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金属矿山,倾斜矿体的矿石损失率高达15%~25%。实验研究了进路回采后矿石残留体位置与形态,针对放矿残留体和本分段未崩落的间柱及未崩落的下盘三角矿等下盘残留体,提出了利用移动方程圈定迁移残留体的方法,以及主矿体回采后在下盘(或底板)开拓回采进路二次回采残留矿量的方法,并在符山铁矿采用两条进路之间重新布置小尺寸回采进路的方式,有效回采了4476t采场下盘残留矿量。  相似文献   

2.
以凤凰山银矿为背景,分析了现采矿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矿体在围岩不稳定的条件下,沿走向布置回采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优化了采场的结构参数,保证了出矿进路靠近下盘布置,增加了崩落矿石的流动范围,减少了下盘残留,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凤凰山银矿中厚破碎矿体采矿方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凰山银矿为背景,分析了现采矿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急倾斜中厚矿体在围岩不稳定的条件下, 沿走向布置回采进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优化了采场的结构参数, 保证了出矿进路靠近下盘布置, 增加了崩落矿石的流动范围, 减少了下盘残留, 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弓长岭井下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弓长岭井下铁矿下盘围岩极不稳定的实际,对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脉内沿脉布置采矿进路,采矿进路的不同断面、不同位置布置进行了实验室放矿模拟,提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下盘围岩不稳定的矿体中,出矿进路无法靠近下盘布置时,沿脉布置采矿进路的大断面放矿方案,该方案可使该矿矿石总回收率提高14.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顺序对放矿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多分段相似性物理试验模型,对比研究了单回采进路放矿和双回采进路放矿对贫化率和无贫出矿效果的影响;同时建立离散元数值模拟单分段模型,对比出矿效果。研究发现:回采过程中,单进路回采方式矿石相比双进路回采方式提前出现矿石贫化现象;上一分段脊部残留矿石整体均呈现为三角形,两种方式回采脊部残留矿石无明显差异;采用单回采进路出矿方式或双回采进路出矿方式的矿石贫化率及纯矿石回采量总体变化情况一致,但双回采进路出矿方式贫化率及纯矿回采量在物理试验中效果优于单回采进路出矿,单进路回采出矿量约为双进路出矿量的92.83%。进一步研究表明:双进路回采方式纯矿石回采量多,矿岩接触面曲线下降变化慢,矿岩接触面形变晚,且损失率小于单进路出矿,能够有效增加出矿量。  相似文献   

6.
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倾斜矿体时,下盘部位易产生矿石残留损失。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矿体厚度、矿体倾角以及分段高度、进路间距等因素对下盘残留矿量占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盘残留矿量随矿体厚度及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分段高度和进路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后,在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分析了下盘切岩退采至不同部位时的下盘残留矿量占比,结果表明,单纯地采用中深孔切岩退采无法实现下盘矿石的充分回采,下盘残留矿量的占比通常会达到分段矿量的10%~15%,甚至更高。为充分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研究提出了“下盘切岩退采+辅助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的技术方案,并通过物理放矿模拟试验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中深孔下盘切岩退采方式,该方案可使矿石回采率提高6.4个百分点,而贫化率仅增加0.4个百分点。最后,将该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实际,两条辅助进路共采出残留原矿5680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南铁矿保秀矿区的矿体为矿岩稳定性较差的倾斜中 厚到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设计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回采进路,生产探矿揭露矿体分支复合严重,分支矿 体的厚度及角度变化较大,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导致 较大的采准工程量和预计较高的矿石损失与贫化。因此,提 出沿脉布置回采进路的采场结构的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 案相比,优化后下盘矿石损失率可降低10.91个百分点,采 准工程量可节省28.4%。在充分利用矿山现有工程的基础 上,以分段双进路采场结构为主合理回采下盘矿量,同时诱 导上盘不稳围岩及时冒落。优化的开采方案可较好地适应 矿体产状与厚度的变化,显著提高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放矿工作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作,其直接决定着最终的矿石回采率及贫化率指标。以河南祁雨沟金矿为工程实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进路布置及出矿量问题,通过单体试验揭示其放矿椭球体形态,同时开展立体放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进路上下交错布置的回采及贫化综合指标显著优于进路上下对齐布置的指标;同时,出矿量为爆破量100%的回采及贫化指标优于出矿量115%的指标。据此指导矿山生产,在325m以下各分段将上下分段进路呈交错布置,同时严格放矿管理,控制超量出矿。  相似文献   

9.
制定合适的矿石回采方案对于高效低贫损开采地下金属矿床至关重要.以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崩落法采场回采分支矿体为工程背景,针对初步拟定的上盘分支矿体沿走向布置进路+下盘分支矿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和整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回采方案,在综合考虑采准工程布置、矿石损失贫化控制、生产组织管理、采矿作业安全性及采场通风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整体垂直走向布置进路的回采方案更具优势.同时结合分支矿体的赋存条件,针对采场中仅有的3个回采分段分别设定矿石回采方案,最终形成一种3分段组合式回采方案,安全顺利地实现首采分段分支矿体高效、低贫损的回采目标.  相似文献   

10.
侯庄矿一直采用浅孔房柱嗣后胶结充填法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当矿房中恰好布置有穿脉进路时,需由下盘方向进行出矿而非由上盘沿脉出矿,出矿与落矿环节不易协调,作业过程中易因出矿不及时导致穿脉进路被矿石堵死,造成通风困难、回采效率低或出矿过多,作业人员蹬渣作业时高度不够无法继续向上回采,造成矿石损失。为此,通过结合浅孔留矿法的回采工艺和矿房布置方式,通过改变矿房回采形状对浅孔房柱嗣后胶结充填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即矿房施工两条切割上山,结合浅孔留矿法回采工艺对矿体进行回采;调整矿房回采形状,消除穿脉进路对矿房的影响。实践表明:两者均有助于解决通风不便、回采效率低、矿石损失等问题,相对而言,方案一对于厚薄矿体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而后者仅适用于相对较薄(小于5 m)的矿体。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 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 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混采造成的下盘残留矿石回收效果越 差,改进下盘残留矿石回采工艺是保证下盘残留矿石充分回收以及矿石整体回收效果的关键。最 后针对传统切岩回采下盘残留矿石工艺造成的矿体下盘残留矿石退采不充分及矿石回收效果差问 题,提出了下盘切岩开采+上分段下盘进路间柱辅助回采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新工艺以及增大 矿体下盘崩矿步距、矿体下盘边孔角等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技术措施,对目前国内相关矿山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邢志强 《现代矿业》2018,34(11):55-58
张家夏楼铁矿矿床上覆有厚大第四系,且为倾斜、缓倾斜中厚至厚大难采矿体。为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分别采用厚跨比法、结构力学梁理论、经验公式法以及数值模拟法,对护顶矿柱厚度进行了计算,确定的最优值为24 m。在此基础上,针对该矿矿体特征,提出了空场进路出矿和下盘脉外出矿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2种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采用遥控铲运机的空场进路出矿方案可有效降低采切工程量,吨矿可比开采成本可降低20%以上,故推荐该矿采用空场进路出矿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生产。  相似文献   

13.
焦家金矿望儿山矿区曾用留矿法回采上部矿体,留存品位相对较低的残采矿石资源.针对残采低品位矿石资源进行采矿方法实验,恢复原有工程以降低采切工程量,采用副中段加中深孔爆破落矿的方法,成功回收了空区下盘低品位矿石资源,综合效益明显,可供其他类似情况的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阶段充填采矿法在厚倾斜矿体中的应用,概述采切工程布置、回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在黄岗铁矿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确保了采矿作业安全,保护了地表生态环境。结果证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在回采厚矿体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矿矿石的本质特性和开采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进采面爆破参数和炮眼布置方式,解决了矿石粉矿率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矿石块度及煅烧矿石的利用率,降低了采矿成本,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贯彻执行国家矿产资源回收政策 ,坚持合理的回采顺序 ,坚持“大小、贫富、厚薄、难易”兼采的原则 ,降低贫化损失率 ,合理进行配矿 ,是确保矿石出窿品位稳定的关键 ,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保证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不同生产区段矿石品位的变化 ,阐述了配矿原则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特点,从采场的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巷道的布置、覆盖岩层、施工质量、地质条件、放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采矿管理水平,降低损失贫化的对策,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