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究乳酸菌对驼乳和牛乳益生活性的影响,用6株从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筛选出的乳酸菌发酵驼乳和牛乳。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疏水性、抑菌能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活性测定评价菌株的益生菌特性;通过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评估比较其发酵驼乳和牛乳的益生活性。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定植能力和抑菌活性,对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敏感性且不溶血。乳酸菌对驼乳和牛乳益生活性的影响与发酵时间有关,发酵36~48 h时具有较好降糖活性: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B1菌株发酵驼乳至36 h的ABTS+自由清除基能力最好(IC50=14.99±0.09 mg/m L),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A5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B1发酵驼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23~38 mg/mL和IC50在8~16 mg/mL。粪肠球菌A5和副干酪乳杆菌B1可作...  相似文献   

2.
为从泡菜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且能应用于泡菜发酵的乳酸菌,从陕西家庭自制泡菜中筛选出了1株菌PC5。菌株PC5通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菌株PC5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C5发酵24 h后,发酵液pH值为3.73±0.01,滴定总酸为(1.99±0.01)%。菌株PC5在含有150 mg/L NaNO 2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到(99.37±0.56)%。对菌株PC5的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C5对ρ(NaNO2)≤200 mg/L和ρ(NaCl)≤60 g/L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PC5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泡菜接种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从新疆哈萨克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筛选和鉴定益生性性乳酸菌,并探究其胃肠道消化耐受性和抗氧化潜力。方法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生理生化鉴定来分离纯化乳酸菌属,利用耐酸性和耐胆盐性筛选出潜在的胃肠道消化耐受性强的候选菌株,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硫酸铁铵比色法和TG试剂盒评估候选菌株的胃肠道存活率、降胆固醇能力和降甘油三酯能力。同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测试候选菌株的抗氧化潜力,并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候选菌株进行精确鉴定。结果 从新疆哈萨克传统发酵酸马奶中分离纯化出96株菌株,40株被鉴定为乳酸菌属。10株候选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酸性和耐胆盐性,并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其中,M2菌株(L. rhamnosus)表现出最佳的益生特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解率高,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高,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结论 本研究成功从新疆哈萨克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筛选鉴定出高耐受性、高抗氧化性的L. rhamnosus M2,为发掘和利用酸马奶中的功能性益生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pH值、胆盐耐受性实验从发酵酸菜中筛选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得4 株植物乳杆菌A44、B51、B54、C53和2 株戊糖乳杆菌A16、B72。经疏水、黏附、自凝聚和溶血能力实验评价6 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A44对氯仿和二甲苯的疏水性均大于80%,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为13.57%,放置5 h的自凝聚率超过60%,与其他菌株相比具有更好的益生特性且无溶血活性。因此选用植物乳杆菌A44进一步研究其在发酵乳中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A44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后对4 ℃贮藏7 d期间发酵乳pH值、滴定酸度和持水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可以显著提高发酵乳的活菌数和黏度(P<0.05),活菌数达到8.45(lg(CFU/mL))。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A44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具有作为发酵乳益生菌辅助发酵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发酵酸汤为试验原料,通过pH值、胆盐耐受性实验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经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得菌株1-3、1-6、ST-2、ST-11,4 株为副干酪乳杆菌,ST-10和ST-12为植物乳杆菌。通过评价菌株的疏水性、黏附性、自凝聚能力,筛选出了6 株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其中副干酪乳杆菌1-6和植物乳杆菌ST-10对二甲苯、氯仿的疏水性均大于70%,放置24 h的自凝聚率较其他菌株都较优;不同菌株对抗生素表现出的敏感性、耐药性不尽相同。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1-6作为发酵剂添加后对酸汤pH值、总酸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活菌数与传统老酸汤发酵效果接近。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1-6 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为后续酸汤发酵益生菌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东亚各国游牧民族都有饮用酸马奶的历史和传统,并将酸马奶用于健康保健。为了解中东亚地区酸马奶中乳酸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出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该研究对采集自我国、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44份酸马奶进行乳酸菌分离和鉴定,并分析了其对体外人工胃肠液耐受性和牛乳发酵特性。结果显示,44份酸马奶样品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64株乳酸菌菌株,中亚及我国锡林郭勒地区样品中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分离率较高,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为蒙古国和我国新疆地区样品的优势菌种。经脱脂乳发酵凝乳及产酸量分析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评价筛选出L.helveticus Q27-6、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Q18-3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Q18-5等3株乳酸菌菌株具有潜在的益生菌特性,其温度适应性也提示较适合应用于酸马奶等低温发酵型特种乳制品的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传统萝卜泡菜母水中分离出优势乳酸菌,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用纯培养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对照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研究其生长特性、耐受性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评价筛选菌株的发酵特性,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菌株产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L2、L3、L7、L15和L24等5株菌分别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n)和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15和L24生长速度比其他菌株快;菌株L7、L15和L24产酸能力强;菌株L15和L24对NaCl的耐受性最好;菌株L7的NaNO2耐受性最差;5种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均高于90%。5株乳酸菌产挥发性物质的特征不同,L3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发酵豆乳的凝乳时间、贮藏期间的活菌数和对菌株自身耐受性评价,筛选出1株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体系的乳酸菌菌株。以最短凝乳时间和贮藏期菌株的高存活率为主要依据,筛选出凝乳时间短、活菌贮藏性稳定的1株唾液乳杆菌M18-6,并对发酵体系进行抗氧化性评价。结果表明:M18-6最佳凝乳时间为(2.50±0.20)h,24 d贮藏期内M18-6菌株活菌数始终保持在108CFU/mL以上,在pH 2.0的酸性环境中,存活率高于3.16×108CFU/mL;同时发现,M18-6发酵体系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34%,显著高于未发酵体系(P<0.05)。筛选出的唾液乳杆菌M18-6凝乳时间短,具有良好的活菌贮藏稳定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后期开发快速发酵大豆蛋白体系的益生菌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侗族传统酸鱼作为乳酸菌筛选源,分离出17株乳酸菌。以降亚硝酸盐能力为筛选指标对初筛所得乳酸菌进行复筛,筛选到2株降亚硝酸盐能力优良且适于肉制品发酵的乳酸菌菌株,经16S r DNA全序列分析鉴定2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DLY-7)和发酵乳杆菌(DLY-10)。以筛选到的菌株为发酵剂制作单菌株发酵香肠,结果显示,在发酵结束时发酵香肠的NaNO2含量为9.81 mg/kg(DLY-7)和11.23 mg/kg(DLY-10),均低于国家标准,表明筛选菌株可用于开发成用于生产低亚硝酸盐的健康肉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具有较强钙转化富集能力的乳酸菌(后续用于鱼骨泥发酵),本文研究了七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CY1-1、植物乳杆菌Z7、戊糖片球菌DBY2-5-1、干酪乳杆菌D400、米酒乳杆菌DL10、嗜酸乳杆菌DL12、清酒乳杆菌YP4-5)及其复合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和钙富集能力,研究了钙离子浓度、生长时间、pH、温度对初筛菌株钙富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菌体富集前后的表面结构差异,研究乳酸菌的形态变化及钙离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中钙富集量最高的是植物乳杆菌CY1-1,其次为植物乳杆菌Z7。钙富集能力较强的复合菌株为CY1-1+DL12、Z7+YP4-5,富集量分别较单一菌株提高了6.76和21.69 mg/g。试验菌株在稳定期时的钙富集能力优于对数期,最适富集的钙离子浓度为1.2 mg/mL,Z7菌株的最适pH为6,Z7+YP4-5、CY1-1、CY1-1+DL12菌株的最适pH为7.2,Z7+YP4-5复合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7 ℃,其余各组菌株的最适温度为40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乳酸菌与钙离子结合后表面结构凸起尖锐,与未结合菌株形态差异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钙富集能力最强的单菌株是植物乳杆菌CY1-1,复合菌株是Z7+YP4-5;乳酸菌能有效吸附钙离子在菌体表面进行富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持水力、酸化及后酸化能力、挥发性物质及质构等为指标进行发酵性能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6株菌株分别在14 h(218、276、266)、16 h(271、285、231)进入对数生长稳定期,其中编号218的菌株生长量最高,OD值为2.188。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76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P<0.05);菌株266、218、231耐胆盐的能力较强;6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耐渗透压的能力,其中菌株285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菌株285和218在两种有机试剂中的疏水性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且与十六烷的结合效果较好。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所发酵酸奶均在6~8 h内凝固,酸乳在冷藏期间,活菌数均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均符合发酵剂的标准,其中菌株276的最高为3.22×106 CFU/mL;菌株218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持水力和酸化能力较其余菌株均最强,分别为60.98%和83 °T;菌株276、266抗后酸化能力较好;菌株231产香性能最优,乙醛含量为24~26 μg/mL,双乙酰含量为1.58~3.73 μg/m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通过综合比较6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菌株218为一株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菌株,可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为利用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从酢辣椒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开发辣椒益生菌产品,本实验从地方特色发酵食品酢辣椒中分离得到16 株乳酸菌,以产酸速度、耐人工胃液能力为指标进行初筛,通过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并通过研究菌株对工艺逆境的耐受能力,表面疏水性和自聚合能力以及抑菌活性、抗氧化能力、降解亚硝盐能力和安全特性来评价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17-1、发酵乳杆菌18-2和短乳杆菌L3-5能耐受0.4%苯酚、溶酶菌和热处理;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和自聚合能力;能产生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细菌素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菌株L3-5和17-1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3 株菌都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和产γ-氨基丁酸能力,并且都属于安全性菌株。综上所述,传统酢辣椒是分离益生乳酸菌新的天然来源,从中分离得到的发酵乳杆菌17-1、发酵乳杆菌18-2和短乳杆菌L3-5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性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以川西高原传统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30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纸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其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体外耐受力实验和肠道黏附性实验,并确定优势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300株待测菌株中,有24株具有生成GABA的能力,其中产量较高的5株菌分别为:菌株84(1.587 g/L)、菌株155(1.352 g/L)、菌株32(1.124 g/L)、菌株146(1.115 g/L)和菌株172(1.007 g/L)。菌株84在不同pH环境中处理3 h后有20%以上存活率,最高达到50.83%,为5株菌株中存活率最高。菌株32的存活率均能保持在10%~20%,在各pH环境中变化平稳,表明菌株84和菌株32具有良好的胃液耐受力,其余3株乳酸菌不耐酸性环境。在模拟肠液中反应4 h后,菌株84的乳酸菌存活率为37.57%,菌株32为12.8%,表明菌株84对人工肠液的耐受力稍高于菌株32。菌株32对胆盐的耐受力低于菌株84,而菌株84虽对NaCl有较好的耐受力,但较菌株32有一定差距,稳定性较差。在对肠道细胞的黏附实验中,菌株84的黏附能力高于菌株3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84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本研究为川西地区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功能性益生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传统酵素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和降脂作用分析.方法:采用MRS、M17和PDA培养基筛选菌株,测定菌株胆盐耐受性、耐酸性、疏水性、自凝聚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降胆固醇能力,分析筛选菌株的降脂作用.结果:分离出51株菌,其中S-8、M-7、M-16菌的降胆固醇性能较好,胆固醇降低率分别为25...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对不同贮存期高温大曲中乳酸菌的数量、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温大曲贮存过程中,乳酸 菌的数量由完成制曲时(0 d)的1.7×104 CFU/g增长至30 d时的1.4×105 CFU/g,最终贮存至120 d时乳酸菌数量达到最大值(7.6×105 CFU/g)。 通过高通量测序,从大曲中共鉴定出5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片球 菌属(Pedi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其中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在各贮存期30 d、60 d和120 d大曲乳酸菌中 占比最多,分别为66.31%、47.75%和47.18%。 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从高温大曲中共分离、鉴定出18株乳酸菌,对其中6株乳酸的 生长曲线、耐温性、耐酸性和耐乙醇能力进行了测定,其中菌株pH4-3能耐受47 ℃高温,菌株JD-1能耐受酒精度8%vol,并且二者均耐 酸(pH 3.5)。  相似文献   

16.
眉山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眉山泡菜的基本数据和乳酸菌的菌种构成。方法:从眉山市采集泡菜12 份,测定pH值、总酸度、盐度、乳酸菌计数,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种。结果:样品pH值的范围是3.37~3.89,总酸度的范围是0.65~0.92 g/100 g(以乳酸计),盐度的范围是4.16%~5.28%(以NaCl计),MRS和M17乳酸菌计数分别是1.71~6.33、1.33~5.78(lg(CFU/g))。总酸度对乳酸菌计数影响最大。共分离鉴定出16 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2 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3 株)、Lactobacillus brevis(2 株)、Lactobacillusacidophilus(1 株)、Lactobacillus casei(1 株)、Lactobacillus pentosus(1 株)、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 株)、Lactococcus lactis(3 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2 株)。结论:眉山泡菜中乳酸菌存在多样性,实验结果为工业发酵生产泡菜积累了菌株。  相似文献   

17.
四川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株按0.1%(v/v)接种量接种于含125 mg/L NaNO2、pH 6.4和添加有2%CaCO3(w/v)的MRS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振荡培养72 h,对NaNO2的降解率达90.81%。菌株N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菌株N2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应用于发酵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从采集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6大豆腐产地的7种豆腐酸浆老汤中分离筛选各样品中高产酸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酸特性、耐酸特性及耐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7株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鉴定菌株L2-03、L3-01、L6-07与L7-01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菌株L1-02、L8-03与L10-01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除菌株L6-07外,6株乳酸菌均能产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乙酸、富马酸及琥珀酸共7种有机酸,其中乙酸与乳酸为主要有机酸。产酸能力方面,菌株L6-07产酸量最高,达25.69 g/L,产酸能力最强;耐酸性方面,菌株L6-07在pH 2.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保持生长,耐酸性最好;耐盐性方面,菌株L1-02在5%NaCl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耐盐性最强,菌株L6-07次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