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建筑师》2022,(4):70-78
“建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研究和建筑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本文尝试从话语史的角度做一个历史性 的回顾,追溯当代中国建筑学中“建造”观念在“言说”中出现的时刻。以当代中国建筑的经典作品、冯纪忠先生设计 的上海松江方塔园和何陋轩为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40多年来中文文献中对这一作品谈论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建构” 话语的引入所带来关键性的改变,讨论并揭示“建构”话语在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工具的介入正在重塑传统建筑文化。智能设计算法和数字建造工具的进步预示着具身智能建造时代的到来。回归当下,智能建造的主体正处于从人到机器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数字工匠”以人机共生的模式对建造过程中的“身体”进行增强,塑造当代的具身智能建造主体。这种人机共生模式的机制如何?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建筑结果?文章聚焦“数字工匠”概念,从感知力、思考力和实现力三个方面,结合性能化设计、机器人建造等案例,探讨人机协作下的具身智能建造方式,以及对传统建筑中空间、形式、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09,(8):56-61
波尔-诺格斯工作室是一家综合了设计和建造的事务所,通过创造实验环境,以感受、景象以及身体接触,强化社会交往潜力,同时努力注入建筑环境的一种至上而下的主张。要得到这些结果,设计师需要使用不同平常的材料,开发新的数字工具。并且以一种非正统方式使用建筑技术。设计师狂热于建造的过程,因为它在身体上、诗意上牵涉到建成物体,  相似文献   

4.
于2014年6月初创立的FabUnion,是隶属于创盟国际(Archi-Union)研究团队的一个国内最前沿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平台.联合国内外数字建造学者、建筑师、设计师、专家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团体,关注国际数字设计建造新闻,推荐优秀数字编程与建造作品,推动数字化建造工艺的发展.搭创造新锐数字实践者的社交空间.现在的成员主要是工作室中对数字设计感兴趣的国内外设计师和来自各大建筑院校的实习生.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FabUnion已经成功推广了同济大学的机器人建造营活动,并拥有了较高的关注度.发现特赞|Tezign独家对话FabUnion团队,看一看这个“神秘”的团队如何诠释“数字未来”.  相似文献   

5.
夏珩  林如华 《建筑师》2022,(4):12-1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 年,各地进行多样、适宜的砌体拱壳技术体系的试验与推广,以应对节约 “三材”“勤俭建国”等严苛社会条件的诉求。在向建筑学本体回归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建造—设计”主体间的关系 至少呈现出4 种不同类型:工程师结构计算主导,建造从属的方式;民间建造先行,工程计算进行理论提升的方式; 建筑工程系师生统筹设计、结构计算、施工规划、建造等“儒—匠”合一的方式;工程设计、材料生产和施工建造 “三结合”的方式。这些“建造—设计”主体间的紧密关系具有打通专业隔阂、链接上下游产业环节的作用,为当下的 建筑创新、设计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仕达?  柳亦春 《建筑师》2022,(5):124-132
本文关注跨文化交流与大舍主创建筑师柳亦春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以建筑结构、建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为 焦点。对谈录凸显了话题及概念的复杂状况,排除了“引进外国概念”与“直接学习”等各种简单思维,并分析建筑师 讨论的具体语境。在这其中包含3个问题:1)柳亦春、坂本一成、1920年代德国对结构是如何理解的?2)如何看待 大舍近十年来项目中结构、建造及氛围之间的关系?3)如何看待近十五年来中日、中西建筑师跨文化交流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布扎”教育体系、我国现行的串行建筑运作流程影响下所引起的设计与建造分离问题,进而通过“网格控制”“模块组合”两种操作手法分析了设计与建造关联的设计过程,使设计师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能考虑到设计结合建造的控制因素,从而能使“设计—建造”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利用数字时代各种计算机图型技术,探索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情况。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studio), 进一步阐释了哥大“无纸”(paperless)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指出,尽管在可建造性方面数字化设计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哥大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探索对建筑领域造成的大规模冲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闫超  李特  袁烽 《建筑师》2023,(5):4-11
文章从建筑形式的具身性本质出发,分析了多重身体维度下行为规律与建筑空间几何的关联性。文章进一步聚焦计算性几何的范畴,通过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对行为规律的“几何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总结出从行为规律逆向推导建筑空间几何的计算性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基于“行为几何”的设计应用场景,拓展了基于建筑与身体关系的形态认知和操作边界。  相似文献   

10.
袁烽 《世界建筑》2022,(11):56-57
在全球文化、环境以及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人文主义时代对于建筑创作研究的狭义理解正面临重新思辨与讨论。后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反人文”,而是一次“再人文”。设计科学的全面介入是这次转变核心推动力,而数字建筑学则是范式转型的抓手和实现手段。本文聚焦近期在“建筑智能增强设计与建造”设计研究与实践成果,思辨建筑智能融入建筑学的思维方法、工具平台以及设计流程等,全面面向文化在地、环境友好、生态伦理及高效创新的建筑数字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