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该研究以葡萄和洛党参萃取物为原料制备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5°Bx,酵母添加量30 mg/100 m L,洛党参萃取物添加量5 mg/100 m L,在此优化条件下,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感官评分为96.1分,酒精度为12.8%vol,党参炔苷、甲醇、总糖、还原糖、总酸含量分别为1.24 mg/L、9.08 mg/L、31.83 g/L、25.78 g/L、5.26 g/L,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理化及卫生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气质联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复合发酵酒中1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8种,酯类4种,醛类2种,酸类1种,酮类1种。  相似文献   

2.
微波辅助萃取洛龙党参多糖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微波提取天麻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洛龙党参多糖的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微波萃取时间、微波辐射功率和固液比等因素对洛龙党参多糖萃取的影响。试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水为萃取剂,萃取温度为70℃、固液比为1∶40(g/mL)、微波时间为20 min、微波辐射功率为500 W。在此最佳条件下的洛龙党参多糖得率为14.8%。试验证明,微波辅助萃取洛龙党参多糖的效率高于常规索氏萃取法。  相似文献   

3.
刘同举  闵江  李淑芬 《食品科学》2010,31(14):145-147
对超临界CO2 萃取甘肃产党参中脂溶性成分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收膏率和总皂苷元得率为指标考察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党参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380~250μm的党参,在压力30MPa、温度65℃、二氧化碳流速2L/min 条件下萃取时间2h,得到收膏率为1.11%,总皂苷元得率为2.23‰。用超临界CO2 萃取党参中脂溶性成分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红枣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萃取红枣多酚的效果,并对所得红枣多酚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在单因素试验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超临界CO2萃取压力、超临界CO2萃取温度和超临界CO2萃取次数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四个因素进一步响应面分析优化,进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时间为1.28 h,超临界CO2萃取压力为33.86 MPa,超临界CO2萃取温度为45.76℃,超临界萃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得到最高的理论得率为72.75 mg/g;采用上述最优提取条件进行红枣多酚的提取试验,实际测得红枣多酚得率为72.73 mg/g,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近。红枣多酚在卷烟加香试验表明,红枣多酚能醇和烟气,降低烟气对喉部的刺激性,降低烟气的粗糙感,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5.
金建忠 《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优化萃取工艺。方法:以紫苏叶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0kg/h的条件下萃取150min为最佳工艺。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得率达3.2%。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影响核桃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因素,在试验条件下,其影响因素次序为:夹带剂、萃取压力、CO2体积,萃取温度影响不大.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投料量的质量分数的1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5 h,CO2流量15~20kg/h.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脂肪酸酸组成和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蔗皮中二十八烷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蔗皮二十八烷醇的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法对二十八烷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为4 h.萃取物中二十八烷醇的浓度为42.51 μg/mL,含量为53.14 mg/g.  相似文献   

8.
商学兵  李超  刘军军 《食品科学》2012,33(14):60-6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L/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3.0h,此时得率为2.92%;E=3.11×(1-e-0.8859t)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苹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时间作为Box-Behnken设计的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超临界CO2 萃取苹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苹果籽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MPa、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110min、CO2 流量1.8ml/min、物料粉碎度60目,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提取率达到24.36%。  相似文献   

10.
以红曲米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则,应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红曲色素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红曲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50°C,萃取时间3.7h,在此条件下,萃取物中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628.6U/mL.  相似文献   

11.
以酱香型白酒基酒、酱香型酒糟为研究对象,通过品酒师对酱香型白酒基酒进行感官品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呈香呈味物质,考察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作为酒用香料回添至酱香型白酒基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第一至第三轮次基酒酱香味稍显不足,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中含有多种茅台酒中已经检测出来的呈香呈味物质,将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作为酒用香料,以4‰的比例添加至二轮次基酒,以2‰、3‰的比例添加至三轮次基酒,感官评分最高,分别为82分、83分和83分。  相似文献   

12.
何菲  先春 《中国酿造》2020,39(1):181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酱香酒中总多酚含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0.50~16.00 mg/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R2=1.000),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1.53%,加标回收率为99.19%~101.60%,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总多酚单因素同类子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仁怀大曲酱香轮次基酒中的总多酚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这与每一次发酵循环高粱或酒醅蒸煮糊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仁怀传统大曲酱香酒中总多酚的含量占主要优势,酱香酒中总多酚含量主要受酿酒高粱、酿造工艺、基酒来源和勾兑调味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测定可为酱香酒的勾兑调味和酱香酒产区及工艺的识别提供参考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发酵工艺,通过在发酵阶段进行菌种强化结合在蒸馏烤酒阶段进行工艺优化(头尾酒浸提菌剂后返回地锅蒸馏)提升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TTMP)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菌种强化、工艺优化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能将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的含量提高160.71%、85.75%和202.7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强化结合工艺优化的技术对基酒的感官风味影响不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企业落地应用的进一步提高酱香型白酒基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合理规范的筛选调味酒,该实验在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分别对二至七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及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酱香型普通酒进行了风味成分检测及主成分分析(PCA),以期建立调味酒风味识别系统。结果表明,二轮次酱香、醇甜调味酒风味成分均与其他五个轮次差异最大;综合酱香、醇甜调味酒、窖底调味酒的风味成分与酱香型普通酒差异最大,综合酱香调味酒中突出成分正戊醇含量最高,达13.66 mg/L;综合醇甜调味酒中突出成分2,3-丁二醇、1,2-丙二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59.68 mg/L、189.43 mg/L;窖底调味酒中突出成分己酸乙酯酒最高,达990.98 m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遗传算法结合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与正交试验结果作对比,优化党参中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党参多糖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三因素(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并建立网络模型,再利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目标寻优,获得党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 h,加水量为10倍,在此条件下党参多糖得率预测值为55.29 mg/g,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仅为1.10% ,具有较好的网络预测性。本方法无需复杂的实验过程,就可以快速得到最优的提取条件,且所得的党参多糖提取率较正交试验最优工艺所得的党参多糖提取率高出5.42%。结论 利用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对党参提取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快速、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CO2啤酒花浸膏因质量稳定,易于储存和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啤酒酿造中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文章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浸膏的工艺对产品中啤酒花多酚含量的影响,并以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的萃余物质为原料,研究了从中提取啤酒花多酚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大于25MPa时,浸膏中的多酚含量明显提高,更高的提取温度得到的产品中多酚的含量没有明显的提高。采用溶剂法从萃余物质中提取啤酒花多酚的实验表明,50%(W/W)的丙酮-水的混合溶剂体系对啤酒花多酚的提取效果最好,总收率可达到83.70%(W/W),从超临界萃取啤酒花的萃余物质中提取啤酒花多酚可提高啤酒花综合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辣根精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最适的萃取条件,将萃取的辣根精油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酱油中应用的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90min时,辣根精油得率为0.91%;辣根精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均为0.04μL/mL;与添加1.0g/kg苯甲酸钠相比,单独添加0.04μL/mL辣根精油或同时添加0.02μL/mL辣根精油和0.5g/kg苯甲酸钠,均使酱油在37℃条件下保藏30d品质良好,其中同时添加两种物质的应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效应面法与酶法联用提取纹党多糖的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效应面法与酶法联用工艺提取纹党中的活性物质纹党多糖,以含量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和pH对提取纹党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效应面法和对酶法联用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为53.26℃,酶添加量为0.09 g和pH值为4.63,该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在此条件下,纹党酶解后纹党多糖的含量最高为38.86%。  相似文献   

19.
以酱香轮次基酒和酱香成品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其58组风味物质计算出气味活力值,并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多层感知器对仁怀大曲酱香一至七轮次基酒的轮次预测正确百分比达80.2%,酱香成品酒的酱香工艺预测正确百分比达94.5%以上。通过多层感知器自变量重要性与因子分析成分矩阵共同分析发现,酱香基酒轮次的预测与异戊醛、乙酸、苯乙酸乙酯、糠醛、乙酸乙酯、2,3,5-三甲基吡嗪等化合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酱香成品酒工艺的预测与辛酸乙酯、正己醇、癸酸乙酯、2,3,5-三甲基吡嗪、辛酸、丁酸等化合物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