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存在的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传热透湿性能的影响,利用出汗热平板仪测试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并通过在热板与织物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分隔板来模拟衣下间隙厚度,实现了定量测试皮肤—衣下间隙—织物之间的热湿传递。实验结果证明: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先随衣下间隙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在衣下间隙达到12 mm时出现下降,随后又进一步增加;虽然织物厚度影响着织物系统的热阻与湿阻,但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热湿阻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服装的合体美观与舒适保暖性能,建议防寒类服装设计采用胸围放松量6~8 cm之间为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服装宽松量设计与服装隔热透湿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服装产品的舒适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令  张渭源 《纺织学报》2006,27(7):109-112
服装舒适性包含3个潜在的独立感觉因子:热湿舒适因子、触觉舒适因子、压力舒适因子。压力舒适性作为服装总体舒适性的一部分,对服装舒适性有积极影响。医学研究认为过大的服装压力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服装和面料的设计应满足着装者基本运动的需要。着装的压力舒适性研究是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中相对新的领域。论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范畴,服装压力的产生原理以及服装的合体性与压力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阐述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淼  李俊  王艺霈 《纺织学报》2012,33(4):100-105
为了掌握衣下空间体积的规律,本文通过在标准体型人台上依次穿着面料不同、款式相同的服装,运用[TC]2 NX-16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点云数据,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和对比,立体再现衣下空间的存在,得到衣下空间的整体立体体积,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衣下空间的主要面料性能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共同作用于衣下空间大小的表达式。衣下空间与服装面料的性能有紧密关联性。衣下空间的大小与硬挺度.抗弯长度、经纱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悬垂度.波峰夹角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该结论对服装的设计制作,尤其是功能防护服装的面料设计,可以起到先期预测并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手臂活动角度对衣下间隙局部分布及服装局部散热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扫描仪量化了出汗暖体假人在6种手臂姿势下,12个体段的衣下间隙体积及接触面积,提取了表征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物理指标,测量了服装各体段的局部热阻。结果表明:手臂的前伸角度与衣下间隙体积呈负相关性,而与接触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人体的活动空间随着手臂前伸角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各体段的局部有效热阻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布状态,局部衣下空气层体积越大、接触面积越小的体段,其有效热阻越大。服装的有效热阻可用衣下间隙体积与接触面积百分比共同预测。  相似文献   

6.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基本因素一织物的热,湿,透气性能着手,探讨了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机理,并表明了冬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内在原因及其选择,从而达到人体的舒适感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高原寒冷地区典型民族服饰3D衣下空间结构性状及其与日常服装的差异性,选取相同面料制作传统款式的蒙古袍与风衣,借助三维扫描仪获取人体穿着基础服装、穿着基础服装和蒙古袍、穿着基础服装和风衣3种情况下的三维点云数据。将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中进行相关可视化处理,分别获得人体穿着蒙古袍和风衣时的衣下空间结构。可视化对比分析蒙古袍和风衣在人体2D截面形态、3D整体衣下空间形态、3D局部衣下空间量等3个方面的差异,为蒙古袍的人体工学和热舒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其他民族服饰的三维衣下空间可视化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衣下空间体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标准体型人台上依次穿着面料不同、款式相同的服装,运用[TC]2 NX-16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点云数据,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和对比,立体再现衣下空间的存在,得到衣下空间的整体立体体积,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衣下空间的主要面料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共同作用于衣下空间体积的表达式.衣下空间与服装面料的性能有紧密关联性.衣下空间的大小与经向密度、悬垂度测试中的波峰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悬垂度测试中的波峰夹角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该结论对服装的设计制作,尤其是功能防护服装的面料设计,可以起到先期预测并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与评价的方法,介绍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及其热湿传递机理,并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测试评价方法分为实验室仪器测试法和人体穿着试验法,阐述了各种测试评价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衣下微环境对着装者的舒适性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方面对衣下微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衣下微环境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着装测试和数值模拟,着装测试包括真人和假人穿着测试,数值模拟是基于人体热生理模型的着装计算机模拟.衣下微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人体、服装和环境方面展开,人体因素的研究包括代谢水平、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通风孔和通风道设计对人体运动热生理及主观舒适感的影响,采用针织挑洞工艺与凸条工艺设计了2款运动服,在人工气候舱中进行着装人体实验,评价所研发运动服对人体皮肤温度、衣下湿度、汗液蒸发率等客观生理指标,以及主观热感觉、湿感觉、黏体感、舒适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通风孔设计的服装能显著增加人体汗液蒸发,降低衣下湿度,同时受试者的主观热、湿、黏体及不舒适感也显著下降;在通风孔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通风道设计的服装,由于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大,使得服装的热阻也增加,未能起到进一步改善人体热生理及舒适感的作用;在运动服的设计中,应当在控制服装热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通风性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利用出汗假人和主观实验,对吸湿快干型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进行测试,并对主客观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运动量条件下,在对服装穿着舒适性总体评价方面,出汗假人与主观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但在主观穿着实验中,受试者对服装的湿、热、闷和粘感觉方面,出汗假人实验与主观测试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吴红 《江苏丝绸》2001,(2):35-38
服装材料的生理舒适性是指有在穿着服装时和环境热湿交换的舒适程度及面料的一些机械性能,它包括热湿舒适性和非热湿舒适性,热湿舒适与服装材料的保暖性,透气性,吸水性,干燥性和防水性等有关,非均湿舒适性是指面料的弹性,拉伸,伸长,表面性能,透湿指数和湿热指数。  相似文献   

14.
赵蒙蒙  柯莹  王发明  李俊 《纺织学报》2019,40(3):183-188
为揭示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机制,阐明通风服与人体之间的热湿传递关系,在介绍通风服的起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重点论述了通风服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测试法、人体着装实验法和数值模型构建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机制是一门集环境传热学、人体生理传热学、服装面料学以及流体力学交叉结合的工程问题。最后对通风服热舒适性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将在通风服衣下气流的精确测量与仿真,衣下气流和热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以及通风引起的局部和整体热舒适不匀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辛芳芳 《纺织学报》2011,32(7):60-64
在纺织服装工程研究中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纺织材料的穿着热湿舒适性.为此,利用最小方差支持向量机( LSSVM),分析了36种针织织物热湿舒适性客观指标与人体穿着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主观评定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客观指标与主观评定之间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快速预测成衣之后人体穿着主观评定的舒适...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婴儿穿戴纸尿裤时的热湿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深入分析了着装状态下影响纸尿裤热湿舒适性的各项因素,研究认为:穿着纸尿裤时,纸尿裤与婴儿皮肤之间所形成的微空间是影响其热湿舒适性的关键研究对象;相关影响因素中,除了纸尿裤材料本身的水分管理能力与热湿传递性能外,还涉及到纸尿裤与人体间的交互影响,包括尿湿前纸尿裤款式结构、婴儿体型、照顾者穿戴习惯等因素共同导致的适体性差异,尿湿后纸尿裤材料的力学性能、尿液质量、尿湿位置、婴儿姿势等因素共同引起的微空间形态差异;纸尿裤热湿舒适性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服装小,但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纤维亲水性的两种形式、概念及指标,以及服装舒适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并论述了纤维亲水性与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舒适性能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对服装舒适性作了很多的研究工作,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均己设立了相应的研究项目和组织,并形成标准,国内对舒适性能的研究在80年代才开始。舒适性的含义很广,通常可分为心理上的舒适和生理上的舒适。心理上的舒适包括色彩、款式和对某种场合穿着的适合性,而生理上的舒适包括: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以及服装的适体性等。服装适体性主要是服装设计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夏季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热舒适性,在不使用空调制冷设备的情况下,设计开发了3款微型风扇阵列通风服。该通风服由通风系统和基础服装组成,风扇置于服装不同的部位。在气候室模拟了夏季办公室工作环境,采用真人着装实验,通过测量客观和主观指标,对通风服进行了降温效果和热湿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微型风扇阵列通风服轻便,穿着舒适;3款通风服均使衣下温度下降;受试者穿着通风服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皮肤温度、平均躯干温度均降低,耳道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平均皮肤湿度影响不明显,同时受试者的热感觉、湿感觉、热舒适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均带有风扇的通风服对躯干降温效果最好,与其风速最大有关,达到较为显著的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代玲静  刘皓 《西部皮革》2023,(3):111-113
为丰富和发展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服装热湿传递机理和影响因素及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暖体假人法、人体生理实验法、数值模拟法和主观评价法,最后指出现阶段对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服装舒适性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