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君 《通讯世界》2008,(11):85-85
10月20日,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在"2008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程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谈经济是很难的,但是回顾中国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这种令人瞩目的成果是跟信息化的投入以及努力分不开的。未来的10年,思科要获得持久的高增长,更需要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和不断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决心,将信息化定位成“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也因之使中国信息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也有诸多隐忧,如何趋利避害,加速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本文结合参与主持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课题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5):151-151
“2007中国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人事部信息中心的政府领导、10多位信息化专家、200多名企业用户以及50余家媒体会聚一堂,一起探讨了2006年中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效能、合作以及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预测了2007年企业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信息化”己成为全球最热的话题之一,世界各国的电信运营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信息化的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电信运营商自然也是建设信息化中国的主力军,造声势,定战略,推措施,成效初现。不过,这里的“成效”更多指的是社会信息化方面,而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电信业自身,信息化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哪些问题?未来是什么走势?笔者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对全球市场来说,IT曾经经历过一个冬天,正在走向“复苏”。对中国的信息化市场来说,迎来的则将是一个繁荣的春天,繁荣的同时,IT业界也在走向“平实”。在“大建快上”的前10年过去之后,中国的信息化市场在稍待沉寂中孕育着下一轮喷薄之势,与之相伴的,则是IT“精耕细作”方式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07,9(2):76-76
2006年,是中国信息化的新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信息化迈向新高度的一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布,使中国信息化在经历了10年后,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社保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我国信息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工业正进入重化工业时期,中国工业经济正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从目前国家和城市的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时代将是工业化之后的必然经济形态。在我国还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同时,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显示出信息化趋势。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通信世界》2005,(17):41-4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最为强劲的动力之一。国际社会纷纷把信息化作为本国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加以推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中国将按照WTO的原则推动全球信息产品市场的繁荣,在信息化领域日盏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中,吸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高信息化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业内专家认由,“信息城市”应当是一个相对概念,更重要的是,它表速了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与整体魅力。信息化所包含的技术份量,决定了信息化的建设不能“以农村包圃城市”,而是应该“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因此,城市信息化对国家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城市信息化这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该从何处入手,在推广过程中又该注重哪些工作,业内专家也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数字通信世界》2007,(2):60-60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布,使中国信息化在经历了10年后,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社保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我国信息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两项金字工程,一卡通行全国“十五”期间金卡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和辉煌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探索和积累了经验。金保工程的稳步实施,使我国劳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3月17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报告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集中对200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2006年我国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界》2009,(5):16-16
2009年4月10日,“2009中国信息化报告会”在京举行。本次报告会是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出席会议并会见与会嘉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各部委、各地区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以及来自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和产业界的代表近400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全球移动通信的最新动态,解读中国电信产业的未来发展,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将于2007年9月25日以“移动通信的演进之路”为主题,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举办“3G在中国”2007个球峰会和移动信息化和行业解决方案展,届时汇聚业界各方权威,共举盛事。  相似文献   

13.
李强 《中国新通信》2006,(13):14-18
尽管全球的电信运营商几乎都选择了转型的战略,但是细观每个运营商采取的转型战略却不尽相同。在遵循事情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全球电信业新的市场将来自于信息化的需求,由此,这也成为运营商共同主攻的方向。毫无疑问,实施信息化战略是电信转型的重点之一,信息化已经成为电信转型的“风向标”。然而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服务提供者的电信企业,应该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方向?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加快,  相似文献   

14.
从十五大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产业部因信息化战略而成立.其职能又因产业融合战略而在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得到进一步发挥。10年来,信息产业部主导的政企分开、电信重组促进信息通信业的极大发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从1亿户到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从1000万户到5亿户,信息产业总体规模更是从数千亿元增加到数万亿元。10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各类技术、标准逐渐建立和健全.而这些技术和标准的产业化则让中国成为改变全球市场格局的主要力量。10年来,信息产业部不间断地进行电信资费改革.这些改革让数亿计的中国人们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李学博 《通信世界》2008,(17):I0027-I002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引起了行业更多的关注,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更准确地掌握中国信息化市场的状况及未来走向? IBM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2008年5月8日,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与计世资讯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主题为“整合服务创新”的《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暨GTS中国战略发布会,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于建设,河南省巩义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在业界以“做实事”和“稳健”著称。从“连打开电脑都不会”,成长为“国内优秀CIO”。荣获“2005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被评为“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 2006年8月11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于建设主任。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中国即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而目前,中国信息化“版图”已延伸至拥有9亿农民的广大农村。9月22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以“推动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农业部和信息产业部两位部长悉数到场。他们在致辞中均透露,农业信息化将是未来中国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子商情》2004,(7):49-51
当前我国电子制造业处于“高速、高位”的发展态势之际,如何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和全球产业调整的机会,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大好机会是实现电子制造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国或地区信息化发展进程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嬗变,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一国信息技术自主开发及应用能力关乎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安全,必须从国家生死存亡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深邃的历史感、强烈时代感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我国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缩小与发迭国家的“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商情》2003,(5):18-20
进入2003年,Ipv6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见报端,“2003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投入IPv6专项支持基金;2003年,中国通信高度发展的省份和地区将率先推出Ipv6商用服务;2003年,IPv6为全球网络设备厂商及中国本土厂商带来新一轮博弈契机;2003年,全球家用电器、汽车及工业巨人陆续进入中国,从以IPv6为基础协议的中国下一代网络发展中寻找自身信息化策略的发展商机;2003年,基于中国运营商发展需求的IPv6整体解决方案正式推出;2003年,中国IPv6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