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为了进一步研究开挖引起周边地面及建构筑物变形的特性,结合对温州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从垂直于基坑围护墙以及平行于围护墙两个方向,对基坑外地面道路以及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总结了开挖引起基坑外地表沉降的分布特性,分析发现:基坑边角对围护墙变形以及地表沉降具有明显限制作用;在垂直于基坑方向上,处在沉降主要影响区2He范围内,建筑物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沉降,最大角变量达到1/1300;平行基坑方向距离边角(0.4~1.2)He(最大开挖深度)范围观测到纵向裂缝,沉降变化率较大,可能破坏道路或建构筑物;此外,桩基础的建筑物总沉降以及差异沉降均明显小于条形基础建筑。  相似文献   

2.
尤文贵 《福建建筑》2010,(8):68-70,77
本文首先对国内有关研究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了简单的总结,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相邻深基坑同时开挖对彼此的变形性状影响,其结论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n intelligent procedure that combines the observational method with the existing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for updating deformation of braced excavation in clay. The gated recurrent unit (GRU) neural network is adopted to formulate the forecast model and learn the potential rules in the field observations using the Nesterov-accelerated Adam (Nadam) algorithm. In the proposed procedure, the GRU-based forecast model is first trained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of previous and current stages. Then, the field data of the current stage are used as input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the next stage via the previously trained GRU-based forecast model. This updating process will loop up till the end of the excavation. This procedure has the advantage of directly predicting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unexcavated stage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procedure is verified on two well-documented cases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wall deflection and ground settlement are accurately predicted as the excavation proceeds. Furthermo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procedure compared with the Bayesian/optimization updating are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4.
软黏土中深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基坑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评估方法主要有传统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针对深厚软黏土中某倒塌内支撑式深基坑,采用传统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该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FS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土体强度指标计算结果的差异,结合其它学者的研究,对各计算方法及其所采用土体强度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应用经验公式法还是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su计算得到的基坑FS均比较接近1.0,而采用土体c,?强度指标得到基坑FS均远大于1.0。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时,数值计算不收敛准则相对交点法得到基坑FS偏大。采用交点法与Terzaghi法得到基坑FS最接近1.0,与基坑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5.
石质孔桩开挖爆破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卫民 《山西建筑》2004,30(10):33-34
介绍了渝怀铁路泉孔1号大桥工程及地质情况,对其挖孔桩开挖爆破设计内容,从爆破方案的选择、钻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孔桩开挖爆破的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6.
台北市软弱地基改良后之深开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降低于软弱黏土层开挖可能引起挡土壁及地表沉陷过大之问题,常搭配辅助性之挡土措施。其中地基改良方法,实务上大都简化假设改良之复合土壤平均强度来进行分析。为求能更进一步探讨台北市软弱黏土层地基改良后之深开挖行为,本研究系以台北市内湖重划区已开挖完成案例,再利用二维有限元法程序PLAXIS来进行分析,并与现地监测数据比较分析,藉以探讨软弱黏土层地基改良后之深开挖特性。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杭州及上海软土地区十几个成功基坑工程的围护体最大侧向变形、最大侧向变形位置、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文中还根据建筑物沉降产生机理及工程实测资料提出了一种考虑邻近建筑物存在的地表沉陷估算方法。最后得出了几个对工程界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一软土基坑工程开挖中所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和监测情况,并分析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得到了该支护结构设计应用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9.
Physical modeling of tunnels in soft ground: A review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hysical model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ies related to excavation of tunnels in soft ground. A variety of model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study ground response to tunneling. These techniques range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trap door tests to the miniature tunnel boring machines that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unnel excavation and lining installation in a centrifu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selected physical model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soft ground tunneling research. Furtherm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various approaches used to record soi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induced by tunneling. Experimental setups and sample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each technique as described by original authors.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
钟琳 《福建建筑》2014,(5):84-86,80
运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FLAC,对多级基坑分步开挖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层性质、基坑平台宽度、开挖深度、支护桩桩长、桩径、支撑刚度等多个因素的变化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深入分析其影响规律,发现土层性质、a值(a=基坑平台宽度/开挖深度)是控制多级基坑上、下级基坑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最重要的参数,此结论对多级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杭州深厚软 黏 土中某深大基坑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宏伟  杨永文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838-1846
介绍了杭州深厚软黏土中深度为14.85~17.35 m、采用密排连续排桩作为围护墙的大型多层支撑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实测内容包括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与土体水平位移、周围地面沉降、内支撑轴力、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等。研究表明:软黏土中大型基坑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狭窄基坑,基础底板施工期间基坑的“蠕变”现象明显,开挖深度、空间效应、隔断墙的设置、坑壁临近既有地下室等均是影响基坑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坑外横向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分布,沉降影响范围约为开挖深度的2.5倍, 最大沉降位于坑外约0.67倍挖深处,最大沉降与最大水平位移关系约为 ,坑外纵向沉降大致呈马鞍形,沉降最大值位于基坑中部附近,纵向沉降影响范围大于基坑开挖范围;多层支撑支护结构中各层支撑的轴力随开挖和拆撑工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第2层支撑轴力明显大于其它2层支撑;深厚软黏土中多支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在支撑深度范围表现出“土拱”效应;随开挖的进行坑外土体的孔压逐渐减小,由于开挖卸荷产生了负超静孔压。  相似文献   

13.
软黏土地基土体抗剪强度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0):1596-1600
针对不少土力学教材和规范规程认为由 UU 试验得到的是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将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视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错误概念,首先分析了土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区别,然后通过分析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测定,讨论了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区别。通过软黏土地基中土体的抗剪强度及测定方法的讨论,再次说明了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区别。最后提出岩土工程稳定分析四者相匹配原则。通过讨论分析,澄清了一些模糊概念,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4.
蔡露  周建  应宏伟  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1):1968-1976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软土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不同,其各向异性规律也不相同。针对目前学术界常常采用统一规律来描述不同软土的各向异性特性的现象,基于空心圆柱扭剪仪(HCA)杭州软黏土试验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常规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土体破坏的微观机理,通过分析总结和理论推导得到可以考虑土体特性的各向异性不排水抗剪强度理论公式。结合两种上限方法,并考虑破坏面上强度的折减(f u?(28)S?cos??),对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进行分析,探讨了两种上限方法的适用性,针对多个算例,分析了深宽比H/B、围护结构插入深度D、墙土界面摩擦特性等几何因素及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各向异性强度比k及强度沿深度非均质变化的斜率?等强度参数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软土某深基坑开挖的实测性状和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杭州某深大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作了分析。实测结果表明:深厚软土地基大型基坑的水平位移偏大,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效应,基础底板施工期间基坑的"蠕变"现象明显;坑外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分布,沉降影响范围大于开挖深度的1.5倍,最大沉降位于坑外约0.62倍挖深处,最大沉降值约0.37倍挖深,最大沉降约为最大水平位移的0.3倍。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锚拉支护体系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深基坑锚拉支护体系变形控制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变形控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原理,并运用工程控制理论对变形控制设计这一过程给出了统一的数学表达形式,从而使变形控制设计与工程控制最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变形控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坑变形控制是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核心内容,不仅与自身工程安全密切相关,更涉及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地上、地下各类建(构)筑物越来越密集,基坑工程施工产生的变形对环境影响的控制愈加成为基坑工程的焦点问题.首先,从基坑施工全过程控制的视角,分析了基坑施工全过程各阶段的变形特征、机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将基坑变形及...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福州某技术综合楼,浅层淤泥13.8m厚,基坑开挖深度9.0m(局部12m),设计采用桩径Φ800mm 排桩加设一层园形支撑,与其它方案(两层支撑)相比,节省造价70—210万元,节省工期 l—2个月。目前地下室施工 已经完成,实践证明,该支护安全可靠。其设计思想先进,施工质量优良,该支护技术在软土基坑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加大,基坑工程向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本文就杭州和上海软土地区46个成功深基坑的实测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分析了基坑开挖深度与最大侧移及其位置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基坑开挖深度和所采用支撑系统相对刚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抗隆起稳定安全度与基坑变形的关系密切,本文就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与围护体最大侧移和墙后最大地面沉降与之间的关系。并对随深度增加后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有以下结论: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大,由于支撑系统的相对刚度迅速增长,使得最大相对侧移值并没有增大,最大侧移位置一般发生在开挖面附近,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有向上移动的趋势,抗隆起稳定安全度的提高对减小基坑的变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基坑的变形在超出当前规范的控制标准时亦可实现基坑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双排桩支护结构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汕头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查,比较分析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应用情况。以一典型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双排桩支护结构与施工过程相结合对控制基坑工程变形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各种因素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应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工程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双排桩结构有一定的刚度,如果与施工方案相结合,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基坑工程变形。连梁的刚度、排距是影响双排桩结构性能的关键因素,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