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一种温室气体的灵活减排机制。文章对CDM的内涵和中国发展CDM的意义及其未来展望作了介绍,以使大家认识到CDM项目的实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清洁发展机制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解决机制之一。中国氟化工年减排量达到6680万tCO2-eq占我国所有批准CDM项目年减排量的20.77%,在我国CDM减排市场中占有重要比重。介绍了CDM在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了CDM减排在氟化工行业的开发现状。重点讨论了氟化工CDM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国际规则和各方立场的变化,探讨了未来氟化工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行业CO_2的排放及减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CO2减排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煤焦化和煤气化过程中CO2排放问题,估算了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CO2排放量,提出CO2减排对策:CO2转化固化、CO2工业循环利用和CO2埋存等。指出采用地下埋存的方法是目前减少CO2排放的唯一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化工行业分布特点,分析了CO2埋存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应用的区位优势。并对CO2埋存技术在中国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指出了CO2强化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开发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清洁发展机制(CDM)进行了介绍,对实现硝酸尾气中N2O气体减排的技术可行性及在我公司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目前欧洲碳汇市场的价格对该CDM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范鹏鹏  芦升彦 《当代化工》2021,50(7):1681-1684,1689
scCO2强化煤层气开采技术因其具有节能减排和高效开采煤层气的特点,已成为未来煤层气开采和发展的新方向.经室内试验和现场实践证明,scCO2-ECBM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煤层气的产量,对残余CO2实施就地封存,减少碳的排放.介绍了scCO2的特性,简述了scCO2开发煤层气的相关机理,着重论述了scCO2-ECBM工艺的关键技术,分析了scCO2强化开采煤层气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实现煤岩储层中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开采的规模高效科学环保一体化是强化开发煤层气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我国已掀起热潮,截止4月上旬,已有25个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报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批准的项目已有7个,减排CO2当量3亿吨,交易额达2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CDM及其CDM项目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我国已掀起热潮,截止2006年4月上旬,已有25个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报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批准的项目已有7个,减排CO2当量3亿多吨,交易额达20多亿美元。水泥行业实施低温余热发电CDM项目,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但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程宏斌 《洁净煤技术》2005,11(3):81-83,80
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的生效,有效减排温室气体,改善大气环境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清洁发展机制”(CDM)为煤层气利用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煤层气利用的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省资源禀赋、地理特征、能源消费结构和污染状况,结合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发展现状,分析了山西省CO2排放源及封存区状况,指出在山西省实施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对于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出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建设、资金及人才储备、合作机制建设、示范项目建设等来进一步推动山西实施CO2捕集与封存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开发低碳技术,构建低碳水泥工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水泥工业体系的实质是减排CO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水泥实现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机遇。文章介绍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构建低碳水泥体系的优势,探讨了低碳技术的研究内容,归纳了当前CO2减排、捕集与应用技术的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CDM机制、CCS技术等,同时提出了应重视CO2产业链的研究与捕获CO2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矿瓦斯CDM项目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CDM是个新生事物,并且煤矿瓦斯的抽放情况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方法学获得EB(Executive Board,联合国国执行理事会)的批准,这成为煤矿瓦斯CDM项目发展的瓶颈。本文介绍了现已申报的两个煤矿抽放瓦斯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契机--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技术、资金和市场的欠缺使得中国煤矿瓦斯利用水平还不是很高。大量的甲烷排放,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大量资金,能在满足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同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将煤矿瓦斯的综合利用作为中国CDM发展的重点领域,这势必会给中国煤矿瓦斯资源化利用带来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郭仕聪 《广东化工》2011,38(6):145-146,14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首要的环境问题,因此与之紧密相连的<京都议定书>中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实现问题一直被世人所关注.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所建立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旨在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合作项目以达到同时完成发达国家减排任务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而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碳...  相似文献   

14.
黄培 《洁净煤技术》2011,17(5):104-105
贵州煤层气资源丰富,笔者在分析了贵州省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影响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复杂的地形条件;煤层气开采成本较高,且成品价格较低;煤层气与煤炭矿权没有分离是导致煤层气不能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尝试煤层气的井下液化,国家重点扶持大型企业等。  相似文献   

15.
晋城矿区赋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煤层气资源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利用美国的打钻、压裂、排采技术实施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 ,经潘庄、寺河两矿煤层初步发电试验 ,取得成功 ,2 0 0 2年初运转的 1 1× 1 0 4kW发电示范工程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后续煤层气资源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利用这部分煤层气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难点是经济高效地分离CH4和N2.本文从CH4/N2分离技术、变压吸附分离CH4/N2吸附剂和制备新型炭分子筛3个方面逐层对低浓度煤层气提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介绍了CH4/N2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对其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对比.概述了常用变压吸附剂分离CH4/N2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制取适合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用的新型炭分子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义德  员建国 《煤化工》2005,33(6):23-25
介绍了晋城市煤层气资源储量状况及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对晋城市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可用于发电,可作为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等。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开发利用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是贮存于煤层及其邻近围岩之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成藏机理包括煤层气从生成、赋存到运聚成藏的整个过程。本文是在大量调研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煤层气成藏机理的研究历史;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了煤层气在生成、赋存、运移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了煤层气研究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系统地开展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基础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的勘探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储层的方位各向异性和双相介质特征,方位AVO、转换横波法和AVO等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煤层气富集区做出有效预测。测井技术具有方法种类多、分辨率高等特点,在煤层气储层识别和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开展地震技术和测井技术的综合利用是今后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德 《洁净煤技术》2005,11(3):9-12,8
煤层气可以用来发电和化工原料,但是现在却随着采煤过程继续大量排入大气,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又污染了大气环境.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作为一种补充能源煤层气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