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秭归县幅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于地质灾害现状,选取评价区内致灾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定量评价,将秭归县幅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为当地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研究通过对康定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16个参评的危险性因子、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予以分级赋值;根据危险性综合指数进行危险性一级分区与评价、在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中以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主划分亚区。其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歙县的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降雨等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详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5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易发程度指数法和GIS的空间分析对歙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与评价。评价结果:将歙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级: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分别占全县面积为26.99%、59.88%、10.21%、3.92%。易发性区划为歙县土地利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并为全国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21,40(8):95-98
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首先对余庆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权重法对其影响因素的易发性进行合理分区,最终得到余庆县未来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据易发度分值将安庆县分为11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2.28%,主要分布于龙溪镇芝州村、苏羊村两地,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张贤良 《地质装备》2012,13(4):37-41
禹州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市)之一。本文在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单元格信息叠加法,将禹州市地质灾害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性及其形成机理,为当地政府进行灾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巴东城区地质灾害问题比较严重,通过现有资料复核、现场核查和综合分析,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指数评判法对城区8个小区地质安全进行分区评价,为调整巴东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太平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Z1):533-534
通过对磐安县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分析,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并采用袭扰系数法、强度指数法和综合危险性指数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阐述湖北省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方法。基于GIS技术在鄂州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袭扰系数法为辅的方法对鄂州市城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对各个分区进行详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程飞  邓良  陈俊  江玉杰 《地矿测绘》2023,(3):1-6+22
为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中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在加权信息量模型基础上,引入了遗传算法对权重进行分析,从灾害因子的等级划分和权重确定两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体系。并以定远县为研究区,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选取10个指标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论证。结果表明,将定远县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易发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82.6%、8.7%、5.1%、3.1%、0.5%,易发性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野外踏勘实际情况相近。定远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地层岩性较软弱,高程相对较高,坡度差相对较大的地区。通过接收灵敏度曲线检验结果为97.6%,说明模型评价精度高,分区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遥感解译、地面研究等工作手段,采用“频率比—面域”模型,以Arcgis为平台对塔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更新调查研究,将塔城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和不易发4个分区;并对每个易发分区进行评价。通过对塔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有助于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警工作,为今后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常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的特性,其形成、发展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采用层次分析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贵州省台江县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划分结果符合当地地质灾害发育实际,为台江县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类似区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对青阳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处理,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质环境(工程岩组、断层缓冲)、人类活动(道路缓冲)5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5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平台将5类信息量评价图层与灾害点进行叠加分析,获取易发性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易发性指数进行重分类,将研究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4类,为地质灾害风险和防治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易发区由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单单是作为征地的依据,而且是建设用地中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划分区内的地质灾害规模和类型,确定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的避让或者治理地质灾害提供专业性建议。并结合一些工程实例,阐明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应引起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某铁路广东龙川山区某段,穿越丘陵山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为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根据国家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办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依据珠海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基于Arc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基础上分别以土地利用现状及人口密度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指标,通过软件平台的栅格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整合,最终将珠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的危险分区,为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分区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防治工程的复杂程度进行评价,为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依据。从地质环境出发,建立建设用地适宜性的模糊评价模型,并以无锡市区为例,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的影响是明显的.在袭扰系数法的基础上,对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因素定量化参与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司莉 《煤炭技术》2024,(3):230-235
以桐柏县露天矿区为例,采用栅格单元评价法对研究区进行划分,共3 064 985个栅格单元,在此基础上展开易发性评价。并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类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地貌类型作为评价因子。采用自然间断法将叠加计算的值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按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中地质灾害不同分区等级规定的图示图例进行区分,最后得出河南省桐柏县露天易发性分布。研究为桐柏县政府提供露天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以泰山隆安煤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区野外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分析了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发育特征及成因特征;基于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与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与易发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共发育有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9处,主要类型为地面塌陷、滑坡、地裂缝、崩塌与不稳定斜坡,发育规模以小-中型为主,主要为采矿活动引发,同时切坡修路筑房、工业广场建设及特殊的地形地貌为灾害发育提供了基本条件;全区共分为高-中-低易发区3个大区、5个亚区,其中研究区西部及中东部各类地质灾害发育,是全区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此外,针对区内重点灾害(隐患)点,从技术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类似矿区的地质灾害研究与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