层进行系统的岩石物理研究,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并分层位建立了储层类型划分标准;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纠正了一批解释结论与试油、生产情况不符的井层,同时发现了一些被遗漏的油层,为油藏综合研究及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济阳坳陷具有北断南超的构造特征,在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类型多样、储层复杂、油水关系特殊的砂砾岩扇体油藏,由于极端的非均质性和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其常规测井曲线特点与一般的砂岩储层存在明显不同,过去的解释方法也不适用.通过分析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储层岩性变化,提出了1套相对适用有效的储层识别、油水层判识和油藏参数的解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明显提高,为砂砾岩扇体油藏的深化勘探和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乐安油田砂砾岩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配套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法,对乐安油田热采水平井的开采模式和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并针对水平井汽窜和出砂问题,采用了调剖、封堵,机械防砂等多种新工艺技术。目的:选择适合于各区域的水平井开采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薄油层热采效果。结果:通过对水平井的生产效果评价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证实利用水平井开采其产量达直井的3-4倍,油汽比提高0.2以上,结论:利用水平井对乐安油田薄层疏松砂砾岩储层稠油油藏进行热采是成功的,并已形成了完井,防砂,注汽,封窜调剖,采油等系列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对于岩性、物性差异较大的砂砾岩储层,有效厚度解释划分的判别模式不能套用岩性物性相近较为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标准。为此,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诺仁油田南屯组砂砾岩储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分析了影响本区砂砾岩储层含油性的各种因素,优化合理的测井响应曲线,研制出集深侧向、岩性密度、声波时差和微球形聚焦等多参数于一体的油层有效厚度电性划分标准图版,该图版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油层界限解释模式,图版精度明显提高;同时,将储层分为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两类有效层,这一评价方法为油藏描述及产能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