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相双Y移30°绕组结构及其应用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方便的将三相电源变多相电源,因此多相电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六相双Y移30°绕组是多相绕组中应用较多,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一种绕组,交流电机采用六相双Y移30°绕组是减少高次谐波、提高电机效率以及提高电机极限容量的有效措施。介绍了六相双Y移30°绕组的构成理论,对其磁势谐波进行了谐波分析,并对这种绕组的优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叙述。  相似文献   

2.
文中指出,应用于3相同步发电机的定子槽漏抗计算公式不能简单地移用到6相双Y移30°绕组同步发电机的研究和设计中,并对6相同步电机的定子槽漏抗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通过计算实例,对3相和6相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分析六相四对极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的理论基础上,引入绕组函数和倒气隙函数概念对其电感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首先,在自然坐标系下建立基于绕组函数和倒气隙函数的电机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得到二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最后,按照上述推导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模和仿真。仿真中采用基于有效作用时间的PWM控制策略来控制电机运行,得到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六相双Y移30°感应电机为对象,从建立电机数学模型入手,导出状态空间方程,应用特征值稳定判据分析多相感应电机的稳定性。该方法适合线性化的系统在稳定工作点附近微小振动的稳定性分析。针对电机定、转子参数和转动惯量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六相双丫移30°绕组的结构特点以及同步发电机与整流桥不同联接方式下电枢电流的实际波形,对其电枢磁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推导,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计算公式。在磁势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六相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时转子表面附加损耗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对六相和三相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获得了一些具有工程实际使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矢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九开关变换器SVPWM算法。该算法相比于十二开关变换器最大四矢量SVPWM算法,不仅减少3个开关管,而且降低了开关损耗。针对九开关变换器采样周期过快,会导致直流侧母线电压短路的缺点,提出死区调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  相似文献   

7.
双Y移30°PMSM两电机串联系统的谐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义零序谐波驱动的双Y移30°PMSM两电机串联系统解耦运行的问题,利用绕组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双Y移30°PMSM集中绕组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式,得到了第一台电机高次谐波与相串联的第二台电机基波电流耦合关系的磁动势表达式,分析了高次谐波对该串联系统解耦运行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第一台电机含5、7次空间谐波的串联系统多维空间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变速、变负载的仿真研究,得出了5、7次空间谐波的耦合效应,揭示了该串联系统解耦控制对电机定子绕组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调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双Y移30°永磁同步电动机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的2种矢量选择方式,提出一种新颖的空间矢量过调制技术。过调制区域根据调制度分为4种模式。在过调制方式I和II中,对z1-z2电压平面上的电压矢量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依据电压输出矢量自身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易于DSP实现的寻找次优解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过调制方式III和IV采用两电压矢量调制,不再对z1-z2电压平面上的电压矢量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计算,对输出电压的波形和谐波成分进行分析。构造基于低功耗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7.5kW双Y移30°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证实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定数量的多相电机通过适当的相序转换规则串联起来,使得该系统可以由1台逆变器供电而实现对所有串联电机的独立控制.以1台逆变器驱动2台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串联系统为例,给出了串联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实现两电机的解耦运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SVPWM控制串联系统的方法.分析了SVPWM基本原理的具体实现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结合id=0的矢量控制策略,对电机的变载、变速运行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SVPWM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王晶  葛宝川  闫红广 《微电机》2020,(10):47-51
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两台双Y移PMSM串联系统,研究了id=0矢量控制下载波调制PWM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电压给定值的叠加方法、漏电压的补偿方法、逆变器电流的限制方法、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的提高等环节,最后利用变速、变载仿真证明了在一台PMSM的转速或负载发生变化时,对另一台PMSM的运行没有产生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电触头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接触器的可靠运行。利用电接触触头材料综合参数测试仪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架台模拟触头在闭合、开启过程中触头的动态变化,得到了打开、闭合时的燃弧能量、时间曲线,接触电阻、弹跳次数和熔焊力曲线。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因素对交流接触器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C在小容量直动式交流接触器电寿命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将PLC应用于小容量直动式交流接触器电寿命试验的方法,基于电接触材料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实现了完备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研制的触头电性能测试装置。该装置基于工业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卡,并能同时模拟2路开关触头动作,便于对各种触头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大的机械参数和电参数调节范围与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谐波起动异步电机的特点,建立链式等效电路的计算模型,给出等效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MATLAB软件GUI环境开发了三相谐波起动异步电机起动性能分析程序.实际算例表明,该程序计算结果准确,对于快速利用计算机进行谐波起动异步电机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双频BUCK变换器的性能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峰值电流控制双频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通过对变换器功率传输路径的分析,提出了低频电感的选取原则.分析了变换器低频电感电流的次谐波振荡问题,并提出了抑制措施,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交流滤波器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设备.主要分析仿真模型对交流滤波器用避雷器电气特性(过电压、电流和吸收能量)的影响,基于PSCAD电磁仿真程序,开展滤波器投入和交流滤波器母线接地故障下的建模及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交流滤波器投入工况下,采用单个滤波器大组模型(模型1)进行仿真时,在运滤波器的避雷器不动作,与实际情况不...  相似文献   

17.
杨青 《低压电器》2013,(23):20-23
根据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特点,对中压断路器开断性能密切相关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用标准中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和关合电流、工频恢复电压和瞬态恢复电压、电寿命等参数经过换算、折算,基本上符合船用要求,个别参数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借助ANSYS建立了30kW双定子双转子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物理模型,并对其电磁场进行了时步有限元动态仿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气隙磁密波形,以及空载电压、额定工况下的功率输出电流等性能参数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样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针对30kW双定子双转子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磁场计算结果与样机技术参数基本相符,为同类产品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进先导模型法交流特高压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先导传播模型法已被用于超高压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分析,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高度重要性,先导传播模型法的应用仍值得研究。针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改进多分裂导线的先导起始判据,建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绕击性能分析的改进先导传播模型法。考虑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线路走廊所处位置的雷电活动特性,对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采用的4种塔型进行了绕击性能分析。考虑到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安全运行的严苛要求,还对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了局部屏蔽分析。研究表明,与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侧距和绕击电流明显变大。按初步设计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平原地区应不会发生绕击跳闸,拟用于山区的ZBS1和ZBS2型杆塔的线路绕击率最大为0.0012次/(100km·a),满足线路的设计要求。作为对比,拟用于平原的ZMP1和ZMP2型杆塔如用于山区,则绕击跳闸率可达约0.17次/(100km·a)。考虑到实际线路弧垂的影响,同一输电线路不同位置线路段的局部绕击性能也不相同,对于重要和特殊线路段建议进行局部屏蔽性能的复核。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包覆工艺制备AgC(5)复合粉,经冷等静压成型、烧结、挤压成线材,再经专用设备加工成一定规格的产品。与采用机械混粉-模压、机械混粉-挤压、化学包覆-模压等工艺加工的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包覆-挤压工艺不仅能改善材料组织结构,而且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降低了材料的电阻率,改善了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