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米糖化能力为指标,从红曲米醋传统发酵剂乌衣红曲中分离获得一株红曲霉ZSM1,研究优化了其液态培养产酶条件和酶特性。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酒精发酵采用酿酒酵母SFH-JM12,研究了以红曲霉ZSM1发酵液作为糖化剂对液态米醋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液态米醋酿造糖化剂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发酵米醋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风味化合物等组成与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以红曲霉ZSM1作为糖化剂,提高了产品中有机酸含量,乳酸含量达到1.11 g/dL,琥珀酸含量达到1.81 g/dL;具有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浓度最高达115.97 mg/g,比对照组提高了16.45倍。甜味氨基酸如丝氨酸含量由4.23 mg/g增加到140.17 mg/g,苏氨酸含量由37.98 mg/g增加到382.34 mg/g;显著提高了产品中甲酸-2-甲基丁酯、乙酸丙酯、2,3-戊二酮等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且产品酸而不涩,刺激性气味显著减弱,香气浓郁,具有典型的醋香,红曲霉ZSM1菌株的应用改善提升了液态米醋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
用麦芽汁分离培养基从红曲中分离到1株产红曲色素较高的红曲霉S8.研究了S8发酵培养时间对红曲色素及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72h时,红曲色素及干重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8U/mL、0.6657g/L.同时还研究了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性,结果表明其上清液对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评价红曲霉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能力,选育优良菌株。方法通过建立的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的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比较了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橙色红曲霉(Monascus aurantiacus)的液体发酵产生上述次级代谢产物能力。结果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上述4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是不同的,4种红曲霉均可产生的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3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M.pilosus J2的monacolin K产量最高(8.1 mg/L)、桔霉素生成量最低(0.09 mg/L);M.purpureus Y4的红曲色素色价最高,为380U/mL;仅有紫色红曲霉Y4可代谢产生γ-氨基丁酸,产量约为0.2 g/L。结论不同红曲霉菌株产生γ-氨基丁酸、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这4种次级代谢产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Y20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铵盐对目的产物红曲色素及有害物质桔霉素的合成代谢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铵盐,检测M. purpureus Y20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M. purpureus Y20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相对较稳定,未添加铵盐的对照组发酵液基本维持在pH 4.8;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pH>6;添加NH4NO3、(NH4)2SO4、NH4Cl的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至pH 2.5左右;含有0.3 mol/L NH4+的(NH4)2SO4的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较对照组降低88.6%;含有0.1~0.3 mol/L NH4+的NH4Cl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含有0.3 mol/L NH4+的NH4NO3发酵液未检出桔霉素,红曲黄色素含量较对照组升高31.0%、红曲红色素含量降低11.6%;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无桔霉素检出,但菌体干质量较小,色价较低。因此,添加铵盐可影响发酵液pH值,影响M. purpureus Y20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改变红曲色素的组成比例和抑制桔霉素的生成;添加适量(NH4)2SO4、NH4Cl、NH4NO3有利于促进红曲黄色素的生物合成,阻碍桔霉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无桔霉素高比例开环式莫纳可林K红曲产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得到 1株不产桔霉素 ,高产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红曲霉 990 1菌 ,该菌固态发酵红曲米中莫纳可林K的含量最高可达 1 1 0 0 0mg/kg。红曲产品中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比例为 70 %~90 %。该菌在酵母提取物和蔗糖培养基及谷氨酸钠及葡萄糖为主的培养基的培养液中均未测出桔霉素。液态及固态发酵红曲产品也未测出桔霉素 ,初步表明该菌株没有桔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固态发酵过程中 ,宜采取先 3 0℃后 2 6℃的变温控制模式 ;物料初始水分含量宜控制在 65 %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红曲菌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能力,本文对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M1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从而提高monacolin K产量。在实验室原培养基成分中添加山药粉、桔皮粉、酵母菌液、酵母上清液、酵母破壁液、破壁后的酵母菌液、亮氨酸、谷氨酸、乙醇等物质,对不同培养基中红曲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酸可以极显著(p<0.01)提高monacolin K产量,提高了5.60倍;添加山药粉、酵母菌液、酵母上清液、酵母破壁液、破壁后的酵母菌液能提高红曲红和红曲黄色素的色价,其中添加酵母菌液对红曲红色素提高效果极显著(p<0.01),提高51.4%;通过扫描电镜检测谷氨酸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中红曲菌菌丝体的差异发现添加了谷氨酸的菌丝体更膨大,其细胞壁与原生质体之间缝隙增大,推测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内积累的monacolin K能转移到胞外,使发酵液中monacolin K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控制及无桔霉素红曲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曲能产生多种功能性活性物质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然而大多数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同时会产生桔霉素这种真菌毒素,从而影响到红曲产品的安全和出口.控制红曲产品中桔霉素,确保红曲的安全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综述了红曲发展的现状、桔霉素的检测方法、控制发酵过程中产生桔霉素的措施,并探讨了无桔霉素红曲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55-59
通过筛选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探讨红曲霉菌株产色素能力以及红曲霉遗传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红曲霉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对41个红曲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法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能力,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红曲霉以及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在产色素能力的研究比较中,41个红曲霉中的紫色红曲霉、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相对于丛毛红曲霉、烟灰色红曲霉和白色红曲霉而言,具有更好的产色素能力,且紫色红曲霉相比较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而言,高产红曲色素以及高产各个色素组分的能力更胜一筹,丛毛红曲霉在这6个种中产红曲色素能力最差,同种内的不同菌株产色素能力也差异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红曲霉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种内聚类分析则显示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不一定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红曲霉在浓香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发现,红曲霉能代谢出促进己酸与乙酸合成己酸乙酯的酯化酶。引入红曲霉菌种,制成帘曲应用于浓香型酒生产中。(1)直接混入大 发酵;(2)应用于双轮底发酵;(3)制成酯化液。红曲霉帘曲糖化力为2666u/g,用量不可过大。应用红曲霉帘曲,可提高出酒率1%-2%,提高优质品率10%。(丹妮)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能稳定高产莫纳可林K(MK)或红曲色素(MPs)的红曲菌株,以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 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氯化锂化学诱变及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分别得到红曲菌11株、2株和3株,对16株诱变菌进行复筛和遗传稳 定性试验研究,得到4株产MPs或MK能力提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诱变菌株。 其中诱变菌株ZWS5产MPs总色价为1 476.25 U/g,与出 发菌株MS-1相比产MPs能力提高了23.36%;诱变菌株ZWN2、LHL1和FH2的MK产量分别为7.34 mg/g、7.03 mg/g、和7.16 mg/g,比出发 菌株MS-1产MK能力分别提高了27.65%、22.26%和24.52%。 相似文献
12.
以高产莫纳可林K(MK)及红曲色素(MPs)、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优化已有的固态发酵工艺,考察添加紫苏叶对红曲菌产MPs、MK及抗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紫苏叶时MPs和MK的产量最高(P<0.05)。添加紫苏叶及紫苏叶提取液均可显著促进菌株MS-1产MPs和MK(P<0.05),但两种添加方式对菌株MS-1产MPs及MK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紫苏叶后色价和MK产量可分别达211.73 U/g和8.15 mg/g,分别为对照的1.35和1.36倍。紫苏红曲粗提物的DPPH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可达48.71%。然而,紫苏红曲中迷迭香酸含量仅为0.032 mg/g,而紫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高达14.71 mg/g。添加紫苏叶不仅可促使红曲菌产MPs及MK,还可能促使红曲菌产抗氧化物质,从而提高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黄豆、黑豆、豌豆、绿豆和红豆5种常见食用豆类为基质,以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且不产桔霉素的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发酵菌株,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并对红曲菌MS-1在不同豆类中的发酵进程、淀粉酶与蛋白酶的酶活、发酵产物色价、莫纳可林K的含量,以及色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豌豆、绿豆、红豆比黄豆和黑豆更适合红曲菌的生长,发酵过程中淀粉酶与蛋白酶的产生、莫纳可林K和色素的积累,以及色素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豌豆的色价和莫纳可林K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46.12 U/g(干基)和5.05 mg/g(干基),适合作为高色价和高莫纳可林K红曲的生产基质。 相似文献
14.
15.
硫酸软骨素酶(ChSase)是一类能将硫酸软骨素(CS)催化裂解为小分子多糖的酶,根据结合的底物种类可分为ChSase ABC,ChSase AC,ChSase B和ChSase C。将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KCTC 2579的硫酸软骨素酶ABC I(ChSase ABC I)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表达,构建了pMAL-c2x-ChSase ABC I重组载体,并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宿主中高效表达。将麦芽糖结合蛋白-硫酸软骨素酶(MBP-ChSase)ABC I固定在聚苯胺载体上,制备生物传感器,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BP-ChSase ABC I酶活和比酶活分别为3 180 IU/L发酵液和76 IU/mg蛋白。选择硫酸软骨素A(CS A)作为酶的反应底物,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反应的峰值电流与CS A在浓度0.1 nmol/L~0.1 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生物传感器对底物反应迅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新鲜山药为发酵基质,采用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固态发酵山药,探究新鲜山药、干山药、山药品种、蔗糖、山药块茎大小、乳酸等因素分别对发酵山药中莫纳可林K(MK)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山药更有利产生MK,当发酵基质为新鲜铁棍山药,蔗糖添加量为3%,山药块茎大小为(0.5 cm×0.5 cm×0.5 cm),乳酸添加量为0.3%时,MK产量可达8.10 mg/g。该研究可为山药的精深加工提供新思路,对新型红曲产品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曲菌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在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酿酒和中药等方面应用广泛。目前,虽然液 态发酵技术基本解决了红曲色素产品中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但固态发酵红曲米产生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依然 是制约红曲企业及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对红曲菌代谢产物中桔霉素的毒性、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进行了综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控制红曲菌中桔霉素含量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有效降低红曲菌中桔霉素的含量和促进红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以孝感米酒酒曲中分离的14株根霉(Rhizopus spp.)为试材,以糯米饭为培养基,筛选一株高产糖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 同时,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工艺,以其为菌种酿造米酒,测定米酒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定。 结果表 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糖化酶的根霉菌株Q1,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其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 工艺,以Q1为菌种酿造米酒。 30 ℃发酵36 h后,米酒中总糖含量(407.40 mg/g)、还原糖含量(221.74 mg/g)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73.75 mg/kg)高、酸度适宜(6.09 mg/g)、酒精度低(1.14%vol),感官品评(80分)结果较好且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丰富,符合孝感米酒 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